圃苏20 为了旅行,苏轼自己造了五处风景

圃苏20 为了旅行,苏轼自己造了五处风景
熙宁九年(1076)九月,距离苏轼离开密州,只剩下四个月的时间了。
从熙宁七年末到任,一晃已经近两年时间,苏轼已经逐渐适应了这座风景匮乏、食物匮乏、朋友匮乏的三匮之地。
苏轼是如何应付这三匮的呢?
他的至交或同僚大都在江南为官,于是,书信往来非常频繁。
中央用于宴会应酬的拨款越来越少,又赶上连年旱蝗之灾,州府衙门的可造之食太少,况且这胶西之地,实在没法和江南的珍馐美味相比,于是,苏轼乐得借此大行养生之道,拾野菜嚼菊花,竟然将这身体调养得有些顺畅了,头发转乌,眼疾渐去。
以上这些,我在前文中都有详细记述。
而在风景匮乏方面,苏轼做得更绝——没有风景,那我就自造风景。
从各种史料记载和苏轼自己的文章笔记中查阅,我们可以非常惊讶而又不得不心悦诚服,这苏子瞻着实是一位360度的全能之能,诗词歌赋丹青笔墨自不待言,治水治灾也是一把好手,谁成想,他竟然还是一位建筑师。
从熙宁八年的冬天超然台落成之后,苏轼对盖楼造屋这事儿愈加有了兴致,短短九个月间,他一手策划了五处亭台楼阁,依照时间顺序依次为:
超然台、雩泉亭、快哉亭、山堂、盖公堂。
超然台和雩泉亭的背景故事在前面已经提到过,这快哉亭其实并非密州独有,在苏轼之后的漂泊中,在徐州、在黄州,都曾建过以“快哉”为名的亭筑,却以密州之亭为始。
关于密州快哉亭,今天无论在史料上还是实地遗址方面,都已经无从考证了,哪怕是亭主本尊,也似乎没有在这里留下什么记录的文字,苏轼所有与“快哉亭”有关的诗词,都送给了徐州和黄州。
但是,不要忘,苏轼有一位同样博学的好弟弟,而且与苏轼之间的书信非常频繁,大概已经到了有闻必录、鸡毛蒜皮也要写一写的程度。
于是,当密州的快哉亭落成之后,想来苏轼一定是在某封信中向弟弟提了一嘴,弟弟听了之后很喜欢这个名字,也为哥哥又有了一处赏弄风月的好去处而开心,便作了两首诗送给哥哥,即为《寄题密州新作快哉亭》二首
寄题密州新作快哉亭
苏辙
其一
车骑崩腾送客来,奔河断岸首频回。
凿成户牖功无几,放出江湖眼一开。
景物为公争自致,登临约我共追陪。
自矜新作超然赋,更拟兰台诵快哉。
户牖( yǒu)就是门窗,兰台是泛指书房。
这第一首的字里行间都写满了兴奋。苏辙告诉哥哥,你这座新亭的位置好啊,把门窗都给凿穿了,视野开阔,眼前这些花花草草都在为你盛开,改天我一定过去陪你登亭观景。我之前刚写的《超然台赋》已经很好了,现在我还要在书房里专门为快哉亭再写几笔。
明天,我们继续来欣赏苏辙写给哥哥的另一首诗作,其中更多了一些豪迈的气势与鼓舞的意涵。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0)

相关推荐

  • 三苏纪念馆

    大学同学小栗是个资格的文学青年,是苏东坡粉丝.出差到成都,听说三苏祠维修后重新开放了,提出去看看三苏祠.父母有此念久矣,遂一道前往. 三苏纪念馆免费开放,不过要到三苏祠售票处拿门票.分两层,楼下左右分 ...

  • 人有悲欢离合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次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人们常把这传诵千年的词句,送给自己不得不异地的心上人,表达分别的无奈,与相望.相念的期许.这首词,是苏轼写 ...

  • 1076年中秋节,苏轼在密州思念弟弟苏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076年的中秋节,苏轼在山东密州,他举杯望月思念异地做官的弟弟苏辙,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

  • 圃苏13 病中苏轼 向啰嗦派掌门人白居易致敬

    圃苏13 病中苏轼 向啰嗦派掌门人白居易致敬 转眼到了熙宁九年(1076),密州再次遭遇旱灾,五月,苏轼第三次赴常山祈雨,但这回不像之前两次那么灵验了,直到秋天,密州仍然迟迟不降雨水,灾情日趋严重. ...

  • 圃苏22 苏轼的建筑:​访古寻贤 造堂撰文

    圃苏22 苏轼的建筑:访古寻贤 造堂撰文 又过三个月,已至熙宁九年(1076)深秋.苏轼到密州正北一百里外的盖公山寻访先贤盖公.这件事,只有与苏轼所处的政治环境联系起来看,才能体会到其中深意. 盖公为 ...

  • 圃苏03 苏轼属于治世之能臣吗?

    圃苏03 苏轼属于治世之能臣吗? 上文讲到,苏轼在前往密州途中所填<沁园春>,被后世元好问鉴为伪作. 关于本词,先要指出苏轼用典的失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quo ...

  • 圃苏04 莫言的家乡 苏轼眼前的烂摊子

    圃苏04 莫言的家乡 苏轼眼前的烂摊子 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初,苏轼终于到了密州. 这一年秋末(九月)离开杭州,其间过湖州.苏州.润州(镇江).海州(连云港),从秋天走到了冬天,从山水如画的江南 ...

  • 圃苏08 苏轼文化标签的底稿@密州​

    圃苏08 苏轼文化标签的底稿@密州 熙宁变法中,负责新法制定与落实的机构是司农寺,大概相当于现在发改委的功能.在一个励新图治的时代,一切与改革有关的机构都是意气风发的,意气风发的潜台词就是权力释放,再 ...

  • 圃苏10 借古讽今 苏轼命运的型格​

    圃苏10 借古讽今 苏轼命运的型格 前文讲过,苏轼一生命运的底稿,其实都来源于他那颗非常乐于为民请命.经世济民的赤子之心,而在密州,苦于来自朝廷的拆台式政策,苏轼对于密州的治理陷入重重困境. 困苦之中 ...

  • 圃苏11 断荤吃素 修庙建亭 苏轼三近山神

    圃苏11 断荤吃素 修庙建亭 苏轼三近山神 熙宁八年(1075)四月,密州旱情不减,苏轼决定赴密州城南二十里的常山向山神祈雨. 看过之前<近苏篇>第六节<史上最霸气求雨仪式编导苏轼& ...

  • 圃苏15 密州之苦:苏轼的自我开解​

    圃苏15 密州之苦:苏轼的自我开解 上文说到,苏轼写了这些密州当地的情况,只为了告诉送茶叶给他的好友: "你以为我在这里还像在杭州时一样过得考究精致吗?老友你错喽. 我把这诗寄还给你,实在感 ...

  • 圃苏16 穷困潦倒还是与民同乐?中年苏轼的枸杞养生缘

    圃苏16  中年苏轼的枸杞养生缘 王安石施行新法,在后世看来,无论以何样角度,或者对于帝国命运.历史命脉的影响来看,都不能算是成功的,但或许有一点,倒真是与时俱进了. 这里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