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证书制度视角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向
从形态来看,1+X证书制度是在传统学历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给学习者提供选择的机会,从而拓宽学习者就业创业的本领。从内容来看,1+X证书制度不仅强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与学历教育的融合,并且要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过程要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的融入。从形式上看,学习者可以通过学历教育,在学历教育中的课程重构,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可以参考校内校外培训、工作场所学习等途径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且通过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形式实现学分转换。因此,对1+X证书作用的理解,需要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角度去思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方向。
(一)拓宽基础,支持职业人才的人本发展和长远发展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是职业人才能力的形成,其发展是知识逻辑、专业逻辑和社会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5]。当前,职业教育之所以受到诟病,是将知识逻辑窄化为学科知识的形成逻辑,专业逻辑异化为岗位能力,消解与职业能力相关的全人发展内容,仅按照岗位定位来实施人才培养。事实上,这种趋势很早就受到职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在公布的“双高”建设方案中,出现了大量以“宽基础”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提出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将底层的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专业和社会的逻辑形成课程群,支持学习者的基础扩展。而对于复合型人才而言,基础能力的跨越性突出,甚至是全领域的,比如新时代的汽车销售人员,不仅需要对汽车产品的性能有深入了解,还需要具备营销技能,需要了解大数据等基本概念,形成符合时代需求的信息素养。这就要为学生提供完善自身能力结构并培育输入终身学习意识的跨越专业逻辑的课程,并据此获取相应技能等级证书,实现学习者自主支配学习与教育过程,打造具有广泛适应性、终身成长性和个体独特性的成长路径。
(二)承认差异,支持职业人才的个性发展和多元发展
全人发展并不是每个智能领域都按照最高要求来开发,而是每个领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承认差异指的是破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学习者创新能力、创新智慧、合作能力等方面发展的问题,强调教学过程回到学习者本身,承认学习者个体差异,强调学习者自我价值的实现,注重依据学习者天性和内在需求开展人才培养。不同学习者在不同智力领域的表现是有差异的,学习者需要在达到一定标准的前提下,找到个体提升的领域,比如,汽车营销专业学生在掌握汽车运行上有特有的兴趣和能力,要支持学习者获取汽车维修等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再比如,汽车营销的学习者有表演方面的天赋,要支持学习者通过获取表演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支持其在汽车营销直播等岗位上发展。另外,还要改变教学方式。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不同,职业教育的学习者需要强调具身体验,从操作中去学习,在实训场地、实习场地中去学习,强调整合资源的任务构建比单调的知识学习会更加支持学习者成长。1+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强化不同学习者的支持体系和制度构建,形成跨领域、复合性、层次交错的多元体系,支持不同基础、风格、能力倾向的学习者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
(三)拓展发展路径,支持培养方法的灵活多样与选择差异
1+X证书制度给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的核心思想就是灵活性,体现为学习者学习场所选择的灵活、学习内容组合的灵活、学习评价体系的多元构建。在学习场所选择上,1+X证书制度支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参与,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支持学校在承担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有效拓展了学习者的学习通道,扩大了学习者知识的来源。在学习内容上,职业学历教育强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融入,强调与社会接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融入,强调职业素养的建构。同时,由于1+X证书制度支持学习者灵活选择模块,开展基于模块的技能等级考核,学习者可以跨专业、跨专业群甚至是跨专业领域开展学习,也可以跨层次学习。在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上,1+X证书制度不仅支持学历教育强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质等效,同时也支持企业等参与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评价,并且评价对象也从传统的职业教育学生拓展为职业教育的所有参与者,这种转变增强了职业教育系统的灵活性。因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强调参与方式的灵活性、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灵活性、基本学制的灵活性等,同时还需要从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学习资源等方面全面支持学习者自主开展学习,支持更多的校企合作伙伴,开发更多的学习实习基地,拓展学习者的学习场所和发展路径。
(四)摆脱“纸笔评价桎梏”,引导教学过程关注职业复杂任务
教育受评价标准的引导,也受评价方式的引导。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评价过程中还受“纸笔桎梏”,也就是评价方式上没有摆脱传统的路径依赖,难以真正评价学习者的技能形成水平。1+X证书制度将评价标准定为学习者的技能层次,是按照典型任务为评价目标开展的学习者技能获取层次上的评价,传统的“纸笔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松动,在近期开展的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过程中,遴选试点组织的条件设置了“工位、设备”等方面的要求,说明越来越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开始引入能力评价模式。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关注整合性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对接企业新技术、新工业、新流程所形成的真实任务;在方式的选择上,对接企业生产所面对的复杂真实任务,按照任务组织、设计、开展和评价的方式,对学习者能力形成过程性的锻炼;支持学习者协同学习共同体,整合各类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将1+X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36期)
关注公众号看专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