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穿越美西北11-西拇指间歇泉盆地
离开《黄石大峡谷》一路南行,
来到一处观景点,草根停好车后先给相机换电池。草根的Sony RX1R用上16G的存储卡,应付当天的拍摄任务绰绰有余,但是电池续航能力跟不上了。好在草根又买了块备用电池,正在换电池的当口,见人流走动似乎有热闹看,草根赶紧换好电池,原来是一头大家伙大摇大摆地从停车场走过。
草根跟了两步,担心这个家伙野性发作,不敢跟得太紧。每年都有这大野牛伤人的情况。按要求需要保持25码或者23米的距离。要是遇到熊或者狼,这个距离显然就不够了,至少100码或者91米是必须的。在美国到处是英制单位,让草根总要转换一下。相比之下,加拿大倒是到处是公制的,这还要感谢魁瓜。
北美野牛是北美西部的标志性动物,主要是食草,生活在草原和森林。成年公牛体重可以达到2,000磅,也就是900公斤,是北美最大的食草动物。所以这家伙要是发作起来,以人类这小个身板儿,结果显然主要取决于野牛的兴致了。
野牛大摇大摆旁若无人地走过停车场,走上公路,双向的车流都停了下来。
野牛倒也不妨碍交通,只是靠着路边走。
送走野牛回来看景,
这里两个大泥池,这个叫龙口池(Dragon Mouth Mud),
这个泥池叫什么来着?
几个年轻人举着牌子搭车,可惜草根车装得太满,再塞下一个人都不成。
继续前行来到岔路口,往东就是通往黄石公园东门的路,草根稍稍往东走了下,来到钓鱼桥(Fishing Bridge)上,桥下就是一直伴行的黄石河,
虽然河水清清,但是这样的景色并不能吸引草根。
路边的水面渐宽,黄石河也变成了黄石湖(Yellowstone Lake),
湖畔桥湾(Bridge Bay)这里有个小港湾,港湾里也停满了船。
这里还有个营地,草根以为这个营地的位置,不如草根入住的莫里森交叉口营地,这里离黄石的大景都有些远。
草根家门口就是湖,比这个要大得多的湖,显然仅仅是湖已经不能吸引到草根了。
要吸引草根,不能光有湖,还要有湖边冒着蒸汽的泉眼。您问这是哪里?这就是黄石的又一个大景区——西姆指间歇泉盆地(West Thumb Geyser Basin)。
西姆指间歇泉盆地是黄石最小的间歇泉盆地之一,但是看起来美丽不输于其它任何间歇泉盆地,
并且这里还有自己的特色,就是紧邻黄石湖,流出的热泉水直接注入黄石湖中。
西拇指的名字来源于黄石湖伸到这里的形状,1870年的探险活动便获得此名,这里也叫做热泉营地。
西拇指间歇泉盆地相对其他盆地来说间歇泉活动少,但是也有各种温泉、池塘、泥池、喷气孔等等。
这个泉的名字叫钓鱼锥(Fishing Cone),锥很明显,看它的形状便状如火山锥。为啥叫锥前面要加上个“钓鱼”呢?以前吧,人们在湖边钓鱼,鱼钓到先不拉上来,而是直接扔到泉眼里等煮熟了再拉上来,因此获得此名。
不知道现在还让不让钓鱼了,不过,即便允许钓鱼,怕也不允许直接扔到热泉里煮熟吧?
泉水哗哗地流入黄石湖中,
从这些热泉里。
这个池子不知道为什么叫做“黑池”(Black Pool),该叫做蓝池才对嘛。水温大约55°C,水深10米,是西拇指间歇泉盆地这里最大的泉之一。
水的蓝颜色是水本身和池中藻类共同作用的结果。水温较低适合微生物生长,藻类和沉积物在池边形成类似珊瑚一样的生成物。黑池的pH值是略呈碱性的7.8。
猜猜这个瓦蓝瓦蓝的池塘叫什么名字?无底洞(Abyss Pool),水温70多摄氏度,深度16米,是黄石公园最深的间歇泉,所以得名无底洞,深绿色是不是看起来深不见底?以前的游客们造成的损害,可能改变了这个池塘的温度,人们扔的硬币和其它东西堵住了下面的出水口,导致泉水涌出减少,这也降低了池塘的温度。沿着池塘边缘大量藻类生长,这些微生物让苍蝇、蜘蛛等昆虫滋生。1987年的一次意外的喷发让池水猛增,并暂时破坏了微生物群落。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拇指盆地的地热活动减少。
一些水池温度下降,这让更多的藻类和蓝色细菌菌落生长,大的新形成的微生物垫在流出通道和池边缘上蓬勃发展。
本篇涉及的路线如下,点击可见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