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县对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建设的历史贡献

□符维健

  龙岩县(今新罗区)是闽西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站的发轫之地,在这里先后成立了闽西交通总局、闽西工农通讯社、闽南工农通讯社、闽西南交通站。龙岩县虽不是中央红色交通的主线,但作为一条重要支线,一直坚持到1937年三年游击战争胜利,部分交通站保存至龙岩解放。老区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坚持二十年红旗不倒,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闽西交通总局旧址

  革命战争年代,龙岩县(今新罗区,下同)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闽粤赣三省边区革命斗争的战略要地,早在1929年就建立了龙岩至上海的地下交通线。1930年10月,中共闽西特委在龙岩成立了闽西工农通讯社,作为机要交通网。

  李沛群在回忆录《关于中共中央交通局从上海到闽西苏区的交通路线情况》中提到:“厦门—漳州—龙岩—永定—上杭—汀州的交通线。1932年5、6月间我们从漳州撤退后中断了,以后有无恢复不清楚。”

  我们根据史料考证,李沛群所提的这条交通线,1932年5、6月后并未中断,一直坚持到1937年三年游击战争胜利,还厘清了在龙岩经过的主要路线有:漳州—适中中心—适中三坑—曹溪崎濑—东肖后田—红坊黄坑—红坊公坪山—龙门腊石—小池培斜—永定—上杭。

  龙岩县交通便利,是闽西重要的交通枢杻。红色交通对革命十分重要。中央红色交通线开辟之前,这里就是通往上海党中央的交通线

  龙岩县交通便利,是闽西重要的交通枢杻。红色交通对革命十分重要,为了革命工作的开展,1928年7月15日,闽西暴动委员会在龙岩后田设立了交通处,开始了创建红色交通线的革命实践。

  1929年3月中旬,黄埔军校毕业的罗瑞卿受中央派遣从上海乘船到厦门,再由厦门经龙岩到上杭、永定。1929年初,经过一段时间沉寂以后的闽西革命渐次复兴,中共闽西特委在分析1928年闽西暴动失败的原因时,深感到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军事队伍的极端重要性,遂多次向福建省委要求派军事人才来闽西,以帮助军事上的训练工作,指导武装斗争的开展。正在这时,从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的罗瑞卿去上海找党组织关系,被中共中央军委派去湘鄂西贺龙部队,但由于交通断了,罗瑞卿走到宜昌又折返上海。3月中旬,朱毛红军打下了福建汀州,于是,中央军委负责人杨殷改派他和曾省吾到红四军去工作。他们由上海乘一艘法国邮船到厦门,此时,红四军已开往江西。中共福建省委(驻厦门)根据闽西特委的多次请求,乃决定将罗瑞卿和曾省吾派到在上杭、永定一带活动的红军游击队当军事教官。这样,23岁的罗瑞卿来到闽西并加入红军的行列。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1929年7月召开的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取得成功,但是,中共闽西特委在总结大会的成绩与缺点时提及:“因交通被捕,报告失落,致省委无人前来指导,而时间太长(自十日起至二十九日止,延长二十天之久),终于会剿消息传来致会无结果而闭会,更是此次大会的极大失败。”

  1929年8月初,红四军“七大”后,陈毅离开闽西经龙岩转赴厦门,然后绕道香港到达上海,向中央汇报红四军情况。红四军“七大”,陈毅在这次会议上被选为前委书记,代替毛泽东。不久,前委接到了闽西特委转来中央通知:要红军派两名得力同志出席8月份召开的军事会议。前委决定派陈毅为代表,赴上海参加中央军事会议,也好趁此机会向中央汇报红四军情况,以得到中央的详细指示。临行前,陈毅到蛟洋看望了毛泽东,征求他的意见,毛泽东说:我赞成你去,你把四军的详细情况向中央反映一下有好处。1929年8月初,陈毅离开闽西转赴厦门,然后绕道香港到达上海。陈毅受中央委托,根据周恩来历次谈话要点和中央军事工作会议精神及参照各地的经验,于1929年9月28日代中央起草了《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经周恩来审阅后定稿,这就是著名的中央“九月来信”。10月初,陈毅肩负中央的重托,带着中央指示信,动身回红四军去贯彻执行。他在广东梅县松源意外与朱德相逢,并向他和前委传达了中央的指示。

  闽西苏区建立后,闽西交通总局在龙岩城南门成立。各县相继成立了交通分局,区设交通处。1930年10月,闽西工农通讯社在龙岩城成立

  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关于“建设问题”提出:“闽西政府应依照邮局办法设立总交通局,规定交通路线,定期往来传递消息。”会后不久,闽西交通总局在龙岩城南门成立。不久,各县相继成立了交通分局,区设交通处,还办理邮政业务。

盖有闽西交通总局、永定县交通分局、交通站、交通处印戳的实寄封

  从1930年5月至10月,闽西开辟了龙岩—长汀—瑞金、龙岩—上杭—武平、龙岩—湖雷—永定、龙岩—漳平—宁洋等邮路干线和12条邮路支线,区内邮政往来畅通。这些为闽西工农通讯社在龙岩城成立奠定了基础。

  1930年3月,在厦门思明国民党监狱里关押着四十多位所谓“政治犯”,其中有三十多位是被敌刘和鼎部抓捕的闽西、龙岩县苏维埃干部,红军指战员及其家属。为了营救战友,省委成立“营救委员会”,谢景德是五人领导成员之一,负责接引队工作。 

  1930年5月,在震惊八闽的“五·二五”劫狱斗争中,龙岩籍数同志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仅仅花10分钟左右时间,即破狱救出难友,由谢景德带领的接引队送至码头,乘帆船抵集美附近的农村休息几天,就分批送到龙岩。

  1930年10月,闽西工农通讯社在龙岩城成立。这年秋天,永定县委决定调熊志华去龙岩,到中共闽西特委工作。报到后,特委书记邓子恢对他讲述了闽西根据地粉碎蒋介石反动派两次“三省会剿”后的形势。接着说,为了继续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加强中央苏区同上海党中央及革命根据地、白区党组织的联系,要建立一支秘密交通线,传递文件情报,运送军用物资,护送领导干部。邓子恢布置给他的具体任务是负责闽西特委同福建省委之间的秘密交通工作。谈话之后,熊志华在特委机关的“工农通讯社”学习了几天,就到福建省委去报到。从此,转入了长期的地下工作。

  1931年春,由厦门福建省委王同志从厦门带熊志华到上海。到上海后即与吴德峰同志联系,熊志华从(事)上海党中央同中央苏区的交通工作,每次携带文件和护送负责干部到中央苏区去,每半个月或二十天来往一次,每次都有一个至五个同志去。

  1930年10月,“闽西工农通讯社”成立后,龙岩紫金山腊石交通站是几路必经的站点。由广东大埔、汕头及诏安、平和来人、物,经龙岩边沿的悠远至黄坑、赤坑来到腊石站点;由闽中的大田、德化,闽南的漳州、厦门、华安来的人及物,从漳平永福入龙岩十八乡,到三坑,另一路从适中到三坑,统由三坑到田螺形、赤坑、来到腊石点。由腊石分支到上杭石铭、苏家陂、大阳坝、永定虎岗以及连城、长汀直至红都瑞金,保证了秘密交通的安全畅通。

  罗万昌、卢德高等人还回忆护送、接待过周恩来等重要人物经过红色交通线。

  1932年,红军东路军克复龙岩,攻打漳州时,为了打通闽南与中央苏区的联系,建立了闽南通讯社(地下交通站)

  1930年12月5日,由于敌人的“围剿”,闽西交通总局随闽西苏维埃政府迁往永定虎岗。1931年5月又迁往上杭白砂,10月25日再随闽西苏维埃政府迁至汀州。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交通总局改为福建省总交通局。1932年4月又改为福建省邮政管理局。

  1932年,红军东路军攻打漳州时,为了打通闽南与中央苏区的联系,中央苏区交通站负责人杨友青,来到适中蓝田组织交通系统建立“闽南通讯社”。适中之蓝田、山坪头、石门炉、三坑、陂坑等都是通讯社必经的重要站点。交通员负责接应由厦门、漳州、南靖一线来的同志,护送进入中央苏区。此地下交通站一直延续到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开国少将廖成美

  攻克漳州后,此时的各个交通站点更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龙岩工农群众拿出革命干劲,克服重重困难,前后只花一个月时间就将全部物资和红军伤病员奇迹般地运至红都瑞金,受到了红一、五军团指战员的热情赞扬。龙岩“十姐妹运输队”闻名中央苏区。

  “闽南通讯社”的建立,是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中央苏区通过敌占区与上海党中央保持秘密联系的一条地下武装交通线。在各地均设有秘密交通站。大站为三、五人,小站为二、三人,专门负责转送重要来往文件和人员。

  1933年农历七月间,“闽南通讯社”在红坊紫金山东归畲附近山沟里(廖成美将军家“云海”的地下交通站)设了一个秘密武装交通站,负责人张善元(广东大埔人),站里有四个常住的武装交通员,即杨常照(红坊上洋人),王志海(红坊黄坑村头人),邱大连(东肖隘头人),还有一个北方人,各人都配有一支短枪。此外在东肖的隘头、适中的柑仔坑、洋邦,小池的坑头炉,大池的九里洋,上杭的石铭等附近山坑里设有小站,分别由林春同、廖金汉、陈金瑞、陈瑞江(后叛变)等人负责,廖金汉、陈金瑞也曾在东归畲地下交通站工作一段时间。

  东归畲位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紫金山与公坪山之间,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山间小路四通八达。当时的地下交通线是:从东归畲往东走,经上、下赤坑,倒流水进入白土的肖坑、隘头、斜头、东坑,适中的柑仔坑、洋邦等山间小路达漳州、厦门,通往上海党中央;从东归畲往西走,经何畲、桃仔坑、公坪山进入小池的坑头炉,大池的九里洋,上杭的石铭等山间小路,直达中央苏区长汀、瑞金。

位于新罗区适中镇蓝田村镇春楼的“闽南通讯社”,是闽西红军革命活动的重要旧址

  1934年9、10月间,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福建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李天辉,政委黄火星率领一个独立营二、三百人到紫金山、吊公坪、糟草庵一带活动,李司令、黄政委有时也住在东归畲廖成美家。此外还有红八团,龙岩县游击队,上杭县独立营,红坊区游击队及地方工作人员也常到这一带活动,来来往往非常热闹。东归畲,何畲,上、下赤坑等地群众非常热情地接待他们,想方设法为部队带路、送信、代购物资,大力支持革命。

  因交通站的原因,廖成美和红军的关系很融洽、很密切,耳闻目睹知道红军是解救穷苦人的队伍。因此,廖成美热爱红军、敬佩红军,所以也自愿去参加红军。这就是廖成美参加红军的动机和原因。廖成美从交通员成长为开国少将。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后,又将主要设在龙岩、永定的闽西工农通讯社改为闽西南交通站,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中央红军长征北上,1935年,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后,将主要设在龙岩、永定的工农通讯社改为闽西南交通站。全县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网,传送情报,沟通全县及与邻县、上级机关的密切联系。

  闽西南交通站,站长雷德兴。闽西南交通站设于适中石门炉。第三作战分区交通站也设在适中境内,原由罗万昌任站长,同年5月底为姜茂生。交通武装化,成为切不断的红色交通线。

  1936年4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子恢带着秘书、警卫员、陈兰,以及陈兰的弟弟来到石门炉交通站。

东肖重走红军路再登奇迈山

  陈兰是石门炉人,秘密接头户。游击队来往经常在她家落脚、吃饭。她为游击队做了很多事,同志们都亲切地叫她陈大姐。

  在石门炉交通站,邓子恢与陈兰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接着邓子恢又催姜茂生说:“现在形势很紧迫,你们是个中心站,军政委员会好通盘考虑整个地下交通工作如何开展。”。

  姜茂生把交通站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今后如何开辟新的交通线,防止敌人破坏等打算一一作了详细汇报。邓子恢听了很满意,作了重要指示,他说:“交通工作是党的命脉,一定要搞好,不能出丝毫差错。刚才你们说的那几条打算很好,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武装与非武装相结合,利用可乘之机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另外,我们闽西的妇女是很能干的,她们对敌斗争的方法比一些男同志更巧妙,各县、区的交通站要适当地有一些女同志才好。”

  在交通站里,“婚礼”一直进行了两个小时才结束。结束后,邓子恢和陈兰就住在山寮用树枝隔开的一个角落里。20多天后,邓子恢回金丰大山军政委员会去了,陈兰和她的弟弟留在交通站当了交通员。

  闽西南交通站为红军游击队保持和发展,在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部分交通站仍发挥着作用。小池镇小溪炉是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交通点。这里群山环抱。该村皆姓华,有一座数百年的华氏宗祠,是来往红军游击队落脚的地方。中共闽西特委、龙岩县委机关曾在这里驻扎活动。特委书记林映雪,龙岩县委书记吴潮芳、副书记刘户文等革命老前辈都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活动。1947年10月31日,小溪炉村接头户华兴桂获悉敌人将要出动袭击的情报,立即通知了分开寮子驻扎的地委、县委机关。当晚,地委书记林映雪、县委书记吴潮芳带领机关干部战士,连夜转移到紫冈乡公坪山的桃仔坑。敌人扑了空,烧毁了闽西特委、龙岩县委搭盖的全部山寮,小溪炉被“移民并村”,搬迁到培斜行政村居住。

  龙岩是闽西中央红色交通站的发轫之地,在这里成立了闽西交通总局、闽西工农通讯社、闽南工农通讯社、闽西南交通站。龙岩虽不是中央红色交通的主线,但作为一条重要支线,一直坚持到1937年三年游击战争胜利。部分交通站保存至龙岩解放。

  革命战争年代,龙岩人民投身革命,成立地下交通站,保障红色交通线畅通,许多站点旧址保存至今。涌现了众多的交通员,如廖成美、陈兰、罗万昌、王志海等,他们是我们党、红军中的优秀战士,百里挑一的人才,他们赤胆忠诚,意志非常坚强。老区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坚持二十年红旗不倒,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作者单位系新罗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