心的自由
有的人没有承受能力,别人骂他,或者对待他不好,他承受不了。所以他必须反应,本是不想打人,但因为受不了就必须打人。他们控制不了自己,就是心理不自由。
柴静
批评,责骂或者因为观点不一致就会升起愤怒心,佛家称为“嗔恨”,嗔是执着于内心厌恶的外相,所以才会烦恼。不经过持戒,忍辱,精进的修行是控制不了嗔恨心,这是一种不经过意识控制的条件式反应。
通过读书,写作的坚持才理解了乔布斯说的自由“有了自律,才有自信,有了自信才有自由。自律就像持戒一样,每天做一些让心灵成长的事情,远离让心灵烦躁的事情。
人人都喜欢那些让身体舒服,但对心灵没有营养的事去做,这属于人的天性。比如睡懒觉,电视,手机,各种娱乐,抽烟,暴饮暴食。如果连身体都控制不了,那么很难控制思想。
当知道该做什么,才能知道不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开始控制自己的行为,控制不好的习惯,慢慢有了智慧,智慧就是自律的结果。
奴隶出身的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过:所有困扰我们的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想法。
如果不认识字,或者听不懂对方的话,那么对方再怎么表达,都不会伤害自己。所以伤害只是把事实想象出来的结果。
关系越亲密,想象越多,伤害越深,,比如夫妻关系,父母关系,子女关系。如果只聚焦到问题的本身,不去延伸,痛苦消失了。打碎了杯子,与其说:“怎么这么不小心”,不如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打扫吧”。因为杯子碎已成事实,再怎么责备,杯子也不会复原。
从表面上看人人都是自由的,心灵的束缚却看不见,但都能反应到情绪上,这就让身体没有了自由。总被外在幻想牵引着,有了“路怒症”,在红绿灯前狂摁喇叭,其实并不是事情太急,而是内心太浮躁。
想要心灵自由,先从控制身体开始,让早起代替睡懒觉;用读书,写作代替电视,手机;用简单的食物代替大鱼大肉;保留一点饿的感觉代替饱腹上的难受。
当行为和往日不一样的时候,思想就会慢慢改变。所有的理论,哲理,修行法门都在于行。把理论融入行中,才能生成智慧。智是日日获得的知识,慧是把丰富的知识融化到心里。慧字中间的“彐”就是“雪”。没有融化的过程成不了智慧,那只能称为鸡汤了。
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并身体力行。后人把他称为圣人,他也是很多企业家所推崇的。知行合一本身就是一种自律。一种遵循于道的知和行,一表示心即理。在理的基础上行。
用一首佛教的偈子,结束今天的文章。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