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与一士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下诏在洛阳修建乾元殿,以供天子巡游四方的时候下榻居住。就在一众朝臣鸦雀无语的时候,给事中张玄素上书竭力加以劝谏。
张玄素给出的理由有四个:一是国家刚刚统一民生凋敝,尚处于恢复之中,不宜铺张。二是从前你平定洛阳的时候,下令拆毁那些属于前朝的豪华奢侈的宫殿,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但你现在居然又下令重建,岂不是出尔反尔?三是如非紧要事件,你根本无需即刻出巡,而建两个国都的做法,更是浪费国家财产。四是当年汉高祖刘邦想在洛阳建都被大臣谏止,你也应该在这方面向古人看齐而不能不如古人。(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二·论纳谏》)
作为国君,唐太宗希望在洛阳修建乾元殿,作为自己出巡时的行宫,并非绝对不可理解。因为自古而今,有太多的皇帝就是这样做的。而他们这样做,在让他们可以享受更好的住宿条件的同时,毫无疑问的是,恐怕也能够满足他们“显摆”的心理——我是皇帝,所以,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以吃得更好住得更好,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又由于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其臣下即便有想法,但为了避免拂逆其心意,令龙颜不悦,进而可能招致呵斥甚至杖罚之类,保持沉默,也就成为一些人的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张玄素上书对唐太宗加以劝阻,一方面固然是职务行为——给事中属于门下省,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如有异议可直接批改驳还诏敕;但是,不愿看到唐太宗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更不愿其修建洛阳乾元殿的昭令对国计民生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恐怕是他之所以谏诤的重要的原因。也可以说,对皇帝无比忠诚,以及对于这个国家的未来的思虑,是他冒着被斥责乃至被处罚的风险,向唐太宗进谏的根本原因。而唐太宗在看过奏折并与张玄素一番对话之后的反应是什么呢?他感叹道:“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且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
唐太宗这番话的大意是,要地位低的人干预地位高的人,历来都不容易做到。要不是他张玄素忠心正直,心地无私,又怎能做得到呢?一般人唯唯诺诺,哪里抵得上一个人惊世骇俗的言论对人的启发大呢?——官大一级压死人那可是中国社会的现实,因此,属下在上级面前一般而言多是低眉顺眼、唯唯诺诺,何况说臣下在至高无上的皇帝面前?但张玄素竟然就这样做了。更为让人钦佩的则是唐太宗有一次从善如流。
当时陪伴在唐太宗身边的著名的谏臣魏征,对此也发表了他的看法:张公的话很有力量呀,竟然能够改变国君的想法,真可谓仁义之人。而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对国家百姓的好处,那更是不可限量呀。有鉴于此,张玄素这“一士”,是不是很值得我们称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