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花七年时间,把正仓院装进口袋,还原最真实的唐人生活图景

大概每个中国人,对唐朝都有一种情结。

唐朝之所以迷人,不仅仅在于它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万邦来朝,更在于当时开明自由、热情洋溢、生气弥漫的社会风气,这也就是所谓的“盛唐气象”。

唐代《簪花仕女图》局部 周舫(传) 辽宁省博物馆藏

梦回大唐,是很多人的向往。

但可惜的是,这样一个精彩的王朝,离我们太遥远了。

中国历史上最骄傲自豪、让人魂牵梦萦的唐朝,其实一直就沉睡在日本奈良市东大寺大佛殿西北面的那座仓库里,等待着一年一次的约会

正仓院正仓

存世唯一一件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工艺繁复的螺钿箱、制作精良的唐镜……这些精美的唐代文物,都来自这里——正仓院

版权所有:東京国立博物館、不安分的D先生

作为现存唐代传世文物最多的地方,正仓院被称为“唐代文物的地上宝库”。

它的收藏,全是从唐代保存至今、流传有序、品相完好的珍贵文物。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唐代·8世纪  正仓院宝物

紫檀木画槽琵琶 唐或奈良时代·8世纪 正仓院宝物

正仓院所藏唐代文物之规模和质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

其中,很多都是存世孤品。

还有那些失传的工艺——“金银平脱”、“象牙拨镂”、“夹缬”,在这里也可以看到具象的实物。

平螺钿圆镜局部 唐·8世纪 正仓院宝物

正因为这珍贵性,正仓院的宝物一直秘不示人。

只在每年秋天最干燥凉爽的两周内,曝晾藏品,并挑选60件左右组成“正仓院展”。

每年仅有一次的展览机会,让正仓院这些宝物的神秘与珍罕程度似乎又增加了一分。

另外每年的展品的更换不定,一个人一生能亲眼得见正仓院中的宝物的数量寥寥可数。

正仓院往届展览海报一角

如此短暂而珍贵的见面机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文化爱好者赶来排队,这其中就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著名学者扬之水先生。

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

自2012年起,每年秋天,扬之水先生都会赶赴正仓院,只为观看一年一度的正仓院展。

以下视频来源于
上海书画出版社

 点击视频,开始播放 

她说:“京城的银杏树黄了,京都的枫叶红了,便是与正仓院约会的花信,于是带着唐人故事走进正仓院。”

她将自己的七次观展经历称为“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

扬之水先生收藏的入场券

然而如今,疫情的影响让我们无法如期履约,仿佛中断的约会,令人遗憾。

于是扬之水先生将自己这七次亲赴正仓院的“约会”,集结起来,写了一本独特的大家小书。

不论你是扬之水先生的粉丝、正仓院的观众,还是文学爱好者、历史研究者或是古器物爱好者,这本书都会为你认识正仓院、了解唐代历史与文化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

今天,艺旅文化联合上海书画出版社,为你带来的就是扬之水先生的最新力作——《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

这一次,出版方还专门请扬之水先生亲自手绘了一份邀请函,并专门定制了一份约会邀请函书签,在第一批上市的《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中限量随书赠送。数量有限,售完即止!

扬之水手书手绘约会邀请函

另外,我们也为大家争取到了超级实惠的价格,艺友首发8折特惠价¥54/件,喜欢的可以点击下面的小程序购买👇🏻👇🏻👇🏻

交易担保 艺旅文化 新书首发8折特惠:《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 小程序 ·点击图片直接购买·

现在,只要省下两杯奶茶或是咖啡的钱,你就能拥有一本由扬之水先生写作,以诗词、典籍为你解读正仓院珍贵唐代文物的精彩小书

还原唐人生活图景

其实大多数人,在面对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唐代文物时,多少会有些无所适从。比如,这件文物究竟该怎么欣赏?它的背后是怎么样的故事?

若没有经过事前事后的多方研究考证,对于大部分文物,我们是陌生的。

幸运的是,这一次,我们有机会跟着扬之水先生,这位“新一代名物学开创者”,一起走走看看这些唐代文物。

《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实拍图

听她引唐诗宋词、古籍今册,聊一聊它们的不一般之处,了解它们为什么能在每年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

在《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一书中,不仅涵盖了扬之水先生对世上仅存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唐代毛笔、漆胡瓶工艺、“宝粟钿金虫”工艺等稀见物品的图文详解

《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内页

扬之水先生还特别以35首古代诗词,带我们共赴这次与唐文化的约会。

以诗意的方式,为我们展现古物之美、唐人的生活片段以及历史中的点滴细节。

书中有严谨的考证,也有轻松的叙述口吻。

这里没有晦涩难懂的文字所组成的阅读壁垒,每个人都可以从书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干货,是一本了解正仓院及唐代文化的必备读物

把正仓院装进口袋

除了丰富的内容,《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在设计时也是别出心裁。

此书的设计师李猛,也是《故宫日历》的设计者,曾在2018年获得“坡州图书奖出版美术奖”。

李猛的设计,不仅包括了对内页美观的要求,还加上了他对于书的内容的理解。

因此,在他的设计中,文字与版式仿佛连贯的故事,相得益彰。

这一次《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也是李猛的又一创作。

设计师选用了32开口袋书尺寸,使这本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阅读。

你可以将它放在随身小包里,或是床边、客厅的柜子上,随时拿起阅读。让诗意文字,充满那些生活、工作的零碎时间。

全书包罗了130余张精彩作品图片,包含作品全貌+局部放大细节。

使用高级特种涂层艺术纸,最大程度还原正仓院的精美文物。

纸张手感绵柔,不泛白,无反光,保护视力,使得阅读不仅是一种视觉的盛宴,还将是一次触觉的享受。

初见 · 2012年

在与正仓院的初见中,扬之水先生“约会”了来自唐代的精美的镜盒。并由此感叹“《韩非子》所以有买椟还珠的寓言”,她在《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中这样写道:

正仓院藏数面唐镜,分外引人注目,北仓的白铜花鸟背圆镜、平螺钿背圆镜、平螺钿背八角镜、山水花虫背圆镜、骑鹤仙人镜等名品,在七年的展览中都曾分别看到。

平螺钿背圆镜

螺钿镜国内考古发现中也有数面,只因埋藏日久,保存状态不及传世品。不过正仓院藏螺钿镜也有在江户年代曾经修复者。

平螺钿背八角镜

教人更感兴趣的是镜匣,而多数镜匣是与镜子配套的,正同于正仓院的其他藏品,诸如木画紫檀双六局与籧篨双六局龛、鹿草木夹缬屏风与屏风袋、革带并柳箱、柿柄麈尾并麈尾箱,等等。

银平脱菱花镜匣

六十四回里的展品。镜匣式如八出花,盖面图案也以八出朵花为组合纹样的基本元素,自小而大以及大小相间向外层层伸展,每个花瓣里又都细细密密旋出花叶,是宝妆花瓣合成的宝相团花。缘边一周团花的花心各一只凤凰,凤尾高举,成一柔美的弯弧,轻翘右足,回首顾盼,衔住张开的翅膀尖。

银平脱菱花镜匣

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

刘禹锡《昏镜词》

词中所云为嵌宝镜匣,不过这一个银平脱镜匣却是以冷色秀出鲜花著锦的效果,即便当年银光闪烁之际,大约也是月下看花一般。

包装的讲求,是先秦以来至明清始终延续的做法,《韩非子》所以有“买椟还珠”的寓言。这一件镜匣内里未置铜镜,却以它的工艺制作精好而教人喜爱,便正如同遥遥呼应这一个古老的寓言。

书影

二约 ·2013年

在第六十五回的展览中,扬之水先生见到了曾出现在《正仓院考古记》中的漆弹弓,她说这次相遇,别有收获。

漆弹弓

漆弹弓 局部

裹头宫监当前立,手把牙鞘竹弹弓。

唐王建《宫词》

长安大道旁,挟弹谁家儿。

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

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

唐苏涣《变律》

前一篇诗中所说,便是漆弹弓。而后一篇所描述的,则是弹弓的使用情景,虽然诗乃别有所讽。

漆弹弓的特别之处,在于弓弦中部设一个椭圆形兜碗以置弹丸。今天常见的都是清代以来有此装置的双弦弹弓,此单弦为早期样式。

三约 · 2014年

在六十六回展中与她相遇的是一面桑木阮咸,花朵形的捍拨上面是一幅松下弈棋图。

阮咸

松林山石间,二老坐鹿皮荐相对弈棋,一老旁坐观战。傍树置投壶为游戏具,又一个胡瓶为饮酒具。看见它,很容易想到这一类不俗的绘事小品在宋代派上的新用场,即作为砚屏的嵌饰。

取名画极低小者嵌屏腔亦佳,但难得耳。古人但多留意作阮面大如小碗者,亦宜嵌背。

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研屏辨》

不论琵琶抑或阮咸,捍拨上的图画皆或出自名家,乃至御笔。

玉钩红绶挂琵琶,七宝轻明拨更嘉。捍面折枝新御画,打弦唯恐损珍花。

宋徽宗《宣和宫词》

扬之水先生在观物之余也感叹,捍拨本为保护琵琶的拨弦处,却是因为贴了一幅御笔折枝花,而使得捍拨之珍竟逾于琵琶。

书影

四约 · 2015年

展览第六十七回,扬之水先生见到了正仓院仅存的十七枝唐式笔中装潢华丽的一枝。斑竹杆,两端分别套金箍,末端的象牙饰好似塔刹。

笔之难得固不待言,不过更令人关注的是与笔同在而尤其不易保存的笔罩亦即笔筒。

斑竹笔

(王)献之有班竹笔筒名裘钟。

宋无名氏《致虚杂俎》

“裘钟”似乎很难与笔筒相联系,然而有此实物,这里的意思涣然得解。
“裘”,此指毛笔,“钟”是形容笔筒的造型。后世或名斗篷曰“一口钟”,也是形容它上锐下阔之状。至于陈放在桌案用于置笔的笔筒,是在高坐具普遍使用的时候才广为流行,早期言“笔筒”,均指笔罩或曰笔帽。

书影

五约 · 2016年

第六十八回中的重要展品是藏于北仓一件银平脱漆胡瓶(见海报图),并且它在第七十一回中又再次露面。瓶高近半米,形体颇巨。

漆胡瓶一口,银平脱花鸟形银细连系鸟头盖,受三升半。

《东大寺献物帐》

驻足展柜细细观赏的时候,看到花叶丛中一只扭着脖子的小鸭嘴里衔了一个蝴蝶,且略带一分峻利的神情,细节的生动仍不免教人心生欢喜。

漆胡瓶 局部

紫冠䌽䌽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

唐王建《戴胜词》

设计者以及制作者与诗人观察物象的心思大约是相通的,正不妨借用张籍的诗句对此作体贴语——“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

书影

六约 · 2018年

六十九回展览的约会中,扬之水先生见到了一件竹书帙(原用于收纳经卷),许是因为能在展柜前细细品味,她感叹道:“正教人见得真切。”

竹书帙

坐夏日偏长,知师在律堂。多因束带热,更忆剃头凉。苔色侵经架,松阴到簟床。还应炼诗句,借卧石池傍。

项斯《寄坐夏僧》

释子读经与士子读书竟是一般况味。

书影

七约 · 2018年

第七十一回比较特殊,作为日本新天皇即位纪念特别展而格外隆重,展场分别设在奈良国立博物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后者又是分作一期和二期,两地和两期展陈器物共八十八(奈良四十一,东京四十七)。

第七十一回

乐器是正仓院藏品中的珍物。可称珍中之珍者,是一面五弦。这一面五弦在各种图录里屡屡见到,但我们的历年参观,却都无缘和它相遇,直到第七十一回,方了夙愿。

螺钿紫檀五弦

求嘉木于五岭,取殊材于九折。

剖文梓而纵分,割香檀而横裂。

若乃琢玉范金之巧,雕文镂采之奇,

上覆手以悬映,下承弦而仰施。

帖则西域神兽,南山瑞枝,屈盘犀岭,回旋凤池。

唐虞世南《琵琶赋》

贴嵌在腹板当弦处的捍拨是一方玳瑁。
玳瑁上面用螺钿嵌饰芭蕉、鸿雁、鹦鹉和花草间骑在骆驼上弹琵琶的一个伎乐人。琵琶之背即所谓“槽”,更是遍身螺钿填嵌出牵枝抱叶的花朵流云和一对衔绶鹦鹉。且不说它的风华绝代之美,难得在于唐代五弦琵琶,这是存世唯一的一面。
日人林谦三《东亚乐器考》(钱稻孙译)说它“虽属千年古器,保存比较好,益以明治年间的修补,几乎恢复到完全的原形。通过这个,可以悉知唐制五弦的构造”。傅芸子《正仓院考古记》称它“为天壤间之瑰宝”。

书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