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残卷,一幅富春 2024-06-25 07:00:04 《无用师卷》与《剩山图》原貌/ 傅申这张黄公望的像是根据古代的墨客像,由现代人仿画的,你们看他是一个什么装扮?道士。有一张黄公望的像听说是有一个葫芦的。我今天是黄公望的化身,所以对这两张画的判断应该是正确的。至于看我讲得对不对,你们来评断。黄公望像现在你们仔细看一下《剩山图》,这个《剩山图》只有这么长,而且对这个书画原作仔细看的话,就可以看出有些地方笔墨不大好,而且有修补过的痕迹。元黄公望《剩山图卷》浙江省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无用师本《富春卷》的整个头到尾是这个样子,你们可以看出:这里开始,这里有接缝,一张纸、两张纸、三张纸、四张纸、五张纸、六张纸,结束了,总共有六张纸。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无用师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现在要讲《剩山图》,刚才讲它应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无用师卷的前面,这个部分应该与无用师本《富春卷》的头上一部分接起来的,但是有的学者就说这个是假的,为什么假的?一是笔墨不一样,另外就是有些地方好像接不起来,这是有原因的。·《剩山卷》(右)《无用师卷》(左)的最前端是可以拼接在一起的再复习一下《剩山图》这个本来是吴湖帆收藏的,这些字都是吴湖帆题的,他题的是“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然后是小字,是已卯年写的。这个引首,因为本来是一个长卷,可是剩下的变成一个册页,册页要裱成手卷的时候,也要有引首,所以在清朝有一个人就题了“富春一角”,这个人姓韩。清人题《剩山图》“富春一角”《剩山图》还有一个清朝人的题跋,在康熙己酉年,也就是1669年。他就把这个《剩山图》的来源讲得很清楚,他说:“《剩山图》盖黄大痴先生所作,富春山图前一段也。”他说《剩山图》是《富春山居图》的前一段。“自先生富春图出,脍炙古今天下人口,久推为名家第一,向为宜兴吴子问卿氏珍藏。顺治庚寅间,问卿且死”,就是问卿快要死了,“爱不能割,直焚以为殉”,他要在死之前殉葬,所以他生了一个火盆在床边,就把收藏品一件一件扔到火盆里面去。但是“其从子”,“从子”是侄子,他兄弟的儿子,“子文不忍以名物遽烬之劫灰”,不忍心把它烧掉,所以他“遂乘其瞆乱”,趁他在床上昏迷了,一看已经投到火里去了,赶快抢救出来,所以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一卷。他抢救出来的时候,把另外的画册投到火里去,所以火还在继续烧。他看到继续烧,以为《富春山居图》跟他走了,所以这样子才能留下来。沈尹默题《剩山图》这个题跋是近代民国一直到解放以后还活着的沈尹默写的,他说:“元黄子久富春山居图卷真迹烬余残本。” 就是所谓《剩山图》的意思。沈尹默题《剩山图》“此为荆溪吴氏云起楼所藏之本也”,说《富春山居图》本来是荆溪云起楼所藏的,就是刚才讲的一个姓吴的,他的先人叫吴之矩。“前幅尚有数尺,已罹(li)劫灰”,就是说前面还有数尺,已经烧成灰了,“其后幅久归清内府”,后面就是长卷了,归到清宫里面去了。“曩(nang)岁,余与湖帆共预故宫博物院审查书画之役”,有一段时期故宫的画已经南迁到上海还是南京,他们在一起审查这些画,所以沈尹默和吴湖帆两个人同时看到那件《富春山居图》,就是现在在台湾的那一卷。“得寓目焉,去冬”,去年冬天,吴湖帆获得《剩山图》,请他题,“时二十八年”,二十八年是中华民国的二十八年,所以再加十一年,即1939年沈尹默题的。这个也有吴湖帆的收藏印。吴湖帆题跋「《富春山居图》的源流」现在讲《富春山居图》为千古名笔,“千古名笔”是乾隆皇帝题的文字,他称赞这一卷是千古名笔,他的时代当然看不到《剩山图》了。顺便讲一下《富春山居图卷》是来源于董巨派,跟董巨派流传下来的所谓董元的《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有类似的风格。五代董源《龙宿觉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传为董元的《龙宿郊民图》,一幅很大的画,中间有双拼绢。这张画构图很宏大,不像后来人的构图,虽然跟《富春山居图》好像距离远一点。·《龙宿郊民图》里的远山与《夏景山口待渡图》的对比但是当你看这张图的上半部的远山,与《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也有类似的地方,所以这张画绝对跟董元也有些关系,如果我们相信《夏山图》等是董元风格的话。五代巨然 《秋山问道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为巨然的一张,也是我过去最喜欢的一张巨然,究竟是不是巨然画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关于这上面的苔点,台北故宫博物院李霖灿先生曾经有一篇文章,专门讨论山水画的苔点演变,他认为这种苔点在巨然那个时代还没有出现。还有,这张画里面还有楼台,这里有茅草房子,但是楼台在哪里呢?在这张画里面有,来仔细看,那个楼台在主山外的左上角,画法不像北宋人,所以我们真的是在瞎子摸象,关于巨然的画究竟是什么风格,哪一张是他的亲笔,有没有真迹留下来都不知道。《富春山居图卷》不属于李成、郭熙、范宽这一派。北宋许道宁 《秋江渔艇图》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这一张是纳尔逊博物馆的许道宁,其实也没有款,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许道宁,但是这一张绝对是好画,而且是北宋画,画得非常精彩。南宋李唐 《江山小景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张是大家熟悉的李唐的《江山小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张也非常好。但是与《万壑松风图》摆在一起,又不大一样,当然一张是大笔,一张是工笔的手卷,不大容易比较,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李唐的画。但是李唐跟李郭派,跟《富春山居图》的风格不一样,所以《富春山居图》不是属于这一派。「《剩山图》的真假」现在讲到《剩山图》的真假问题了。有的学者提到这张画是假的,包括丁羲元。的确,看《剩山图》的左边一半,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无用师本《富春山居图》的最前面一段拼,还是不大容易接合起来。但是,丁羲元不知道这里有修补的地方,这里的画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填补过。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骑缝印的地方,这个骑缝印,就是把画殉葬的那个人的侄子在殉葬之前的骑缝印,他名字叫吴之。现在从笔法来看,《富春山居图》中间一卷的画法,很生动,这是《剩山图》的前面一部分,这个部分用笔比较柔软、卷曲,所以从这种皴法上看起来不同,就说这张《剩山图》和《富春山居图》不是同一个画家。·《无用师卷》(左)与《剩山卷》(右)笔墨对比其实《富春山居图》后面大家都认为里面也有不同的皴法,这两个皴法也有一点不一样。《富春山居图》的村庄、小树跟前面的一段也是这样。·《无用师卷》(左)与《剩山卷》(右)中村落、房舍画法的对比这是局部的比较,我们讲笔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最要强调的一点,《富春山居图》不是一天之内完成的,所以前后笔墨不可能完全一致,这一点很重要。·《无用师卷》(上)与《剩山卷》(下)中远山画法比较《剩山图》远山的画法是先画轮廓,然后涂墨,这与《富春山居图》无用师本的画法是一样的。同样的《富春山居图》出来的皴法又不一样,因为时间跨度很长,经过好几年才完成,这个很重要。我再来比较平坡的画法、树的画法,不同的段落就会有相对不同的用笔,所以读黄公望自己的题跋就非常清楚。·《无用师卷》(上)与《剩山卷》(下)中平坡、树画法的比较再回到这个吴之矩的印章,左一半右一半拼起来刚好是一个完整的印章,但是火烧的这个部分,刚好在这个印章下面,连接的部分被烧掉了。吴之矩的骑缝印所以,他就很容易把这两张分开,这个是完全的吴之矩的印,这里有个骑缝,印就盖在骑缝上来“吴之矩”。这个《剩山图》的左边“吴”还存在,“之矩”完全一样,大小是一样的,所以这个印完全正确,表示这两张画完全可以接在一起,这个印章刚好在这个洞的上面,所以能保持完整洞在这里,这个洞从头慢慢越来越小。· 左:《无用师卷》中的「吴之矩」印;右:两卷之间的「吴之矩」骑缝印这是我重建这张画之后,再把被火烧过的洞用想象的方式画出来,前面的洞一定越来越大。《剩山图》的第一个骑缝印,然后大一点,更大一点,只是大概,不一定准确。前面还有画,你们读第一段沈尹默题字的时候,前面还有字,现在不见了,烧掉了,因为洞越来越大,没有办法连起来了,也许比我画的洞更大,惨不忍睹,到了这里还可以救。·「吴之矩」骑缝印以及破洞示意图(1974年傅申绘制)《剩山图》的部分,《剩山图》是从这里到这里,这里原画还留下来,可以变成一张册页,可是前面烧的越来越大,都分散了,断掉了,没有办法救了,就丢掉了。其实当时应该留下来,证据就更多了,但是当时没有这样想法,也许已经烧毁了。《剩山图》破损处补笔这个还是《剩山图》的部分,把图片放大,看黑白的部分。这几个洞的里面,跟外面墨色不一样,画法也差一点。这张画其实在皴法上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外一张《九珠峰翠图》的皴法相近,这里有两个山头,山头的皴法与《剩山图》的皴法是一致的。把这张《九珠峰翠图》给你们看一下,看这两个山头的皴法,而这张是画在绫上,不是画在纸上。·《九珠峰翠图》(上)与《剩山图)(下)中的山头比较《九珠峰翠图》的山头与这个山头的皴法,都是比较直的,不卷曲,是比较湿的披麻皴,实际上这两个山头与《剩山图》的皴法是一致的。「《富春山居图》双胞胎案」现在讲到《富春山居图》双胞案。这个双胞案很有意思,两张画实在太像了。但是下面一张有很多乾隆的题字,乾隆皇帝认为是真的,就是现在我们认为假的那一卷。还好真的那一卷,他没有题那么多,只是让他的词臣题了一段。元黄公望 《富川山居图·子明卷》(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徐复观教授认为,乾隆皇帝题满的这一卷就是真迹。我们知道徐复观教授有一本书很有名,叫《中国艺术精神》,写得非常好,对古迹的研究很多,而且讲到艺术精神、美学等,这个是比较主观的。他对古文非常了解,讲得头头是道,我们无从与他争辩,他写得的确很好。可是真假问题就要牵涉到对书画的优劣评判,他不懂写字也不懂画画,所以这是他的盲点,结果触动了他的盲点。《子明卷》中乾隆的题跋在子明本《富春山居图》上,一直到拖尾都有乾隆的题跋,乾隆题满了。他并不承认他是玩物丧志,所以他记下来这个旧图,而正其名曰《富春山居》。本来这一卷就叫《山居图》,后来乾隆决定就是《富春山居图》,这是丙寅年,即乾隆十一年,这是最早的一个鉴藏题跋。《无用师卷》中梁诗正的题跋可是在真迹上面只有这一段,而且还不是他写的,是梁诗正写的。其中有一些句子,“丙寅冬”就是乾隆十一年冬天,“上有沈、文、土、重五跋,德潜所见者是也”,这就是沈德潜所见的,其实看错了,“因以二卷并观,始悟旧藏即富春山居真迹”,“向之疑为两图者,实误甚矣,鉴别之难也。至董跋两卷一字不易,而此卷笔力茶弱,其为赝鼎无疑”,他说这一卷上面董其昌的题跋比较弱,是假的,但是“不妨并存”,“以二千金留之”,这里又讲了一次。“予市骏雅怀,不同于侈,收藏之富者,适成为叶公之好耳”,“叶公之好”是一个典故,叶公好龙,叶公很喜欢龙,所以,请了很多人画龙,挂在家里结果有一天真的龙出现了,他吓的要死。现在比较两卷上面董其昌的题跋,你们看哪一卷好,文字是大同小异,都是“丙申十月七日”,同一天,同年同月同日的题跋,左边无用师本《富春山居图》,右边是子明本《富春山居图》的董其昌题。· 《无用师卷》(左)与《子明卷》(右)董其昌题跋对比我过去开始研究董其昌的时候也分不出来,觉得子明本上这个也写得不错,可是越看越知道无用师本的这个董其昌好,董其昌那时候五十多岁,不是晚年的时候,真迹上的题跋也不是董其昌最好的字。所以,这个假的才不好,左边这个是真的。因为乾隆皇帝也是分不出来,他认为假的是真的,真的是假的。右边那个其实写得比较粗放一点,蛮有力,我以前看觉得好,可是后来看多了董其昌那个年代的字,觉得真迹应该是像左边的。假的那一卷题跋在这里,他说:“子明隐君将归钱唐,需画山居景,图此赠别。大痴道人公望至元戊寅秋。”《子明卷》中黄公望自跋这个乾隆皇帝很有研究精神,他要是生在现代,他研究鉴定的话一定是一个好手。这里乾隆就有题跋:“为子明隐君作,子明未详姓氏,当再考之。” 他说子明这个人是谁,我有时间的时候再考证一下。现在我们比较这两本黄公望的题字,这个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无用师卷》中黄公望自跋“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现在大家知道,真的这卷为什么叫“无用师本”呢?就是因为这个“无用师”也是道士。“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阅之四载,未得完备”,他是慢慢完成的,所以有空的时候这里加几笔,那里加几笔,当然笔法不会完全一致,前面的与后面的肯定会有差别。“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夺者”,所以要我先把这个题在上面,把他的名字题在这里,以后不会有人抢走了,是这个意思。所以,“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就是“至正十年”,1350年。·《无用师卷》(左)与《子明卷》(右)中黄公望自跋对比子明本上的这个黄公望的题,会书法的人会认为这个字写得太差了,但是不懂书法的徐复观,他认为这是好的,所以书法很重要。所以,你们同时要研究书法,要学鉴定如果不懂书法就会把假的当成真的。还好,黄公望的题字留下来的真迹还不止这一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幅雪景山水画,这张画是元朝曹知白画的。北宋曹知白《群峰雪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曹知白是很有名的画家,他是赵孟頫的同辈,这上面有黄公望的题字,“庚寅五月十一日大痴学人识”,庚寅十一月就是黄公望题跋《富春山居图》的同一年,这张画是真的,这张字也是黄公望的真迹,所以与《富春山居图》比较,可以看得出来是同一个人。这个字和这个字之间,虽然这个字紧一点,月份也不一样,但是可以看出是同一个人。·《无用师卷》与《群峰雪霁图》中黄公望的字迹对比而且,黄公望还有一个《跋赵孟頫书千字文》,黄公望题曰:“经进仁皇全五体,千文篆隶草真行。当年亲见公挥洒,雪松斋中小学生。”这个“公”是赵孟頫,“雪松”两个字颠这样倒了,就做了一个记号。“黄公望稽首谨题。至正七年夏五书于龙德通仙宫松声楼,时年七十九。”黄公望《跋赵孟頫书千字文》七十九岁,这个字可以看出拿的毛笔不一样,这个是毛笔秃了,这是毛笔有尖峰,比较工整一点更漂亮,所以我百分之百可以肯定,黄公望题无用师本《富春山居图》的字是真的,真的字题在他的画上,而且在同一张纸上最重要。如果不是同一张纸,后面的人可能拿真画假题,有这样搭配的情形。可是在同一张纸上,你没有办法做假的。所以,同一张纸上的书画一定要特别重视。「《富川山居图》的摹本」明沈周《仿富春山居图》故宫博物院藏现在看到的是1487年沈周的临本,这个临本是背临本,是靠记忆临下来的。因为他临得蛮准的,所以应该有一个稿子,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东西都要照,拿起照相机、手机,以前没有这种手机,就拿一个本子大概钩一下。清张宏《仿富春山居图》故宫博物院藏这是另外一卷,张宏的临本,时间是1649年,已经是清初了。在各种临本里面,这一本是临得相当像的。张宏的题跋说:“世传大痴老人富春山图,甚快人耳,难于一睹。已丑秋日,特买舟游荆溪,得遇于吴氏亦政堂中,把玩之际,炫目醉心,不揣笔拙,漫摹一过,识者自不免效颦之也。”他说我是不是东施效颦?他在荆溪得遇于吴氏,就是吴之矩家的人,就是烧掉画卷的那个人的侄子。还有王翚的临本,王临了三本,他连黄公望的题跋都临得很用心,也临得很像。然后又加了一段自己的题,根据王自己的题跋,知道是1702年的临本。清王翬 《仿富春山居图》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个邹之麟的临本,是临自火前本。最重要的是它前面保留了《剩山图》的部分,见到原本的时候都有记载,前面还有平沙五尺。我们最初看到一个题跋,沈尹默题跋前面有几尺已经烧掉了这段不见于现在的《富春山居图》,我要根据他的临本去恢复原貌。他这个平沙五尺拉得很长,所以整个卷子比《富春山居》更长。这个是很重要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完整的时候应该是八张纸接起来的,但是前面一张半已经烧掉了,后又半张《剩山图》还保留了,分开了,因为这里有缝,有洞,就拆下来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无用师本只剩下后面的六段。所以原本是八段,台北只剩下六段。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是半段,所以这半段的长度相当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无用师卷的十二分之一,但是无用师本《富春山居图》远比《剩山图》长的多。摘自《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欢迎个人转发、点赞。谢谢! 赞 (0) 相关推荐 高清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一生艺术之精萃的显赫名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画作以长卷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秀丽景色,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 ... 酒瓶赏析:从酒瓶中欣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富春山居图》 我在浏览酒器交流网站上,突然眼睛一亮,被一款酒瓶吸引,这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把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和酒瓶艺术完美结合的不多(我收藏有另一款<清明上河图>),我 ... 富春山与黄公望的关联 昨冒雨拜访了杭州富阳黄公望隐居地,那里三面环山水清山秀,植被繁盛,小溪潺潺流淌,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尽享静谧时光.黄公望79岁时在此隐居,耗时七年用其毕生心血完成了巨作<富春山居图>,画作里 ... 少年之页/李婧言:那......(外两首+对联三幅·辅导老师/喻荣春)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二刊""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 ... 中国上古出现两幅神秘图案,成为千古之谜,5000年无人能看懂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齿轮中不乏有着很多人无法解释的学问,尤其是中国上古时期.中国古书记载的上古确切年代,只能上推到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的开端西周晚期共和元年,然而更加久远的 ... 图联两幅 111029 图联两幅&#160;111029 试问,下面两幅字,哪个更耐看? 我是墨林自牧,一名书法爱好者.我谈一谈我对以上两幅字的看法 两幅字写的都不错,但各有各的特点,是两种不同风格,很难讲哪个更好,原因如下: 1.第一幅字:由于有方格,看起来比较整齐.用纸用墨视觉效果可以 ... 听说这个星座还有两幅面孔呢 七赤简介 七赤破军星 被定义为一个吉凶不定 时而吉,时而凶 这样的一个星座 就连小仙都觉得 简直是一个纠结体呀 摘要 今日主讲:七赤破军星 助旺职业与2021运势 看看你是哪个星座 七赤破军星 七赤破军星主权力 ... 没有两幅水彩画,会以相同的方式绘制 Ken Karlic 他的水彩作品画带有紧迫感和激情感 更多的是捕捉主题的本质 书法《苏轼“定风波”》等两幅 书法《苏轼“定风波”》等两幅 刘伯温笔下最有名的六幅书法,最后两幅直追“草圣”张旭 刘伯温笔下最有名的六幅书法,最后两幅直追“草圣”张旭 书法《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等两幅 书法《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等两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