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逊湾公司:从“世界第五大国”到百货公司

​​​

​图0、”Bay Cat“,哈哈

和中国到处“破墙开店”(当然,现在北京等城市也在变)不同,加拿大城市里商、住区域分得很清楚,绝大多数商业设施都集中在所谓“商圈”里。

所谓“商圈”,说白了就是商业区,一幢或连在一起的几幢建筑里集中了五花八门的商家,许多都是大大小小的连锁商店。“商圈”有大有小,在加拿大,最大的那些“商圈”里,常常可以找到醒目的淡黄色“The Bay”标志,熟悉当地生活的朋友会告诉您,这是一间很有名的加拿大大型商场连锁品牌,据说几乎每个住在城市里的加拿大人,一生中都必定回到这家商场的连锁店里购物,许多年轻人平生打的第一份工也是在“The Bay”勤工俭学……可以说,“The Bay”在加拿大零售商业领域的“江湖地位”,只有大名鼎鼎的零售咖啡连锁品牌Tim Horton's堪与比拟。

其实“The Bay”是个简称,这间公司的全名,是“哈德逊湾公司”(The Hudson's Bay Company,法语是Compagnie de la Baie d'Hudson,所以在说法语的魁北克省,“The Bay”会写作“La Baie”,意思是一模一样的“海湾”)

图1、今天的“The Bay”是否萌萌的?

图2、只有Tim Horton's堪比拟“The Bay”在加拿大零售商业中的江湖地位

但加拿大以外鲜为人知(其实很多年轻一点的加拿大人也不知道)的是,哈德逊湾公司原本并非“卖百货的”,曾几何时,它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准国家”之一。

说起来话可就长了。

话说17世纪,北美大陆的北部人烟稀少,冰雪遍地,原住民从遥远的“西北方”将最好的毛皮运到当时欧洲人的殖民点——法属魁北克的魁北克城,或英属殖民地港口波士顿。久而久之,欧洲人知道“最好的毛皮在西北方、靠近一片巨大'冰冻海洋’的地方”,他们中许多人想通过地理大冒险打通从殖民地港口到“冰冻海洋”的路线,从而将皮毛贸易的主导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知道当时“买貂”不仅风靡“旧大陆”欧洲,也是北美对华出口的最大宗,当时中国大小官员官服、官帽上所用的皮草(主要是海豹皮),绝大多数是从北美进口的,“一寸皮草一寸金”在那个年代绝非夸张。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两位法国商人拉蒂森(Pierre-Esprit Radisson)和格罗塞耶(Médard des Groseilliers)一次次组织毛皮探险队,从魁北克出发,沿陆路向西去探索“皮草之路”,他们的冒险收获不菲:道路打通了,皮草也捞到手,兴致勃勃的他们甚至打算从魁北克省开一条运河通到“皮草地”,以降低物流成本,因为皮草的大买家是中国,这条运河的起点被起名为“Lachine”(法语“中国”写法是La Chine,所以不妨叫它“中国市”,虽然这座城市古往今来都没有太多华人居住)。

然而好景不长,法属魁北克当局觉得这些私商未免太“无组织无纪律”,且这不是抢“国家队”饭碗么?1660年,正当拉蒂森等人经过1年辛苦跋涉,从“皮草地”满载而归时,当局以“无证经营”为由将两人逮捕,人虽然很快释放,但所有皮毛均被充公。

图3、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拉蒂森

图4、拉蒂森深入“皮草地”

“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两人垂头丧气地离开魁北克,去英属殖民地马萨诸塞的首府波士顿“众筹”,准备改由海路穿越哈德逊湾前往“皮草地”,这样就可以绕开那些讨厌的法国人。在丰厚利润的吸引下,波士顿的英国商人们很快凑了一笔钱,两人在1663年用这笔钱买了条船,踏上了海上冒险之旅。

然而“波涛不测”,因为罕见的冰灾,这次探险以虎头蛇尾告终,白茫茫的海冰和叵测的流冰,让两人连哈德逊湾海岸的影子都没瞧见,就匆匆打道回府。

“众筹”血本无归,波士顿商人们一片大哗,两位冒险家则狼狈不堪。但驻波士顿的英国政府专员卡特莱特上校(George Cartwright)却慧眼独具,认为这对英国政府而言,是另辟蹊径、压倒法国人在北美大陆北部霸权的好机会,于是在1665年回国述职时把两人也带回了英国。

在英国他们遇到了“贵人”——以赞助航海冒险著称的鲁珀特王子(Prince Rupert of the Rhine),这位英德混血贵族为他们拉到了“官方赞助”:“华丽”号(Nonsuch)和“小鹰”号两艘好船,满船的水手和补给承诺。但这是瓶“毒奶”,因为如此以来两位法国人就成了“配角”,皮毛探险实际上已经演变为英国一次“准官方”的殖民地拓展行动了。

1868年6月5日,两艘探险船离开英伦三岛驶往哈德逊湾。同年他们抵达哈德逊湾南岸一个适宜停泊的河口,在那里建立了哈德逊湾南岸第一座欧洲人建筑——查尔斯堡(Charles Fort),很快,英国人的李代桃僵就开始了:两名法国冒险家悄悄被挤出“镜头”,查尔斯堡被改名为鲁珀特之家(Rupert House,如今属于魁北克省,叫瓦斯卡尼西亚Waskaganishand),连那条河都被命名为鲁珀特河了。

图5、“华丽”号探险船,看上去并不太华丽;

图6、花小钱占大便宜的鲁珀特王子

1669年,两条船满载皮毛回到英国,当时伦敦最大皮草商格洛弗(Thomas Glover)以1233英镑(这在当年是一笔巨款)买下了全部货物,整个英伦为之轰动。

1670年,“哈德逊湾公司”获得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King Charles II.)敕命,首任总督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只花了点小钱的鲁珀特王子。

自1668至1717年,简称为HBC的哈德逊湾公司在哈德逊湾南岸先后建立了6个据点,并逐渐将重心从更靠近魁北克的鲁珀特之家,移到更西边的丘吉尔港(Fort Churchill)和约克工厂(York Factory)。丘吉尔港港阔水深,能停靠大船,离丘吉尔港东南200多公里的约克工厂是内陆皮毛产地和海港间的中转集散地,1684年英国人在这里建立货栈,皮毛贩子(大多数是原住民)驾驶独木舟,将内陆获得的皮毛运到这里,卖给英国坐商,后者再将皮毛送到丘吉尔装船,运往“旧大陆”和中国。

图7、刚建成时的约克工厂

图8、最初的6大据点所在地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法属魁北克很快派出舰队猛攻哈德逊湾工厂,在天才海军将领伊贝维尔(Pierre Le Moyne d'Iberville)率领下曾多次占领约克工厂,更在1697年9月5日历史性地打赢了哈德逊湾海战,俘虏了英国三艘战舰——这可是北美北冰洋海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战,这个纪录到现在都没被打破。

然而法国人始终搞不好后勤,只好在原住民部落里打劫为生,结果原住民部落纷纷站到英国一边。18世纪初,法国人陷入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争斗不能自拔,不得不和英国人讲和,放弃了在哈德逊湾公司领地的一切占领土地。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劫后余生的哈德逊湾公司进入黄金发展期。1833年,“哈德逊海湾仓库”三层主楼建成,几年后两翼的两层裙楼也完工,成为迄今为止、加拿大永久冻土带上最古老、最大的仓库,约克工厂也成为“哈德逊湾公司王国”实际上的首都。

图9、虽说海军名将在法国是稀有产品,但伊贝维尔无愧于这一称号

图10、伊贝维尔争夺亨德逊湾公司领土示意图

说“王国”一点也不错:此时的哈德逊湾公司拥有今天加拿大领土的1/3和美国领土的一部分,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公里,是货真价实的“准世界大国”。只可惜,人口少了一点。

在哈德逊湾公司“开疆拓土”的同时,英国人打败法国人,在1774年夺取了法属魁北克,永久消除了法国人对哈德逊湾公司领土的威胁。然而福兮祸所伏,魁北克气候更适宜,人口更稠密,且和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联成一体,显然更“宜居”,很快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既寒冷又交通不便的哈德逊湾公司便有些“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在1783年还被已经是英属的魁北克“挖”走了不大不小的一块领土。好在对于伦敦而言,哈德逊湾公司和英属魁北克是地位平等的两个“属国”,因此彼此间大体上还是井水不犯河水,我卖我的皮草,你做你的生意。

然而英属魁北克当局很快就开始使坏了:他们在1779年注册了一家“西北公司”(NWC),总部设在蒙特利尔,专门从事皮毛生意。这是一家真正的“公司”,不占据领土,却堂皇跑到哈德逊湾公司的领土上抢生意,结果常常引发武装械斗。

遥远的英国政府很快感到,需要规整这两家不老实的公司,实现“扁平化管理”。他们的办法简单粗暴:1821年,两家公司在英国政府强制下合并,仍叫“哈德逊湾公司”,并随手将另一些当时被视作不毛之地的北美北部占领地塞了进来,此时的哈德逊湾公司,领土北至大西洋,南至加美边界,东抵英属魁北克边界,西越落基山脉直到太平洋,包括今天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阿尔伯特、曼尼托巴、萨斯喀彻温省和西北、育空两特区全部,魁北克、安大略省和努纳乌特特区一部,总面积777万平方公里,如果放到今天,它将是仅次于俄罗斯、中国、美国、巴西,世界面积第五大的国家(面积第二大的加拿大当然就不会像今天那么大了,哈哈)。这个“准国家”有自己的政府(总督以下有首席顾问、首席交易员和委任专员三级,都是从大小皮毛商中遴选的),军队(以骑兵为主,后来的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借鉴了其组织形式)和货币。

然而正所谓盛极而衰,美国的独立和西部大开发,让皮毛贸易的重心逐渐南移,毕竟相对于半年冰封的哈德逊湾,南方的温暖草原和河流更让人感到安全和便捷。1849年,哈德逊湾公司在著名的“赛耶斯仲裁”(The Guillaume Sayer Trial)中败诉,从此不再享有北美大陆西北皮毛贸易独家垄断权。

哈德逊湾公司更大的败笔,是顽固认为“落基山脉以西不宜居住”,这一粗暴结论在19世纪中后期被一次次打破,新的探险家在那里发现了金矿和丰富的林木资源,而这些原本可以成为哈德逊湾公司的财富。

图11、当年的哈德逊湾公司“国旗”

图12、当年的“国徽”

图13、当年哈德逊湾公司发行的1元硬币

1867年,加拿大联邦宣布成立,原本的英属加拿大分成安大略、魁北克、新斯科舍和新不伦瑞克四个省加入了联邦,而哈德逊湾公司此时却债台高筑,亏损达30万英镑。

美国政府此时抛出橄榄枝,想用1000万加元买下被称作“鲁珀特地”的全部哈德逊湾土地。但此时哈德逊湾公司的决策层却表现出“约翰牛”的倔强:他们拒绝了这一诱人的条件,宁愿以“抵损30万英镑”的低价,将全部领土归还给英国,1870年7月15日,被伤心的哈德逊湾皮草商称作“投降契约”(The Deed of Surrender)的领土移交协议生效,哈德逊湾公司作为“准国家”的历史宣告结束,它的领土后来陆续成为加拿大的一部分。

历史上欧洲殖民者建立过许多这类“准国家式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印度公司”和“东印度公司”,但这些“公司”大多在“准国家形态”消失后就此谢幕。哈德逊湾公司却是个特例:它并没有消亡,只是转型成为一家“萌萌的”百货公司。

1911年,哈德逊湾公司将总部从约克工厂搬到安大略省的布兰普顿,1978年又搬进多伦多“地标”——辛普森大厦。这家公司在百货商场领域春风得意,分店开遍加拿大全国,并辐射到美国、德国和比利时,是多伦多证交所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除了百货零售业,哈德逊湾公司还在石油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扩张,尽管百货零售业在北美已是公认的夕阳产业,但HBC的日子还过得挺滋润。不过事过境迁,如今百货商店已是唯一仍然悬挂“哈德逊湾”名号的旗下产业,且如前所述,已经简化为谦逊的“The Bay”了。

图14、“投降契约”

图15、今天哈德逊湾公司名义上的总部辛普森大厦,不过已经出租挣钱了

1870年之后,约克工厂成为加拿大国有资产,虽然3年后哈德逊湾公司将总部从这里迁出,但工厂和仓库依然继续经营,古老的皮毛业顽强地在现代社会继续生存了近百年之久,直到1957年,这里作为一个工厂、仓库、皮毛交易中心的历史才宣告完结。哈德逊湾公司1991年因不堪动保主义者骚扰宣布“永远结束”传统的皮毛生意,但仅6年后就恢复了。

由于约克工厂作为加拿大政治中心的历史,甚至比加拿大国家的历史还要悠久得多,因此早在1936年,工厂仍在运营时,这里就被指定为“国家历史遗迹”;1968年,也就是工厂停产后11年,这里正式成为历史遗址公园。

如今“哈德逊湾海湾仓库”的主建筑依然存在,这座当初被讥讽为“能熬到来年夏天就算奇迹”的建筑,最早一根奠基木是1831年埋下,迄今依然矗立在永久冻土带上。

这里除了厕所和陈列室几乎一无所有。但这里有加拿大最真实、丰富的史前文物和殖民者早期历史陈列,有最透彻、真实的早期皮毛交易场景再现,只有在这里,您才能领略从热闹非凡到鲜为人知,从经济支柱到边缘产业,从古代到现代,270年皮毛交易历史的全景。

仓库不远处的玛丽角和斯鲁普湾,还有当年哈德逊湾公司所留下的要塞旧址,英国人千辛万苦从远方运来砖、石,用40年时间修起要塞,法国人的几条炮艇只花了几年时间就将之夷为平地,因为冻土层上根本不适合建筑砖石要塞,这个血的教训最终导致纯木结构的约克工厂仓库诞生,至今加拿大的建筑仍以木结构为主。如今这里叫做“HBC要塞公园”,炮台、火炮、火药库都已修复,是怀古的好去处。

图16、今天的公司旗怎么看都是真正的“公司旗”了

图17、当年的“国家版图”,货真价实世界第五

图18、约克工厂今貌

溯红河而上,则可以抵达加里低地堡垒,这里是迄今唯一保存完整的前沿皮毛商栈,木结构的皮毛商棚鳞次栉比。这里是红河原住民的聚居地,1830年殖民者在这里修建堡垒、商栈,使之成为最靠近皮毛产地的集散地。在这里仿古,不但可领略最古老、最原始的皮毛交易气息,更可就近参观原住民文化、历史陈列——今天的加拿大,印第安原住民统称“第一民族”,这个名称来源于1871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和红河印第安部落签署的、界定政府和原住民关系的《第一条约》,而该条约正是在加里低地堡垒,这座白人和原住民都视为“家园”的不起眼要塞中签署的。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