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歌手的王菲,可以有多好?

2020年,51岁的王菲仍然有很多并不那么亮眼的身份:

影视演员王菲,公益使者王菲,王牌助演王菲,以及我们每个人经常说的:

那个谢霆锋最喜欢的女人王菲。

即便如此,对我们这些热爱音乐的人来说,她仍然以那个最重要,也最有分量的身份在发光:

王菲,确切的说,可能是华语乐坛进入音乐新时代以来最好的那个女歌手。

作为一个歌手的她,究竟有多好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明白,如何从多个方面说明歌手的“好处”。

在我个人看来,这一切无非包括三个重要方面:

唱歌的能力够不够好,歌曲本身够不够好,以及同样很重要的,有没有可开创性。

以下是相关的解释:

王菲实在是一个很特别的女歌手。

每次我提到这个女人,说出的第一句话总是这样的:

任何试图在作品角度低估王菲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喜欢听歌的人,对上面这句话应该不会有任何异议。

现在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

仅就新时代华语乐坛这个范畴来说,王菲作为歌手,尤其是作为女歌手最大的好处,在于她依靠自己和团队的力量,最大限度的拓宽了华语流行音乐的边界。

这意思是,以歌手而言,王菲本人是一个风格极其多变,角度诠释极为独特,同时个人“唱商”奇高的女人。

恰恰是这样特质的存在,让她和她的音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极其特别,同时又极有相关深度的位置。

考虑到当下的乐坛仍然有无数人试图去完善自己唱歌的技术,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于个人音乐视野和基本格局的发掘——

王菲在音乐性上的特立独行和自我意识,如今看来仍显难能可贵。

可能有朋友要提到——你这谈的只是个人的基本效果,落实到作品上呢?

非也,作品本身恰恰是王菲区别于同时代任何一个女歌手的最大不同。

1995年,王菲发表了专辑《DI-DAR》,正是从这张专辑开始,王菲真正脱离了“模仿”这个旧时代女歌手们都会陷入的小圈子。

用她当时的话说:“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在做自己的音乐。”

听来似乎很奇怪,但实情的确如此。

或许正是这样独立的基本音乐效应,成就了王菲日后在“三大神专”阶段真正确立地位的那些岁月。

《浮躁》更看重那些最基本的曲调,大幅弱化了歌词为主导的意义。

《唱游》风格多变,同时在音乐艺术模式和商业价值上双管齐下。

《只爱陌生人》从未被真正解读为神专,却让无数人爱上了迷幻摇滚。

至于“二十年后依旧是巅峰”的《寓言》,则是她在音乐上的光辉顶点之一。

众所周知,《寓言》中一共有五首王菲作曲,林夕填词的歌曲。

在基本的音乐评价上,这五首歌通常被称为“爱情五部曲”。

五首歌前后连缀,构成一个流畅且完整,但不那么完美的故事。

听到最后,我们只好觉得,求而不得的段落实在太多,其中蕴藏的情绪也冲突得太过激烈。

于是很多东西自然就诞生了。

这种效果太过真实,以至于就连王菲都意识到:

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记住了。

林夕接受采访时说“我相信自己和王菲是无名分之夫妻”,同时他还说“我觉得王菲悟性很高”——

子曾经曰过:但凡悟性很高的人最适合去做的事情就是拥有智慧和自己的感悟。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听到的是林夕的词,王菲的唱,它诠释的就是智慧和领悟。

许多歌迷不得不承认,这是王菲作为歌手的另一重要好处:

她不止是个杰出的歌者,更是一个聪明的女人。

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优势、特质和节奏感在哪里,找到之后,便纵情发挥着。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有许多顶着歌手头衔的人,无法做到这一点。

所以“歌曲本身够不够好”对她来说基本是个无需研究的命题。

独一无二的拖音唱腔,颤音运用和空灵音色,加上极高的唱商。

这是告诉我们“唱歌的能力够不够好”。

关于开创性这件事情——我们不妨借用张亚东老师的那句话:

许多时候我们不用看音乐,要看王菲的性格。

哪怕《童》是写给女儿的温馨小品,我仍然觉得其中的点睛之笔,解释的其实是王菲自己,因为她这么唱:

“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