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寻找英雄

寻找英雄

老人个头大大的,就像大山沟里那高大结实的树。老人是一位英雄,这是他城里读高中的孙子跟他的同学讲的,老人确实是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英雄。

真不想说出老人的真名实姓,干脆就叫他老人吧。老人住在离城里很远很远的一个大山沟里,那地方的树林到处绵绵密密。从山顶上往下看,根本看不到会有一个村寨隐藏在满是树木的大山沟里,根本不晓得这名不见经传的村寨里会有一位抗日英雄。

那是公元二〇一一年,全国各地都在关注抗战老兵,有志愿者专门成立QQ群为这些特别是流落在农村或信息一直不通的抗战老兵服务。报纸、电视、广播,各大媒体网站都时不时有报道,让这些特别是流落在农村或信息一直不通的抗战老兵们以公开身份被人们发现。

这一年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

这一年对于大山沟里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这位老人来说,是一个幸运年。

老人进入九十六岁高龄了,做梦也没想到会有人来寻找他。

老人孙子那时在城里读高中,说来也巧,那天老师给同学们讲抗战故事,无意间就讲到了滇缅作战。下课后,孙子与他的同学针对抗战话题就提到了老人,也就是刚才说到的这位大山沟里的老人,一位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

“这堂课讲得太好了,我们国家非常关注抗战老兵,特别是流落在农村或信息一直不通的抗战老兵。”孙子的同学透露。

孙子机灵的眼睛眨了眨,有些不相信。

“不会吧,要是这样太好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那个骗你,我爸是记者,前几天刚刚采访了一位乡下老人,那老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我爸说九十岁了,精神着哩!”同学一本正经的说。

孙子把他爷爷参加滇缅作战的事说了出来,话语里含有丝丝怨气。

“不骗你,我家就住在乡下,住在一个大山沟里,我爷爷就是抗日英雄,打过日本鬼子,咋个会没人来关注呢?”

“你说的是真的,要是这样,我可向我爸提供这新闻线索。”同学满脸的惊喜。

“那个哄你,我爷爷今年进九十六岁了,我家那个大山沟里,我家条件艰苦得很,认得的人可不多。”孙子把他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事说了出来。

“既然这样,我跟我爸讲,咱们叫他去采访,把你爷爷的在报纸上登一登,说不定会引起关注。”

“好是好,怕你爸不干,我家那大山沟里还没出过‘名人’哩!”

“他不干才怪,他就专门寻找这样的新闻报道。”

老人的孙子的同学的爸爸通过采访完稿后,又反复经过当地民政部门认真核实推敲,不几天,关于老人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报道就出来了。报纸整整登了一大版,详细叙述了老人二十来岁被迫去当兵,曾经到辗转湖北、江西等地,后来出国到缅甸作战,当过十一年兵,参加过一次一个连国军与一个团日军作战,最后只剩下他和另外两个人的惨痛战役。报道文笔老道,写出了老人当年的战斗豪情,读了让人义愤填膺。

报道刊登出来了,老人在大山沟里出名了。县里、乡里都有人晓得,在这个偏远贫困的大山沟里,有一位参加过的抗日英雄,默默无闻辛辛苦苦生活了这么多年,终于让人发现了。

后来呢后来,关注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们翻过一座座山、爬过一道道梁,一路颠簸坐着车到了大山沟里,为老人送来了特别的礼物,一面写着“抗日英雄中华脊梁·功昭日月国人共仰”的鲜艳锦旗、一枚印有“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的胸章,还有慰问金和慰问品。

志愿者们看望老人时,老人正在那房子前吧嗒吧嗒的咂着大山沟里的土叶烟,当听说志愿者来向他了解当年的抗战经历时,老人显得兴奋不已。老人年纪大了,对革命歌曲却印象深刻。那天,老人又向志愿者们唱了《锄头革命歌》。

“手把着锄头锄野草呀,

锄去野草好长苗呀!

咦呀嗨,呀呼嗨,

锄去野草好长苗呀!

咦呀嗨,呀呼嗨!

……革命的成功靠锄头呀,

锄头锄头要奋斗呀!”

老人那天太兴奋了,除了唱《锄头革命歌》,又唱了《大刀进行曲》,唱着唱着,老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满腔爱国热情在心中燃烧。

“……全国爱国的同胞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工农的子弟兵,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

把它消灭,把它消灭。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

老人那天太兴奋,志愿者们也不由跟着兴奋,大家把老人家团团围起来,听他讲抗战故事,听他唱革命歌曲,情不自禁打着节拍和老人一起唱,唱完后还意犹未尽。

紧接着,腊月来了,大年三十夜那天,县长在乡长和县民政局长陪同下,也亲自来了大山沟里,同样送来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县长还安排人从大老远的城里买来肉买来米在老人家里做,特意要老人吃一顿年夜饭。

乡长问:“老人家,你是哪年当兵回来的,你那些纪念章还在不?能不能给我们县长看?”

“我是一九四五年回来的,那时前方战事还在吃紧。军装穿破穿烂了,纪念章十多枚,后来全丢了。”老人回答。

乡长又问:“丢了?丢在哪还记得不?你老人家找得到不?”

“你是说丢在哪啊,丢在门前的大河里,这么多年了,到那里去找呦!”老人这样说。

县长夹一筷子肉放在老人碗里,好奇地问。

“丢在门前的大河里了,那可是文物,多可惜呀,哪一年丢的?”

老人不假思索地说:“好像是六几年,县长啊,那几年运动吓死人啦,不丢要惹大祸的。”老人老打老实的说。

县长点了点头,表示相信。

“你老人不敢保存那纪念章,是不是怕挨批斗?”县长笑了笑。

“县长你真不愧是县长,你说对头了,六几年那运动好厉害啊,我想丢了算球,那晓得今天还有用。”老人接过话说。

离开老人的家时,夜幕已降临,新硬化的道路在太阳能路灯下发着亮光。

县长嘱咐随行的乡长和民政局长,像这样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活着的已经不多了,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这是一笔宝贵财富,一定要随时关心和照顾他们,尽量满足所需所求,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咱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安度好晚年。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石光举,贵州水城人,小说、散文、诗歌均有涉足,作品散见各级报刊、媒体、网站,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