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原在三层石墨烯中观察到超导性,午睡与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 | 一周科技导读
DeepMind提出人工生命框架,促进智能生物体的出现
来源:DeepMind
近日,DeepMind的研究者提出了一种人工生命框架,旨在促进智能生物体的出现。该框架中没有明确的智能体概念,而是由原子元素构成的环境。这些元素包含神经操作,通过信息交换和环境中包含的类物理规则进行交互。
研究者讨论了进化过程如何导致由许多此类原子元素构成的不同生物体的出现,这些原子元素可以在环境中共存和繁荣。
三层扭转石墨烯诞生,具备更稳定超导性
近日,曹原再次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Nature)发文报告,在三层石墨烯组成的“三明治”中观察到超导性。在新的三层结构中,中间一层石墨烯相对于外层以新的角度扭转,其超导性比双层结构更稳定。
研究人员还可以通过施加和改变外部电场的强度来调节结构的超导性。而通过调节三层结构,研究人员能够产生超强耦合超导性,这是一种奇特的电学行为,在其他所有材料中很少见。
SpaceX星舰原型SN9因着陆失败爆炸
去年12月,SN8在测试中飞到距地面约12 km的高空,但在着陆时速度过快发生爆炸。
经过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因安全原因的推迟后,SpaceX获得许可,并在当地时间2月2日,在得克萨斯州的发射站点试射了其星舰原型SN9,成功将其按计划送到约10 km的高空,并在高空完成依次关闭发动机、侧翻、长时间俯冲、用机头和尾部的鳍翼保持姿态和方向等动作。
SN9在着陆时至少一台发动机重新启动,焰色也并没有像SN8一样发绿。但它未能及时进行翻转动作,着陆时姿态仍然倾斜,最终在起飞六分半后在其着陆点爆炸。
全球 1000 万人死于癌症,中国占比超 3 成
《临床肿瘤杂志》(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杂志正式发布了全球最新癌症数据。
该论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男性1006万例,女性923万例;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其中男性553万例,女性443 万例。
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
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其中男性248万例,女性209万例,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例,其中男性182万例,女性118万例。
午睡时间与高尿酸血症风险呈正相关
来源: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近日,《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调查每日睡眠时间(白天午睡和夜间睡眠)与高尿酸血症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显示,较长的午睡时间与较高的高尿酸血症合并代谢综合征(MetS)风险相关。在完全调整模型中,午睡时间超过90分钟的受访者出现高尿酸血症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更高。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没有观察到夜间睡眠时间与高尿酸血症风险之间的任何关系。
由此可见,在中国人群中,较长的午睡时间(而不是夜间睡眠时间)与高尿酸血症风险独立相关。
一些精子竟然通过“毒害”同类成为优胜者
来源:Plos GenetIics
2月5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ics)上的一项新研究中,首次通过小鼠实验表明具有t-单倍型的精子比“正常”精子向前运动能力更强,从而确立其在受精方面的优势。
研究人员还发现,t-单倍体型精子中包含了某些干扰调控信号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是在精子发生的早期阶段建立的,并分布到携带t-单倍体型小鼠的精子中。这些突变恰恰是干扰精子运动的“毒药”。
大西洋变宽或与洋中脊的作用力有关
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海洋面积持续且缓慢发生着变化,例如大西洋每年都会变宽几厘米,而太平洋则在逐渐变窄。
科学家普遍认为板块下沉和羽流上升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洋中脊(板块之间沿海底出现的山地构造)的作用则长期被忽略。
最近,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研究结果表明,化学物质的上升转移甚至会发生在地幔过渡带的最深处,这说明洋中脊的作用力在推动新形成的板块分离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经典理论未曾描述的过程:纳米金成核早期发生了啥?
在经典成核理论中,人们认为成核过程通过亚稳态的无序致密液体/无定形固体将以自发不可逆过程转化为晶核,但是相关深入的理论或实验还非常缺乏。
Jeon等设计了实验,通过在石墨烯基底上使用电子束作用将前驱体分子AuCN还原生成Au和(CN)2,考察生成的Au在石墨烯界面上的异相成核。
他们发现了经典理论未曾描述的过程,具体观测到成核早期发生无序态和晶化态之间的动态可逆转变过程。
在时间分辨率达到ms的原位电镜观测单个Au纳米晶晶化行为,作者发现在成核早期,能够在无定形和晶化状态之间进行可逆的波动,而不是自发不可逆的直接晶化转变为晶核。作者通过相关实验、理论计算验证了这种结构演变过程和两种状态的热力学稳定性有联系。
全新驱动机理的人工肌肉
近日,哈工大领导的国际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介绍了他们研发的新型碳纳米管纱线人工肌肉。
他们通过聚电解质功能化的策略,改变人工肌肉的零点电位,成功用“单极”效应解决了原先碳纳米管纱线中“双极”效应引起的性能降低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传统人工肌肉驱动性能的电容依赖性问题。
碳纳米管纱线管是由碳纳米管纤维制成的紧密咬合的纱线,是一种具有极高强度的一维材料。
由于碳纳米管的特性,带电离子可以渗透其中,在其发生形变时电荷互相靠近,电压升高,可以由此获得电能。反过来,碳纳米管纱线也可以用电能产生形变,作为电化学驱动器使用。
来源:环球科学、MedSci梅斯、科研圈、生物学霸、科技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