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这篇 | 吕敏讷:乡愁是故土上一枚枚地软

乡愁是故土上一枚枚地软

吕敏讷

已是胜春。黄土梁峁沟壑区的盆地中心的小城,草芽儿青,槐芽儿黄。才刚刚被和暖的春风吹醒。

午后的阳光,泛着温暖的淡橘黄,从小区两排接天连云的高楼之间,斜了身子漏下来。

漏下来的光正好打在楼群间的步道上,由远及近地送过来一个身材瘦削的老太太,她凌乱的齐耳短发,在光影里泛着银亮的晕圈。她的背,微驼,影子铺在前面的路上,很长,赶路似的粘着两只脚,贴着地面也越走越近了。左手一包刚买的菜,右手提着一些机器加工好了的面条,近乎一路小跑地来了。像黄昏在钢筋水泥的小区楼宇间慢慢铺展。这情景,让我幻想成了拉斐尔神秘优雅的一幅油画,画里的老人是慈祥的圣母,好久好久,活在我们渐行渐远的童年深处。我多想把画里的老人移到秀水青山的村里去。

楼那么高,人就愈加瘦小;老人那么瘦,楼也越发地高了。

走近了,同行的朋友却叫了一声“阿姨”。

那阿姨先皱着眼睛细细端详了许久,继而笑着,并唤着他在村里的乳名,一边念叨,这娃娃咋长着不像了。不带姓的乳名,像家乡的野莓子,只会在故土的山坡上尝到它的味道。

阿姨拿起手中的塑料袋向我们示意,解释道:我家娃说有人来吃饭,我心想着都天都快黑了,做啥饭来不及了,就出去买了点现成的面条。

看着眼前吃饭的人已经来了,阿姨有些急,不知所措的样子。加上刚才在小区里跑了一个来回,她额头上渗出了一些汗珠,浸湿了几缕花白的头发。干裂的嘴唇,不时用舌头舔一下,布满红血丝的双颊,是乡村的痕迹,多像我住在乡下的母亲。真后悔,临到饭点,同事间本来随口一说,说是吃饭,其实是想到他家里做顿家常面,却让老人在原本按部就班的晚饭时间里手忙脚乱,让人很不过意,不由得内疚起来。

和阿姨一同在小区左拐右拐,找到她家的那一栋那一单元,和那一楼层的那个防盗门,就算是到家了。阿姨站在一侧,让我们先进门,推推攘攘中,我们说话的大嗓门,打碎了沉默的空气,回声把整个楼道填满。

两室一厅的房子里,住着祖孙三代。阿姨和她的儿子,两个孙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儿子上班,孙子上学,大多数时间,“留守”在楼房里的,还是这位瘦削的老人。老伴去世很多年了,她锁了乡下的房子,来到城里,买菜、做饭、洗衣,拖地,接送学生,成了家里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很显然,她并不喜欢城里的!她的言语之间不时地透露着那种对乡村的怀念。她双眉锁着,表现出对城里的不喜欢。

我跟着阿姨进厨房,准备做饭。阿姨指着手里的面条说,这城里人的机器面,看着又白又细,就是吃不出来麦子的味道。我们农村人磨得面,看着不太白,吃起来有股子香味哩。

突然,就特别想擀面。

阿姨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大笑起来。很惊奇的一遍遍追问:你会不会擀面?

你会不会擀面?

我们之间的隔阂消除了,继续谈论粮食和蔬菜。

橱柜里有好几种面袋子,她把市场上买来的那个叫“面粉”,其余在村里自己加工的分别叫白面,二面,荞面,黄面。小橱柜满满地装着的,其实是故土的念想。那种并不白的面,是老人最不能舍弃的的食粮。因为孩子们有时嫌自家的面黑,所以偶尔买一袋市场上的特一粉。我们的祖辈,曾经没有饭吃,我们的父辈,饿过肚子,饭不够吃,我们这一代,可以填饱肚子了。我们的下一代,却开始在食物上挑挑拣拣。

确定我会擀面,阿姨欣慰而又开心。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擀面了,擀面的手艺都快要失传了。她年轻的时候,家里十几口人,每天要擀两大块面。现在老了,揉不动面,好久没有吃手擀面了。也因为太方便,街上的每个路口都有加工好了的机器面在出售,谁还去擀面!

我来擀面。

温水调面,温热的水和小麦面相遇,一股麦香扑面而来。调好的面揉成一个面团,手掌和指尖,把体温传送给了庄稼的果实,面团越揉越劲道。木质的擀面杖,也许已经用了几十年,被岁月磨出了光泽,泛着酒红色,有手的温度,有麦子的清香。一圈圈,面团被擀面杖推送成一个圆圆的期盼,擀面,擀面,擀得越圆越好!梦一样圆满,月一样圆满。曾经,我们的祖辈,有一坨圆圆的白面饭,全家人能吃饱肚子,是一个多么圆满的心愿。铺满案板的面,最终薄成一张纸,圆成一个圆,几乎透明了,却不会轻易破。撒些包谷面,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切成韭菜叶一样匀,或者麻线丝一样细,就看刀工手艺了!整整齐齐摆放在案板上的面条,多像齐刷刷站在田野里的青麦苗,多像籽粒饱满的成熟的麦穗,也像铺满打麦场等待打碾的的麦捆。

一粒麦种,埋进厚厚的土层,吸纳天地之灵气,一朝破土吐芽,沐浴日月之光华,层层拔节,茁壮成长,受雨雪霜露之滋养,扬花结实,炎阳照耀,籽粒饱满,而后,一弯银镰,收割一地金黄,碌杵声声,颗粒归仓。如果风调雨顺,一粒种子到一根面条,需承受多少故乡的阳光,空气,汗水,以及多少手指的温度,历经多少关口才可以滋润我们的肠胃!我们岂能嫌它不够白!

阿姨摘菜。她面前丰盛的像个菜摊,几乎都是时下最鲜嫩的山野菜,她如数家珍:野小蒜是老家的他王婶捎来的,苦盖子菜是上周回家邻居给的,苜蓿芽儿,香椿芽儿,灰灰菜,苦苣菜……阿姨觉得奇怪的是,买来的菜,看着又脆又嫩,吃不出一点香味来。她叹口气说,往年一到二月间,天气一天天暖和,山上的野菜一茬一茬,她每天上山挖野菜,吃不完,就晒成野菜干,大包小包的驾到房檐下,到天寒地冻的冬天,没有什么菜,就拿出来当美味吃。漫长的冬天,除了白白的雪,面条,玉米面搅团,洋芋,还有野菜相伴,多幸福的事!

年轻的时候,她一个人种十几亩地。如今,老了,种不动了。她来到城里,离开了土地,就觉得生活不踏实,没落到地上。庄稼地荒着,草长得比人还高,阿姨心疼得咬牙切齿。

她说,几十万买来的这房子,像个蚂蚱笼子,又贵又小;进来几个人都觉得挤,住在房子里,头疼,胸闷,心急的慌,不敞亮。老家冯沟里的瓦房,院子那么大,就是来上几十个亲戚,也不嫌多。端一碗饭想坐到哪吃就坐哪吃,坐在核桃树下,坐在水沟边上,能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啥都香。她嫌这水龙头出来的水,有股子啥味?太难喝了;她怀念冯沟里的水,喝起来香啊,每到学生节假日,她带着孙子们回乡下,祖孙三个一进门先是美美地喝上一大勺凉滋滋的泉水,她孙子每次迫不及待地的喝完水,就说,“婆,哪里的水都比不上冯沟里的水香!”人是故乡水养出来的,那水已经渗到血液里了!

说话间,一碟蒜瓣苦盖子菜,一碟香椿拌豆腐,一碟苜蓿芽拌野小蒜,还有阿姨腌制的泡菜。自家产的胡麻籽油热好了,泼上嫩生生的野味,搅拌间,香味在房子里散开。切一些肉丁,洋芋蛋蛋,木耳,葱花,姜,蒜,熬一锅臊子汤,手擀面下锅,翻滚煮沸,捞出面,浇上汤,餐桌上冒起了温暖的热蒸汽。

彼时,大家围起桌子,埋头专注地吃饭,温热的霞光自西面的窗户照进来,照着我的手擀面,照着故土之上那些可口的野菜。两个孩子多吃了一些面,他俩说,“阿姨做的饭真香!”我知道,孩子们是在鼓励我,其实,他们内心藏着的最美好的事,是故乡的味道,还有,母亲的味道!

阿姨终于也开心的笑了,临走,她拉着我的手,说,多好的娃娃啊,要是住的近多好,天天帮我擀面!一面说话,一面给我使了眼色,神秘地捧出一个布袋子,一个簸箕,一股脑把布袋子里的东西全倒出来,是一堆地软。

她说,今天天气好,家里实在呆不住,就一个人偷偷跑回家,到山上的林子里拾地软去了,最近下了几场雨,那满坡满地的地软啊,脆生生的长着实在好。你们来的那阵子,我刚刚进门,怕儿子埋怨我,就把地软给藏起来了!她和两个孙子手忙脚乱地给我装好一袋子地软,并一再嘱咐我,先用水泡,再放到锅里煮,一遍遍淘洗,冲干净,千万不要用手搓,地软很嫩,最怕搓。地软看起来黑黝黝的,其实是最干净的东西了,土地里长出来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了。

已经送我到楼道里了,她忽然又想起什么,跑回去拿出来一包黄豆,再三推阻,还是犟不过阿姨,她说,自家地里种的,拿回去给娃磨豆浆喝。阿姨的眼神,和送我出来时说的每一句话,我突然觉得,多像我住在乡下的母亲,多像我们每一个人,住在乡下的老母亲!她们,在离土地最近的地方,守护土地,守望着她的孩子们!

从小区出来,已是黄昏。我左手提着地软,右手提着黄豆,就忽然觉得,是故乡在牵着我的两只手。

层层的西山背后,太阳一点一点跳下去了。顺着那个方向,我知道,坐着阿姨家的老屋子。它在那里,镀着金色的霞光,空旷寂寥地饮着斜阳。

青山为屏,绿树成荫。鸟儿唱的是孤独,花儿不知为谁而开。

小桥在,流水在,那人家,却只剩下了,家。里面住满了阳光和清香空气的家,没有人住的家,仅就是一座房子而已。

林子里长满了野蘑菇,草地上生出了地软,土地就像个多产的农妇,生出一茬又一茬的孩子,数也数不清,像大地之上,一茬又一茬的人。

人和地软,都是故土上连肉连骨的菌子,在适宜的母体之上悄悄疯长。

乡愁是一条脐带,一头连着故土的母腹,一头,拴在我们前行的背影里,一回头,就撕扯一次,就疼一次。

作者简介

吕敏讷,甘肃省西和县人。网名若水。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东方文艺》杂志签约作家,《散文选刊 下半月》杂志签约作家,作品见于《散文选刊》《向度》《东方文艺》《华夏散文》《西部散文》《作家报》《甘肃日报》等。有作品获全国旅游散文,情感散文大赛奖项。被《中华散文精粹》、《散文里的中国》等专著收录并获奖。

快捷阅读,点击标题即可


本月《就读这篇》《品读》回顾

王慧敏:每一块青砖,都沉淀着一段繁华的过往

姚璟:在霞浦的月光下

圭襄:春节,在海安

荣根妹:与猫为邻

黄俊:破旧中彰显生命的活力

褚福海:种菜的表弟

穆建国:老水井

丁照清:一蓑烟雨任平生

海凌:东保奶奶的情和爱

李曼:没有季节的寒冷

李蓁蓁:撒娇女人最好命

胡庆军:我和酒的那些记忆碎片

程白弟:想念外婆

原鄉書院名家专辑快捷阅读

回复作家名字即可


毕飞宇|陈忠实|迟子建|格非|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

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


国外名家作品合集,回复“合集”,便可快捷阅读

(0)

相关推荐

  • [今日头条]姚应洲为姜志成的散文集《青青园中枣》作序

    序  言  姚应洲 我与志成晚辈未曾谋面,是通过对文学的共同爱好相识相交,网络中结缘.我们老少之间互相交流着写作的一些经验与得失,亦师亦友,相谈甚欢.几年下来,我们竟成了忘年交.   深秋.初冬是风扫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故土乡愁滚滚来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故土乡愁滚滚来 湖北  王同尧 在湖北楚国的都城,位于长江中,有一座美丽的岛屿,名叫荷叶洲,站在江北江南的堤岸上,举 ...

  • 【130】“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殷天堂作品

    乡愁--土地的恩赐 殷天堂(河南) 乡愁是一种家国情怀.家是个性的放大,国是家的放大.乡愁自古就有.<诗经>里有,<离骚>里有,屈原是对整个国家的乡愁.从古至今 ,乡愁是大写的 ...

  • 郭进拴 | 乡情·乡恋·乡愁·乡思(下)

    乡情·乡恋·乡愁·乡思  --李河新散文论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没有生活也就没有文学创作.河新先生的散文,不是简单的描摹故土,也不是简约的表露作者成长的路途,更不是轻描淡写以凸显故土的可人. ...

  • 《看朋友“乡愁篇帖文”有感》

    看了朋友的乡愁篇贴文,我想起了一首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之诗文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寄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总有一种味道,能够唤起乡愁/张西云

    对有些人来说,乡愁只是一种味道,一种值得追忆的食物. 哪怕这种食物微不足道,也许只是田垄上不显眼的野菜,路边老槐树上一串小小的榆钱儿,都能唤起味蕾的记忆. 就像我,一种青菜常常勾起我的回忆,让我难以忘 ...

  • 耕遍故土尽乡愁 || 作者 李云飞

    耕遍故土尽乡愁 --"记住乡愁·归去来兮"西海道家塬金秋笔会征文评审感言 作者    |    李云飞 李云飞,笔名野泉,男,汉族,甘肃省会宁人.在<飞天><甘肃 ...

  • 任文:在《和谷文集》赠送仪式暨“中国好书”获奖作品《春归库布其》分享会上的发言

    在<和谷文集>赠送仪式暨"中国好书"获奖作品 <春归库布其>分享会上的发言 任 文(陕西商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崇敬的著名作家和谷先生: 今天, ...

  • 【散文】吕敏讷/活着的影子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吕敏讷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 子夜,初秋的风,带着露,一丝潮润,些微凉意. 村庄, ...

  • “遵义杯”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甘南二题II吕敏讷(甘肃省)

    2021"遵义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五届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甘南二题☆ ☆吕敏讷(甘肃省) 天空的第一道彩霞,映照着迭部.万道圣光,洒向这群山层叠中的一座圣山--由山神 ...

  • 就读这篇 | 吕家严:源流

    源流 吕家严 小女孩并不知道这是赣北大地上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落.像这样的村落在赣北有千万个.像赣北这样的地理区域在整个中国也有几百个.如果把它放到地球仪上,是一个油菜籽都找不到.宇宙呢?更虚无了. ...

  • 就读这篇 | 吕梅:我是凶手

    我是凶手 吕梅 当我把你从水盆里拿出来时,我的手在颤抖.可是,我仍 然要用力的捏住你,甚至是使劲的卡着你.你的力气是那么大,是因为知道了死亡的来临? 杀你我是不得已的,谁让你是一条鱼呢!你拼命的挣扎, ...

  • 就读这篇 | 吕家严:有温度的旧物

    有温度的旧物 吕家严 普普通通的物品,是否会因了人的执念,而附有生命的温度和气息?喘息着?脉动着? 会的! 村落里的生活很贫脊,视界也很窄,方圆不过十几里.但孩子们的心,你无法想像它的触觉是凭着怎样的 ...

  • 就读这篇 | 吕家严:粑果

    粑果 吕家严 春分后,雨水渐渐少了.空气中还迷离着潮湿的水汽时,清明来了.拗不过乡俗,村小自然是要放假.村小以上的学校依规是不放假.因此清明.端午.中秋,姐与哥还有父亲依然要上学上班.空闲的只有我和弟 ...

  • 就读这篇 | 吕梅:妮头,你还好吗?

    妮头,你还好吗? 吕梅 妮头是我远房大伯家的女儿,在乡下时,我们两家是邻居. 妮头比我大两岁,在大队上学时候,高我一个年级.因为叫顺了口,所以我一直都喊她妮头,没叫过她学名. 妮头长的憨憨的,留着齐耳 ...

  • 河流出生地(延安文学)(吕敏讷)

    2021-02-04 07:29:56 延安文学 2021年1期 吕敏讷,甘肃西和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自然资源作家研修班学员.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飞天>& ...

  • 就读这篇 | 刘凤斌:春风撞上了夏的腰

    春风撞上了夏的腰 刘凤斌 早晨起来,渐渐能听到越发清脆的鸟鸣,想来,是春到了. 每年的这个时节,玉兰花便芬芳开了.一朵接一朵地,以一种不可遏制的姿态开放了.远望去,像落满积雪的圣诞树,如慵懒的猫叫,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