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历史45–金和米恩
上篇《女权运动》里面咱们说到妇女为权力进行的斗争,本篇说说加拿大政坛上的变化。
1919年劳雷尔去世,威廉·莱昂·麦肯齐·金(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成为新的自由党领袖。您说金是姓,名字威廉·莱昂·麦肯齐……,不就是历史上那个大“反贼”的名字吗?没错儿,这位金就是1837年领导了上加拿大叛乱的威廉·莱昂·麦肯齐的外孙,忘了那回事儿的请回头去看看《上加拿大叛乱》。麦肯齐·金可谓大知识分子,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学历:入读多伦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学习后,又进入哈佛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厉害吧?
1908年的时候金就应劳雷尔之邀担任了劳雷尔内阁的劳工部长,1911年自由党竞选失败后,金暂时离开政界去研究劳资关系。曾经有一段时间金是以善于同工人谈判而得名的,号称“谈判专家”,连洛克菲勒都要高薪聘请他出面去跟工会斡旋,他还写过一本书叫做《工业和人类》(Industry and Humanity)。
麦肯齐·金在写作
1920年总理罗伯特·博登退休,接替他保守党领袖和联合政府总理职位的是亚瑟·米恩(Arthur Meighen)。米恩在此之前的1917年曾任博登政府的内政部长,其间努力促使议会通过战时选举法,剥夺了1902年后来自敌对国家移民的选举权。米恩还是起草1917年的《征兵法》和1919年镇压温尼伯大罢工的人,因此米恩继承了总理这一职位的同时也继承了这一届政府的很多“遗产”,接下来的加拿大政坛就是米恩跟金两个人之间的“战斗”了。
有意思的是,这俩人是多大校友,然而同学之谊在他俩人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两人从大学时代就开始了掐架。在议会里米恩对金的鄙视是掩饰不住的,米恩说金是“加拿大政坛上有史以来最卑鄙的骗子”,金说米恩是“最尖酸最刻薄的那类政客”。
相对来说跟孤傲强硬的米恩不同,金是一个善于妥协的人,这让米恩容易成为孤家寡人,而金更能团结大多数。
除了保守党和自由党这两大政党,这期间地方上其它政党也成长起来。当工人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农民们也对当时的政治形态不满意。保守党的保护政策反对自由贸易,伤害的是谁呢?不就是西部的农民吗?前文《一战结束》里面咱们还提到过,农民们不想让自己的子弟去当兵,对政府一开始答应不征兵,后来又开始征兵的做法颇有怨言。
另外战后初期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发展,影响到了农民们的生活方式。年轻人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讨生活,农民们劳作得很辛苦而收入却很低。生于安大略省的一个小村庄的女教师艾格尼丝·麦克菲尔(Agnes Macphail)话,代表了农民的普遍看法:农民一天忙忙碌碌12个小时,却要养活一天只干8个小时的城里人,有些人还说这是公平交易。
像温尼伯的工人一样,安大略省的农民们也组织起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成立了安大略农民联合会(United Farmer of Ontario),跟控制小麦价格的商人做斗争,进而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1919年在安大略省的选举中获得了胜利。随后这个浪潮蔓延到了西部,阿尔伯塔省也成立了阿尔伯塔农民联合会,1921年阿尔伯塔省选举中,农民联合会击败自由党取得执政地位。农民运动在联邦层面上的结果,就是1919年汤马斯·克里勒(Thomas Crerar)主持建立的进步党。
1921年众叛亲离的米恩在选举中大败,说众叛亲离是因为连他自己的保守党内都有人反对他。金领导下的自由党赢得了议会235个席位中的118个,刚刚好够多数。新组建的进步党获得58个席位一跃成为了国会中的第二大党,而保守党才有49席,这次选举标志着过去的两党政治作古。
新成立的进步党赢得足够多的席位,成为官方反对党。不过进步党不愿意当官方反对党,他们认为每一位党员、议员,都应该代表各自选区的利益,而不应该拉帮结派,于是放弃了官方反对党的地位,让保守党的米恩可以以反对党领袖的身份,继续跟金作对。
1926年大选米恩的保守党卷土重来获得了议会最多议席,但还是没能取得多数,这就给了金以可乘之机。按照要求,执政的党必须占有议会半数以上的席位,如果没能取得半数,就要跟另一个党联合起来凑够半数方可执政。这次选举中进步党虽然退步了不少,但还是拿下了余下的选票,于是金拉拢进步党拼凑出一个自由党进步党联盟,保住了执政地位。严格说来这届政府不能算是联合政府,因为金在内阁中没有给进步党一个位子。
自由党保住执政地位没多久就在1926年这一年,海关爆出了一个违禁卖酒收回扣的丑闻,矛头直指自由党。面对国会的公开造反,金赶紧找到总督朱利安·宾(Julian Byng),请求总督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宾总督拒绝了,选举这才过去刚刚八个月,选什么选?瞎折腾!你要干不了我请米恩组阁,不管怎么说,保守党获得的席位比你自由党多。
金:“#%……%&*……%”
!?还带这样玩的?你总督不就是个橡皮图章吗?不是政府说啥你就得做啥吗?走着瞧,于是自由党和进步党占多数的议会通过了对亚瑟·米恩政府的不信任案,脆弱的米恩政府三天就倒了台,选举还得重新再来。
这次选举金大打悲情牌,指责宾总督粗暴“干涉”加拿大的立法程序,说宾打算开历史倒车回到过去殖民地的状态,让加拿大人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总督本该就是个象征性的职位。金的话说到选民的心坎上了,海关丑闻迅速被选民忘到脑后,金一下子获得了足够多的票数,第一次在席位上还有了富余。
米恩则大丢其脸,连累得宾这位维米岭上的战争英雄也遭到诽谤中伤。加拿大的政治独立再一次得以确立,用一种低劣的手段获得确立。但是潜规则定下来了,作为皇家代表的总督只是一个象征,没有权力说不。
金和宾的这个争执在历史上被称为“金-宾事件”(King–Byng Affair),也有人叫它“宪法危机”(Constitutional Crisis)。金做得对吗?或者宾是正确的?就算在今天也有不同意见。历史学家通常同情宾,其实宾从宪法上讲有权力拒绝金的要求,但是从道义上讲却不应该,很拧巴不是?
这段时间尽管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农民运动层出不穷,但是有一个团体始终没有涉及到,这就是印第安人。加拿大那时候的《印第安法案》(Indian Act)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完全同化土著民族,消灭土著人的语言、生活方式、思想和文化,让他们融入到加拿大主流社会中来,政府管这叫做“解放”。
在金当政期间负责管理印第安事物的是邓肯·坎贝尔·斯科特(Duncan Campbell Scott),其实斯科特在金上台之前就管着这件事,从1913年一直干到1932年。有人说这位斯科特是加拿大有史以来最大的伪君子,理由是作为一个诗人,他为“消失的印第安人”写出伤感、哀痛的挽歌,为印第安人的宿命而惋惜。而作为一个官僚,他又毫不犹豫地为印第安人的消失加了一把力。
“印第安人自身并没有要求土地的权力,他们就是一群未开化的人,不能作为签约或者谈判的对手。”斯科特在早年解读政策的时候这样说。
斯科特的政策是努力直到“一个印第安人都不剩”,当然这不是说要搞大屠杀搞种族灭绝,而是说要让印第安人摆脱那种“愚昧落后”的生活方式,让“主流社会”把所有的印第安人同化掉。为此他试图立法禁止“愚昧的”舞蹈和仪式,对离开保留地还穿着传统服装的印第安人处以严厉的罚款。
1927年斯科特推动《印第安法案》做出修改,立法禁止印第安人成立政治组织,禁止他们未经政府允许募集资金。一位一战的莫霍克老兵弗雷德里克·乐福特(Frederick Loft,印第安名Onondeyoh)做出反抗,组织了一个全国性的印第安人联盟,要求加拿大政府给予印第安人选举权,还有支配保留地财产和资金的更大权力。政府指责他们“寻衅滋事”,乐福特被监控起来,他建立的组织也被宣布为非法组织。
土著加拿大人直到1960年才获得投票权,在妇女获得投票权40多年以后。
一战过后的二十年代也是移民大量涌入的年代,移民大都经由哈利法克斯的那个21号码头(Pier 21)进入加拿大,就是那个大仓库一样的房子。从1928年到1971年,有一千五百万人从这里登陆加拿大,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新移民提供帮助。曾经有一艘船带来的数百名旅客,说着32种不同的语言,这些移民给加拿大的面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有几千儿童从英国疏散过来,战后5万“战争新娘”也经此而来,这些战争新娘就是那些嫁给加拿大军人的欧洲妇女。一位新娘从21号码头下船乘火车去往温哥华,这一路旅行长得简直让她崩溃,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看到一片辽阔无际的水面她说:哎呀,终于到了我的目的地看到太平洋了。列车员说女士,这不是太平洋,这是安大略湖……
1950年代又有大量的匈牙利难民逃难而来,35,000多人涌入加拿大,一半经由21号码头入境。
随着喷气客机时代的到来,1960年代越来越多的移民通过空中来到加拿大,21号码头开始空落起来。
有意思的是,最后一个来到21号码头的大型团体却是乘飞机来的,飞机降落在哈利法克斯机场,然后大巴车把人拉到21号码头办理入境手续。
1971年21号码头正式关闭,这个当年加拿大最主要的入境关口开始破败,1990年代21号码头被修葺一新辟为博物馆,感兴趣的同学参观哈利法克斯的时候可以顺便去看看,那里有一节一节的火车车厢,你可以坐里面倾听移民讲他们的故事……
金拿回了总理的职位,接下来的执政道路是否会一帆风顺呢?请看下篇《大萧条》。
更多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