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有春运和“春晚”!这个朝代的年假最长,1个月
受到疫情影响,今年的春运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随着各地陆续倡导大家“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很多打工人都选择留守当地。
尽管如此,春运抢票的难度依然如此。不过呢,得益于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我们想要购买回家的车票,只需一台联网的手机即可搞定。出行也更加方便,我们可以选择飞机、高铁、汽车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这样一对比,我们可比古人幸福多了。那么,古人会经历春运吗?他们又是怎样过春节的?
像现在一样,古时候的打工人都有国家统一放年假的。
唐朝人过春节统一假期是七天。唐玄宗颁布的红头文件《假宁令》写道:“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
从腊月廿八就开始放假了,到正月初四开始上班,古人把除夕和大年初一放到了假期的中间,这样才有可能给上班族一个准备年货的时间。但其实古代历代王朝只规定了官员的休假制度,一般老百姓可能全年都没假期呢。
不过有些官员可能就享受不到像样的假期了,因为唐朝有两个规矩:第一,大年初一文武百官和高级地方官必须早早上朝给皇帝拜年;第二,地方行政长官在春节期间严禁离开衙门回老家。
所以,有很多古人留下了春节过年的牢骚。比如唐朝著名诗人叫韦应物就写过一首诗《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一从守兹郡,两鬓生素发。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淮滨益时候,了似仲秋月。川谷风景温,城池草木发。高斋属多暇,惆怅临芳物。日月昧还期,念君何时歇。”
意思是说:自从我当上了市长,每年春节都没回去过。我在这衙门里特别空虚寂寞冷,到底啥时候才能和家人见面啊?
唐朝晚期的德宗皇帝李括在任的时候,春节期间照样上朝,大臣连连叫屈,他就说:好吧,那按单双号来吧,单号上朝,双号休假。于是唐朝高层就出现了一个诡异的现象:腊月二十八放年假,腊月二十九上班,大年三十继续放假,大年初一接着上班,初二又放假,初三又上班……
生活在宋朝的古人可就幸福多了。他们的春节叫元旦,专指正月初一。春节包括忙年、过年、闹年(春)三个时段,元宵也是“年”的一部分。春节放假7天(一般是大年初一前后各3天),元宵放假7天,加一块儿接近半个月。
明清时期的假期不多,全年只规定了三个主要的节庆,即春节、冬至和皇帝诞辰。因为假期少而引起民愤,于是,帝王只好接受“民意”,做了修改,在三个假日的基础上增添了寒假,并将春节和寒假的假期均延长至一个月。
看到这,你是不是顿时想穿越回古代过年?
古代春运的交通工具
在中国的封建时代,大多数人的观念还是“父母在不远游”,而且古时候的交通哪像现在这么发达,当时人们就算出行,大多也不会走太远的路。
特别是古代基本是全民军事化管理,出门都要有过关通行证的,出趟门特别费劲,所以一般出远门的都是商人,或者是公务人员。这些人如果家离得太远,在春节的时候也是根本回不去的。
那么,古人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呢?如果是大户人家,可以选择马车。
马车就相当于现在的长途大巴了,而且是当时成本最贵的交通工具。在唐代,马车一天也就走七十里,标准收费是马如果驮着一百斤的重量,每走一百里,收费就是一百文。
这么算算,如果是现在从北京到石家庄的话,差不多三百公里吧,算上中途休息时间,大概得走上十几天,路费总共要差不多六百文。加上这十几天的食宿费用,起码得准备一两银子,这才算够。
在唐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也相当于现在的4000块了,普通老百姓怎么负担得起。所以大多数人其实都是靠两条腿走回家的,充其量也就骑着个小毛驴代步。距离远的可能会选择走水路,坐船回家也是古人春运时的首选。
古代的“春晚”
说到春节,还有一个每年的必备节目:春晚。古代也有热闹的春节晚会。
虽然在古时候还没有春晚这个词,但是类似的文艺活动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当时叫“演春”,现在说的相声最早就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的“俳优”。不过在那个时代,俳优只能由男子表演。
俳优
唐朝的“春晚”最奇葩,既有本土传统表演,也有西域的“舶来品”,最刺激的莫过于西域的“幻术”。例如剖心摘肺、断臂再接这样的血腥表演一度出现在唐朝宫廷“春晚”的节目单里。不过,到了唐高宗时期,由于高宗身体不好,受不了这样的惊吓,幻术表演最终被下令取缔了。
古代的艺人参演“春晚”也是件风险相当高的事儿。当时演员身份低微,言语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特别是在节目里决不能影射朝政,或者拿圣人开玩笑。此外官员四面围坐,表演者稍有不慎就会穿帮,所以对艺人要求非常高。
民国大文豪的春节
了解古代的春节,再讲讲近代——民国时的春节,又是个什么景象?
民国的“春节”并不是法定假期,各大学校、机关春节都不放假。所以乘客主要是各种小商人。不过买票可比现在复杂多了,他们买票必须去火车站排队,每天一到点,栅栏一开,乌央乌央全是人,谁力气大谁能抢着票。
很多人都深受其害,而且民国的火车还分一二三等座,头等车厢最舒服,三等车厢车座完全是硬板,而且特别窄,到了晚上连打个盹的条件都没有。
郭沫若
一等座也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郭沫若还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自己只坐过三等车,不知道头等车、二等车里究竟长啥样,当时32岁的郭沫若可已经是大名鼎鼎的文人了。
鲁迅的春运路那就走得更遭罪了。有一年,鲁迅想回趟绍兴老家,行程是这样的:凌晨启程,先雇了个人力车去北平车站,挤上了去天津的火车,之后坐上轮渡渡过长江,又雇人力车去南京火车站。
鲁迅
从南京到上海,再从上海到杭州,在杭州还要打电话订船票,又经过一天一夜,终于拿到了去绍兴的船票,到了绍兴后,下船之后又雇了顶轿子,这才走到家里。这时候,距离从北京出发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周。
鲁迅只花了一周时间,算是好的情况,还有人更加折腾。1922年,有一个叫吴虞的四川文学家想从北京回趟成都老家,6月8号出发,7月3号才到成都,全程居然花了25天,总共用去两百块大洋!
两百块大洋是多少钱?郁达夫曾经在小说里提到过,一个在上海卷烟厂上班的女工,全年不休息,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刨去伙食费,一个月只能挣到五块大洋,如果她想攒够从北京去成都的单程路费,得努力三年半。
日本的奇葩新年习俗
在我国,每个地方多有各自的习俗。例如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发红包,吃团圆饭,走亲戚拜年,等等。与我们一海之隔的日本,有一个特别奇葩的新年习俗。
日本人一般都把元旦那几天当成春节过了。不过在以前,日本也过农历的春节。但是,1868年明治维新废除了农历,就把新年当春节过了。这样,公历的1月,在日本又被称为“正月”。到了1月15号,很多地方都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其中有一个习俗——正月打新娘屁股。
为什么正月里要打新娘的屁股?这有什么寓意吗?
打新娘屁股,又叫“捅新娘”,是日本的一种民间习俗,来自古代的生育观念。负责打屁股的都是当地的儿童或者女性,主要为了是祝福新婚妻子早生贵子。当然啦,这种打屁股只是象征性的动作。
不过有的日本人认为这种习俗过于野蛮,所以一度还中止了一段时间。
这种观念是来自以前人们的生殖崇拜。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这种风俗了,当时为了保证新娘能够生儿育女,她要趴在教父的腿上,褪下裤子,然后在吵闹的锣钹敲击声里被狠狠地抽打屁股。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