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如何补益脾肾、保蛋白

以蛋白丢失为主要病理,病根在肾

中医学认为,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气血不足,脾肾亏虚是发病之本,所以补益脾肾乃治疗慢性肾炎的根本所在。

慢性肾炎的发病与脾虚失于健运密切相关,脾气虚水湿运化一性受阻,下不能助肾利水,上不能散精于肺,从而出现腰酸水肿诸症状。'善补肾者,当于脾胃求之',健运脾胃,使脾胃旺以资后天,对恢复肾功能有积极意义。

健脾宜取甘温助运化湿之剂,方剂可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加减,在药物的选择上,可用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之属健脾运湿为好,非水湿太盛则不用干姜。

肾为水火并居之脏,其实质是肾精匮乏,阳气不足,阳无以蒸精化肾气,在用药上还应注意忌燥也忌腻,肾恶燥,过燥则伤肾阴,过腻则阻碍气化,用怀牛膝、山茱萸、桑寄生、杜仲平补肾脏为好,非水湿盛时不宜用附子、桂枝。

由病根引起的产物常是:湿热瘀

慢性肾炎在本主要是脾肾亏虚,在标主要责之于湿热和瘀滞,所以慢性肾炎的治疗应扶正与祛邪并施,标本兼顾,祛邪治标要着眼于湿热和瘀滞,选用清热利湿化瘀之法。

脾为湿土之脏,转精微而运化水湿,肾为水脏,藏阴精而蒸化水湿,慢性肾炎日久,脾虚肾损,水湿蒸化转输不利,蕴郁生湿热,湿热蕴极为毒,湿滞阴血则成瘀,继而出现水湿、热毒、瘀血内留为患。

从临床上来看,湿热深伏于肾与膀胱,损伤肾功能,是慢性肾炎的发病前提和基础,湿热久蕴往往有热毒的性质。

此外,湿热阻滞膀胱气化而凝滞阴血,使血行不畅,形成瘀血凝滞肾络,可以说瘀血伤肾是继发于湿热蕴肾的又一病理损害。

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湿热毒邪蕴于肾脏和肾脏微循环阻碍难以改善是慢性肾炎病情缠绵难愈的病理基础,应用清利湿热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有助于改善肾功能,促进慢性肾炎康复。

因此治疗慢性肾炎从祛邪的角度考虑要着眼于清利湿热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清热利湿可用薏苡仁、车前子、益母草、黄连、泽泻等

湿热聚成热毒则用半枝莲、土茯苓、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等

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则宜用益母草、丹参、三七、泽兰、石韦之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