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的迷恋与崇拜 王安石的野望

诤苏01 神宗的迷恋与崇拜 王安石的野望
煕宁元年(1068)年底,二苏携家眷返京时,帝国话事人已经从韩琦换成了王安石。
在这一年的四月,神宗皇帝与时年47岁的王安石有过一次著名的君臣对谈,直接改变了帝国之后的政治脉络,引发了延续长达近半个世纪、贻害无穷的党争。
这场对谈的政治背景是,朝中两位宰相韩琦和曾公亮正在争权,让神宗非常苦恼。
曾公亮为制衡韩琦专权,推举王安石入朝,韩琦一气之下决意辞相外入,韩曾之争的直接获益者当然就是王安石。
除了这一层关系,皇帝本人早在太子时期就已是王安石的铁粉。
赵顼还在淮阳为王,负责讲学记事的韩维非常欣赏王安石的品行,每次赵顼听到独到的见解时,韩维都会说“这不是我说的,是我的朋友王安石说的。”
久而久之,王安石在赵顼心中的形象日益高大。
说起来,王安石确实是个神奇的人,因为性格原因,在朝为官时与很多同僚搞得势同水火,正好借丁忧之机退隐归乡。
神宗即位后,少年天子心怀壮志,想要一改帝国颓势,甚至立下了要杜绝边患、首辅燕云的妄念,苦于朝中宰执老气横秋,正想找个可以一起干实事的伙伴,立刻就想到了当年读书时的云偶像王安石。
这次君臣对谈的主题只有一个:
大宋如何复兴?
神宗: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王安石:首先要选择一套正确的治国方略。(择术为始)
神宗:唐太宗当时找到了吗?
王安石:您对自己要求太低了吧,怎么能把标准定这么低!您应该追求尧舜之道。什么是尧舜之道?总结一下,以最精简的政策、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最容易的执行方式制定国策,而不是定太多复杂冗长而又很难施行的政策。尧舜之智,大道至简,只不过后世的人理解不了,才感觉高不可攀。
神宗:老王,你对我这个皇帝要求太高了,我只怕能力有限,达不到你的期待。这样好了,你入朝执政吧,咱们君臣二人,共同努力,希望早日让帝国重现尧舜之治。
——就这样,不到二十岁的年轻皇帝与行将抵知命之年的拗相公终于走到了一起。
二谈
过了一些时日,神宗又在一次散朝后把王安石留下来,进行了第二次君臣对谈。
神宗:老王,自从那天聊过之后,我把你的话想了很久,还是有些想不明白,你听听啊。
自古而今,所有流弊的皇帝身边都有流弊的大臣,比如唐太宗旁边有魏征,刘备身边有诸葛亮,这些大臣可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不世出的人杰,你想让我也成为那样流弊的皇帝,你觉得……(言下之意:谁是我身边的魏征和诸葛亮呢?
王安石:皇上您要是诚心想当尧舜那样的君主,就应该胸怀天下,以民为本。您看咱们国家现在多好啊,已经有了一百年的和平盛世,大量的才学之士俱心向帝国。(原文:百年承平
注:王安石这里有点儿阿谀了,以百年计,一百年前是公元968年,时为太祖建宋之第八年,尚有北境契丹巨患,直到公元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缔结,宋帝国方始和平气象。
您这种担心的根源在于,您还没有想明白正确的治国之术,也没有表现出想要富国强兵的诚心实意。这样一来,就算有像唐之魏征汉之诸葛那样的贤能之臣,也会被太多围绕在您身边的小人阻挡,最后怀才不遇,与您渐行渐远。
神宗:可是……小人无处不在,任何时代都有小人,就算在尧舜那样美好的时代,也有饕餮、穷奇、梼杌、混沌这四大凶神作祟。
王安石:但是,尧舜之所以是尧舜,就是因为他们可以明辨忠奸,精准地识别出小人的嘴脸,并除掉他们。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