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家范宽被誉为“无上神品”的画作,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

▲▲▲
中国人民大学画院

书画在线教育课程研修班】

火热报名中,点击上方图片了解详情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绢本 淡设色

纵206.3厘米 横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行旅图》作为范宽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绘画风格相当于山水画作的里程碑。

这幅画作中山峦崛地而起顶天立地,以山峰占整幅画作的三分之二,山峦起伏之间夹杂茂林密树,而山间之处绘制的瀑布飞流而下,与画幅下方的三堆石岗产生极为有力的视觉冲击。

而更为浓荫的树木形象与溪流形成明暗对比,并与右端岸边四头毛驴产生立体效果的空间维度遥相呼应,更加突出了关陕风景典型画风魅力。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局部

从整幅画作的苍劲比例与精微刻划中能够发掘范宽对其融入的精妙手法,其画作元素栩栩如生,生动自然,并以质实如铁的笔力深击画中形象的点睛之处。全幅画作无一败笔,雄壮俊美浑然一体,令观赏者犹如置身于南太华峰岭,引人入胜堪称千古佳作绝世精品。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局部

绘图精妙,虚实结合

《溪山行旅图》的绘图精妙之处就在于虚实结合的笔法运用,激活了山水、树木、山峦等元素的生命力。

前景之中虽然构图比例较小,但却极为精细,深度吸引观者视线。后景之中以焦墨、浓墨、墨点,代替具体的林木元素,使之几乎无法寻找到具体的树木形象,反而更加激发了后景山峰中的简约气质。

而这样的笔法表现形式,也极大的突出了关陕山景的人文地理特征。前景与后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虚拟中清幽空灵与实体中气势逼人的和谐之感,并引领观者体验到无限的山麓远景,使之融入无限的想象空间之中,进而产生对其山峦的壮美憧憬。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局部

构图新颖,气势磅礴

范宽运用自身的笔法特质,将《溪山行旅图》中的“气与骨”、“圆与方”、“浑沦与奇峭”有机的结合到一起,突出了山水画作中的峻拔浑厚。
通过大尺度绘制山势,形象的突出了山峦的雄伟壮丽。而点缀在山顶的青苔,恰与由密及疏的皴擦形成感官对比。进而由统一的视角激发关注点,形成气势磅礴的绘图效果。
置身于前景的细致刻画中,也能发现主人翁无法将山峦尽归眼底,反而突出了山峦更为雄伟的特征魅力。陷入其中的观者,颇有全景山水的视觉感悟。这样的表现形式,其构成章法极为精妙,而块面分割比例大小相接,虚实处理开合布势,动静聚散叹为观止。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局部

运笔多变,型图豪迈

通过差异化的墨色进行渲染,而其轮廓线向之外,增加了点皴的疏密变化,从而以墨色衬托出其山川的威严俊美。
这样的笔法,既能够突出山体结构,也能够渲染画面的空间效果,进而重塑整体画作的充实感。而在圆润对比的锥形山体之外,披麻皴与整体画风相得益彰。
尤其多维变化的笔法中,豆瓣皴、刮铁皴、雨点皴、马蹄皴、钉头皴、芝麻皴等皴法运用,更加突出了丘壑结构的用笔精髓。以凹凸粗糙岩层的笔墨质感,激发了润涵春雨的秋风苍处,进而以八面出风极富弹跳的节奏感描绘出山石肌理。凸显出《溪山行旅图》的气质俱盛,以点皴营造出山石的雄壮与豪迈。
范宽作为北宋山水画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北宋四大名家,对于构图、笔法、设色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虽然历经百年,我们所看到的《溪山行旅图》已褪去了当时的颜色,但这山峰磅礴,飞瀑流转之间却是更多了一重时间的韵味。
宋代作为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代”,无数名家佳作,流传至今,为每一位对传统山水感兴趣的画友,提供了学习临摹的机会。而这传统山水的临摹却也十分讲究。“既不能呆板复制,亦不可脱离本体。”
究竟如何画好传统山水,还是离不开名师的经验教学与专业指导!仁美大学堂专门开展了“传统山水”主题展赛,获奖即可获得名师专业点评指导。

▲▲▲

【传统山水】主题展赛,8月9日正式开始报名

点击上方图片,了解展赛详情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