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友国:香蒲 | 就读这篇

香蒲

潘友国

苏北老家,盛产香蒲。

香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大都生长于河边、田畔、水塘、滩涂、沟道。它性味甘寒苦温,清香无毒。

大约40年前,也就是十岁左右吧!我就与香蒲打过交道。

香蒲的别名很多。比如说:蒲草、蒲苇、蒲菜、菖蒲、水蜡烛、毛蜡烛······

香蒲的用途很广。可以编织蒲扇、蒲席,可以入馔。

淮安有一道特色菜,名气很大,是淮安的一张名片,和我老家板浦“豆丹”、“凉粉”、“小脆饼”、“曹家大糕”、“张七柴火馄饨”、“汪恕有滴醋”一样,声名远播。

有资料说,淮安人吃蒲菜始于南宋。据《山阳县志》记载: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淮安籍巾帼英雄梁红玉,在淮安筑新城抗击金兵时被围困,粮草断绝,便在城内寻找野生的植物充饥。当她们来到文通塔旁的勺湖边上,只见湖中绿油油的蒲叶在微风中摇曳,就涉水到湖边拔一根,削开一看,里面的嫩茎洁白如玉,脆嫩欲滴,便带回去,试着煮吃。这一偶然的发现,竟救活了几千将士的性命。所以淮安人称蒲菜为抗金菜。

蒲菜,从此成了淮安宴席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菜。

近日,晨起阅读。发现《后汉书·刘宽传》一书中记载:“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意思大概讲刘宽理政,温和多恕,属下官吏如有过失,只取蒲鞭示罚,让他感到羞辱,知错然后改。后人便以“蒲鞭示辱”来比喻以德从政。

老家习俗。端午时节,家家户户把香蒲,皆挂在窗户上、门楣上,以此辟邪。

小时候,在板浦小学后操场,乘凉时就懂得了,用香蒲熏蚊子。

那时候,后操场空间很大,属于乘凉的最佳场所。

那时候,后操场,还没有拉围墙。

夏日里,烈日炎炎,树上的知了,没完没了的鸣叫。

儿时,物资匮乏,市场上还没出现,蚊子香、电蚊香。蚊子甚多。经上了年纪的老一辈人指点,说香蒲棒可以熏蚊子。我们一群孩子,就跑到河边采香蒲棒。

夏日,河边的香蒲,半人高、绿绿的,丰盈茂盛,风姿绰约,柔韧得像一位美女尽情地舒展······

香蒲,站立岸边,便可触手可及。回家,将采来的香蒲棒放在烈日下,暴晒几日。

乘凉时,用火柴点燃,以对付那些可恶的蚊子。微风轻拂,香蒲棒,在月光下,光亮摇曳。不一会儿,袅袅升腾的芳香,在后操场,四处飘散······

说来真怪,香蒲棒一点燃,蚊子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我们一觉,睡到天亮,安然无恙,无蚊子侵扰。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果然如此。香蒲的确,专制蚊子。

小时候,夏天乘凉。往往天还没黑,我就和一群发小们,占地方。占好地方后,先洒上水,再用扫帚把灰尘,扫干净,最后铺上蒲席。

夏天老家人,无人能够拒绝乘凉。热衷于乘凉的原因,无非有两个。天热是其一。其二呢?上世纪70时代末,老家一带流传一个说法,山东郯城大地震,始接海州板浦。老家人,整日人心惶惶,恐惧,害怕。于是,就选择在外乘凉。

至今,我还能清晰的记得,有的人家,搭了防震棚。甚至还有的人家,把水缸装满水,用塑料纸蒙好,再拿一根小绳子系紧。最后,把水缸埋在土里,以防地震后用水。

街坊四邻吃过晚饭后,都陆续,搬着板凳,扛着躺椅,摇着蒲扇,到操场乘凉。乘凉的人,很多。简直成了一大景观。我也跟屁虫似得,跟在大人屁后,来到后操场。

夜幕降临,天上的一轮明月,已经挂在天空。

后操场最东边,有一户潘姓人家。女儿芳龄十八,生得娇媚,柳叶眉,皮肤细腻雪白,十足的美人胚子。

但,潘姓人家的女儿,为什么,被人称叫“小呱呱”?我不得而知。

“小呱呱”不仅人长得美,而且能说会道,更重要的是,会弹古琴。

夏夜在板浦后操场上,乘凉时,我们耳畔时常传来,“小呱呱”弹琴声。琴声真是悠扬委婉,引人入胜,清新流畅,余音绕梁。我们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曲中。

后操场上,鸦雀无声。不知道何时,讲古声、嬉笑声、咳嗽声,停止了。

记得,当时,“小呱呱”与我就读的学校(板浦小学),一位教师徐强,正在热恋中。

紧靠“小呱呱”家院的西侧,有一个小树林。

少时,顽皮,我们会玩一种捉迷藏的游戏。有一次,我们心血来潮趁着月光,刚走进小树林······便隐隐约约听到一男一女,好像在说着男女之间的情话。那女子的说话声音,像极了“小呱呱”······我们赶紧,溜之大吉。

人世沧桑。写这篇文章时,“小呱呱”,离世已经整整六年。

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富裕了,家家户户的空调,转得最欢。

我的老家再也没有人,在露天下乘凉。人们都躲到空调间,享受空调了。

香蒲棒也淡出人们的视线,被这个时代,无情地弃之······

作者简介

潘友国,土生土长江苏省连云港板浦人。喜欢看书、写作。偶尔获奖。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以蒲为姓,在水一方

    连环画<蒲元铸刀> 百家姓,蒲. 香蒲,是蒲姓的来源.在汉字中,蒲的本义是指常生于河湖里.水岸边或池沼中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按现代植物学分类,属香蒲科香蒲属. 香蒲植株高大,她的根长在泥 ...

  • 它全身是宝,端午还被挂大门上,根块25元1斤,俗称“抗金菜”

    导读:它全身是宝,端午还被挂大门上,根块25元1斤,俗称"抗金菜" 端午节到了,农村有好些植物又开始值钱了,你知道是什么吗? 估计很多人都会说是粽叶,确实粽叶是其中之一,而我国各地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香蒲/吴连侠

    元代舒頔的词就曾写道:"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在滇东地区就有这样的习俗.每逢端午节,这里的人家就会把艾草和香蒲插在门旁,以求避邪驱病,确保平安.据说南方其他地区也有 ...

  • “恶五月”将至,你会挂菖蒲和艾吗?蒲草、蒲棒、蒲菜和蒲包

    即将进入农历的五月了. 与阳历的五月有太多的节日太多的喜庆而称为"红五月"不同,农历的五月是"恶"的,温度高.湿度大.易霉变,容易生病.被称为"恶五月 ...

  • 田地里长出“烤肠”,曾经农民见到就砍,现在30元一斤成稀罕野菜

    大自然有许多长得"怪模怪样"的植物,有长着猴脸的猴面小龙兰:有精致得如冰似玉的冰城寿:有宛如襁褓中的婴儿一般的安古兰:还与烈焰红唇看起来一般无二的嘴唇花-- 但今天,笔者要与大家介 ...

  • 繁星 | 香蒲扇底故乡风

    父亲从老家带来一把蒲扇,香蒲编的,爱心形状,非常精致.拿到扇子,我就在猜:它出自庄上哪一位巧手老汉或者婆婆?在离不了空调的年代,电扇都不常用,朋友新房装修,厨房都安装了空调.原始的纳凉工具扇子,与我们 ...

  • 曹国平:永别了,曹家老宅 | 就读这篇

    原鄉書院 高品质文学平台 你的移动图书馆 北官桥曹家之 永别了,曹家老宅 曹国平 一 公元二仟零一十八年十一月五日,早晨. 曹家老宅最后一处西屋残房,在阴冷的北风中伫立着,依稀是百年残梦未醒的样子,簇 ...

  • 潘志远:弄墨记 | 就读这篇

    弄墨记 潘志远 我弄墨的历史源于写对联.那时,我刚上初中,也就是描过几月红,写过几学期毛笔字的底子,突然要写对联,真是难为我了.但没有办法,偌大一个村子,有初高中文化就那么寥寥几人,总不能年年陪着笑脸 ...

  • 曹国平:北官桥曹家之宣瑞哥 | 就读这篇

    北官桥曹家之宣瑞哥 曹国平 一 说起宣瑞哥,掐指一算,不显他已走了十年多了.记得那天,老家打来电话,某点某时,宣瑞哥去了.尽管在预料之中,也就是早一点晚一点的事.但还是象被人突然捅了一刀,透心得疼,眼 ...

  • 潘志远:小鸡啄壳春夜闹 | 就读这篇

    小鸡啄壳春夜闹 潘志远 春二三月,又赶上农家母鸡下蛋的高峰季节.每天母鸡抢着下蛋,"咯咯嗒.咯咯嗒"的歌唱此起彼伏,听着心里乐滋滋的.这样一来,鸡笼上的老窝就不够用了,要另做新窝. ...

  • 潘志远:关雎 鱼鹰 爱情鸟 | 就读这篇

    关雎 鱼鹰 爱情鸟 潘志远 说关雎是爱情鸟,你肯定信,且会信到内骨子里去.因为<诗经>中就是以此为起兴,而叙写缠绵悱恻爱情的. 说鱼鹰是爱情鸟,你定然不信.之后会鄙夷,会想骂人,会说哪个无 ...

  • 潘志远:豆腐花 | 就读这篇

    豆腐花 潘志远 打豆腐是农家准备过年的前奏.农妇们将自家地里收获的黄豆晒干收藏,一直放到腊月,再拿出来,放在木桶里,用水浸泡.大约一两天,黄豆泡胀后,即可上磨. 磨黄豆是一件累活,下午开始,一直要磨到 ...

  • 潘志远:完整地看一次落日 | 就读这篇

    完整地看一次落日 潘志远 完整地看一次日出,得准备,得起大早.而看落日,就比较简单,比较随便.为此,我有太多看落日的经历和体会. 童年时,我放过几年牛,而这最方便我看落日.当牛劳作一天至傍晚,大人收工 ...

  • 曹国平:聪明不在表象,智慧才有“干货”| 就读这篇

    聪明不在表象,智慧才有"干货" 曹国平 一 先前,我一直以为,遇事,我们的大脑能想出很多办法来,就算是聪明. 当我看到,某个成功人士对某些事情的作为时,就试着脑补一下,好象自己也会 ...

  • 潘志远:乡村的印章 | 就读这篇

    乡村的印章 潘志远 乡村的印章就是每天划过天空的太阳,它的权柄抓在上天的手里,岁月的手里,很公正,绝不假公济私,徇情枉法.早晨它盖在东边的地平线上,傍晚又盖在西边的地平线上,两个鲜红的印戳,宣告一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