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阴药的简单归纳

北沙参 《本草汇言》

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气特异,味微甘。以根条粗细均匀、质地坚实、去净栓皮、色黄白者为佳。

切段,生用。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应用】

1.肺热燥咳,阴虚劳嗽痰血:能补肺阴,兼能清肺热,宜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少痰、久咳劳嗽或咽干音哑等症。

2.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

【用法用量】煎服,5~12g。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南沙参 《神农本草经》

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

气微,味微甘。以根粗大、饱满、无外皮、色黄白者佳。

切厚片,生用。

【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

【应用】

1.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宜用于肺燥痰黏,咯痰不利者。 

2.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尤宜于热病后期,气阴两虚而余热未清不受温补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鉴别用药】南沙参与北沙参来源于两种不同植物,而二者功用相似,均以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为主要功效,用于肺阴虚证和胃阴虚证。但北沙参清养肺胃作用稍强,多用于肺胃阴虚有热,症见燥咳无痰,阴虚劳嗽,津伤口渴等。南沙参尚兼有益气、化痰作用,较宜于气阴两伤及燥痰咳嗽者。

百 合 《神农本草经》

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或细叶百合的干燥肉质鳞叶。

气微,味微苦。以鳞瓣均匀肉厚、筋少、质坚、色白、味微苦者为佳。

生用或蜜炙用。

【药性】甘,微寒。归心、肺经。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应用】

1.阴虚燥咳,劳嗽咳血 

2.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煎服,6~12g。清心安神宜生用,润肺止咳宜蜜炙用。

麦 冬 《神农本草经》

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

气微香,味甘、微苦。以肥大、淡黄白色、半透明、嚼之有黏性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应用】

1.肺燥干咳,阴虚劳嗽,喉痹咽痛:善于养肺阴,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鼻燥咽干,干咳痰少、咳血,咽痛音哑等症

2.胃阴不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长于益胃生津清热,常用于胃阴虚有热之舌干口渴,胃脘疼痛,呕吐,大便干结等症

3.心阴虚及温病热扰心营,心烦失眠

【用法用量】煎服,6~12g。传统认为本品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大多连心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以及外感风寒、痰湿咳嗽者忌服。

天 冬 《神农本草经》

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

气微,味甜、微苦。以肥大、致密、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

切薄片,生用。

【药性】甘、苦,寒。归肺、肾经。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应用】

1.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劳嗽咳血

2.肾阴亏虚,腰膝酸痛,骨蒸潮热

3.内热消渴,热病伤津,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以及外感风寒、痰湿咳嗽者忌服。

【鉴别用药】天冬与麦冬两者皆能养阴清肺热、润燥生津,同治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咳血,内热消渴及津枯肠燥便秘。但天冬清肺热、养肺阴的作用强于麦冬;此外,天冬还能滋肾阴,善治肾阴亏虚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麦冬还能养胃生津,清心除烦,善治温热病或久病津伤之口干舌燥,阴虚有热或温病热入心营之神烦少寐等。

石 斛 《神农本草经》

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

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黏性。以色金黄、有光泽、质柔韧者为佳。

切段,生用或鲜用。

【药性】甘,微寒。归胃、肾经。

【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应用】

1.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

2.肾阴亏虚、目暗不明、筋骨痿软,阴虚火旺、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煎服,6~12g;鲜品15~30g。

【使用注意】本品能敛邪,故温热病不宜早用;又能助湿,若湿温热尚未化燥伤津者忌服。

铁皮石斛

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干燥茎。

性味甘,微寒;归胃、肾经。

功能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适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煎服,6~12g。

本品能敛邪,故温热病不宜早用;又能助湿,若湿温热尚未化燥伤津者忌服。

玉 竹 《神农本草经》

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

气微,味甘,嚼之发黏。以条长、肉肥、色黄白、光泽柔润者为佳。

切厚片或段,生用。

【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应用】

1.肺阴不足,燥热咳嗽

2.胃阴不足,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3.养阴而不滋腻恋邪,用于阴虚外感

【用法用量】煎服,6~12g。

黄 精 《名医别录》

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

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以块大、肥润、色黄、断面透明者为佳。

切厚片,生用,或照酒炖法、酒蒸法制用。

【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应用】

1.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 

2.肺虚燥咳,劳嗽咳血

3.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黏腻,易助湿壅气,故脾虚湿阻、痰湿壅滞、气滞腹满者不宜使用。

【鉴别用药】黄精与山药均性味甘平,主归肺、脾、肾三经,为气阴双补之品,同可用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倦怠,肾虚腰痛足软及消渴等。然黄精滋阴润燥之力胜于山药,多用于阴虚燥咳及脾胃阴伤之口干食少、大便燥结、舌红无苔者;而山药补气之力胜于黄精,并兼有涩性,能收涩止泻,固精缩尿止带,宜于肺虚喘咳、脾虚便溏、肾虚遗精、遗尿尿频及白带过多等。脾虚便溏者忌用黄精;大便干结者不宜使用山药。

枸杞子 《神农本草经》

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

气微,微甜。以粒大、色红、肉厚、质柔润、籽少、味甜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应用】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长于滋肾精,补肝血,为平补肾精肝血之品,《本草经疏》言其“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

【用法用量】煎服,6~12g。

墨旱莲 《新修本草》

菊科植物鳢肠的干燥地上部分。

气微,味微咸。以色绿,无杂质者为佳。

切段,生用。

【药性】甘、酸,寒。归肾、肝经。

【功效】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应用】

1.肝肾阴虚,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

2.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长于补益肝肾之阴,又能凉血止血,常用于阴虚血热的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敷,可止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

女贞子 《神农本草经》

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

气微,味甘、微苦涩。以粒大、饱满、色紫黑、质坚实者为佳。

生用,或照酒炖法、酒蒸法制用。

【药性】甘、苦,凉。归肝、肾经。

【功效】滋补肝肾,明目乌发。

【应用】肝肾阴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功善滋补肝肾,又兼清虚热,补中有清。

【用法用量】煎服,6~12g。酒制后增强补肝肾作用。

桑 椹 《新修本草》

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果穗。

气微,味微酸而甜。以个大、色暗紫、肉厚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酸,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应用】

1.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滇南本草》谓其“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故常用于肝肾不足,阴血亏虚之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等症

2.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9~15g。

黑芝麻 《神农本草经》

脂麻科植物脂麻的干燥成熟种子。

气微,微甘,有油香气。以个大色黑、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药性】甘,平。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应用】

1.精血亏虚,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

2.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

龟 甲 《神农本草经》

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

气微腥,味微咸。以块大、完整、无残肉者为佳。

生用,或以砂烫后醋淬用,用时捣碎。

【药性】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

【应用】

1.阴虚潮热、骨蒸盗汗,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 

2.肾虚筋骨痿软,囟门不合:长于滋肾养肝,又能强筋健骨

3.阴血亏虚,惊悸、失眠、健忘

4.阴虚血热,崩漏经多

【用法用量】煎服,9~24g,先煎。本品经砂烫醋淬后,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并除去腥气,便于服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孕妇慎用。

龟甲胶

龟甲经水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性味咸、甘,凉;归肝、肾、心经。

功能滋阴,养血,止血。

适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腰膝酸软,血虚萎黄,崩漏带下。

3~9g,烊化兑服。

鳖 甲 《神农本草经》

鳖科动物鳖的背甲。

气微腥,味淡。以块大、完整、无残肉者为佳。

生用,或以砂烫后醋淬用,用时捣碎。

【药性】咸,微寒。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应用】

1.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手足瘛疭:既善滋阴退热除蒸,又善滋阴潜阳息风,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阴虚内热、阴虚风动、阴虚阳亢诸证,本品为治阴虚发热之要药 

2.经闭,癥瘕,久疟疟母

【用法用量】煎服,9~24g,先煎。本品经砂烫醋淬后,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并除去腥气,便于服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孕妇慎用。

【鉴别用药】鳖甲与龟甲均为血肉有情之品,味咸性寒,归肝肾经。二者既能滋补肝肾之阴而退虚热,又可潜降肝阳而息内风,为治阴虚发热、阴虚阳亢及阴虚风动等证之常用药。然龟甲滋养之功胜于鳖甲,又善于益肾健骨,常用治肾虚骨痿、小儿囟门不合等证;并能养血补心,以治心虚惊悸、失眠、健忘等证;尚可固经止血,以治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等。而鳖甲退虚热之功优于龟甲,为治阴虚发热之要药;且善于软坚散结,常用于经闭癥瘕、久疟疟母。

(0)

相关推荐

  • ​常用中药药性——明党参

    明党参 [别名]红党参,明沙参,山花,闽党参, [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肝.脾.肺经. [分类]补气常用药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平喘,润肺止咳,养阴和胃,止呕,平肝,解毒.用于肺燥咳嗽,呕吐反胃, ...

  • 春季清肺养肺,推荐这8种中药饮片

    明党参.沙参.玉竹.黄精.石斛.麦冬.天冬.百合为药店常见的补益类中药.8种中药均有润肺养肺的功效,但又各有所长.药店人了解一下吧. 1.明党参 药性:甘.微苦,微寒.入肺.肝.脾经. 功效:润肺化痰 ...

  • 鉴别一下,你是哪种阴虚?

    昨天 大家都知道秋冬要养阴,可事实是,一年四季我们都特别容易干伤阴的事.先来看看你中了几招? 熬夜,长期超过晚上11点睡觉,损伤心阴. 无辣不欢,火锅.烧烤.串串聚会首选,损伤胃阴. 喜欢吃肉,暴饮暴 ...

  • 这种“旺盛”状态竟然是虚!?有这些症状的人要注意,小心引起严重后果

    中医历来讲究阴阳平衡,"阴虚"就是阴阳失衡的表现之一,人体一旦出现阴阳失衡自然就会生病.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压力增加,思虑过多.长期熬夜.嗜食辛辣是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导致阴虚的人越 ...

  • 方剂学补阴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 [组成] 熟地黄炒,八钱(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去皮, 各三钱(各9g ...

  •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简单归纳

    雄 黄 <神农本草经> 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以色红.有光泽者为佳.照水飞法水飞,晾干. 生用,切忌火煅. [药性]辛,温:有毒.归 ...

  • 拔毒化腐生肌药的简单归纳

    红 粉 <外科大成> 红氧化汞(HgO).以水银.火硝.白矾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红色升华物. 气微.以色红.块片不碎.有光泽者为佳. 研细粉用. [药性]辛,热:有大毒.归肺.脾经. [功效] ...

  • 固表止汗药的简单归纳

    麻黄根 <本草经集注>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气微,味微苦.以质硬,外皮色红棕,切面色黄白者为佳. 切厚片,生用. [药性]甘.涩,平.归心.肺经. [功效]固表止汗. ...

  • 敛肺涩肠药的简单归纳

    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辽宁.吉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 ...

  • 固精缩尿止带药的简单归纳

    山茱萸 <神农本草经> 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气微,味酸.涩.微苦.以肉肥厚,色紫红,油润柔软者为佳. 山萸肉生用,或取净山萸肉照酒炖法.酒蒸法制用. [药性]酸.涩,微温. ...

  • 补气药的简单归纳

    人 参 <神农本草经> 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野生者名"山参":栽培者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q ...

  • 补阳药的简单归纳

    鹿 茸 <神农本草经> 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头上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 花鹿茸气微腥,味微咸:马鹿茸气 ...

  • 平抑肝阳药的简单归纳

    本类药物多为质重之介类或矿石类药物,性偏寒凉,具质重潜降之性,主入肝经,有平肝潜阳之功效.主治肝阳上亢证,症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急躁易怒.少寐多梦等.部分平抑肝阳药兼有清肝火.明目等功效,又可用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