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蒸的豆沙包 作者/大千世界
【总第302 期】
特约顾问
李清湖(北镇市平安协会会长)
王桂兰(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邵萍(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妈妈蒸的豆沙包
作者/大千世界
妈妈的腿没有摔伤那会儿,每年一进腊月门,爸爸便从集市上购买5斤红小豆,到家后妈妈便烧水开烀这红小豆,烀的很乱很乱以后,用饭勺捣碎,然后用纱布将红豆皮过滤,把滤后的红豆皮倒掉,剩下的便用锅慢火烘干,倒入一些红糖或白糖,过去都用红糖,也买不起白糖,便形成了豆沙。出锅以后,妈妈开始和面,和完面要在炕头发上一个晚上。第二天,面发好了,妈妈便开始揉面,蒸豆沙包。实际上就是馒头有馅,有时豆沙放到一边凉快的时候,我和妹妹弟弟就偷摸地喃上几口,那感觉就是一个甜。经过妈妈一个小时左右的劳动,一锅锅热气腾腾白豆沙包出锅了。有的豆沙包还蒸开了口,等到这个时候,妈妈总感觉自己丢手艺了,笑呵呵地说:“豆包开口笑,福祐老和少。”蒸出来的豆沙包除留出当天的午饭或晚饭后,一般都装到屋外的大缸里,留着春节期间不方便做饭,或来客人时用,这一习俗妈妈一直坚持了三十年。
这一习惯是不是缘于我,总也没问妈妈,但我感觉到了。一九七四年寒假,也就是我们家盖完房子的第二年,妈妈带我和妹妹弟弟又去黑龙江省姥姥家猫冬,因为当时的家庭条件非常不好,这一个寒假可以省下不少粮食,这时的五姨家已经从下放的南林村搬回了双鸭山市,因为去双鸭山市的交通不太方便,都讲捎脚。当时五姨父的办事能力比较强,我和妈妈分两批去五姨家,我和老姨先到的五姨家,到五姨家的第一顿饭,是五姨父的母亲我叫姑姥蒸的豆沙包,大骨头粉条炖酸菜,上桌后,我先咬一大口豆沙包,夹了一口粉条,因为到嘴里的豆沙很干,一下子就把我噎住了,咽不下去,吐不出来,五姨见状,忙说,快喝口汤,随后递给我一把汤勺,老姨坐在我旁边,看到我的窘相,先是笑了,随后,泪水夺目而出,当时年纪也小,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噎住了,老姨为什么哭了。当妈妈和妹妹弟弟也来到五姨家后,老姨问我妈:“六姐,你们在辽宁生活这么苦啊。孩子们连粉条都吃不着啊?”然后和妈妈学了我的吃豆母包的窘相,妈妈听后嚅嚅地说,不苦,不苦,然后沉默了许久,许久。
从姥姥家回来以后,尽管生活还不怎么富裕,不管怎么忙,可一进腊月,妈妈总是蒸许多豆沙包,一直到2007年夏季,一次意外交通事故,让妈妈致残,她再也不能下厨了。
十多年没有吃到妈妈蒸的豆沙包了,也买过几次豆沙包,也尝试买过豆沙像妈妈那样做过几次豆沙包,但都没有妈妈做的好吃,没有妈妈做的香甜,总感觉缺少什么?缺什么呢?那就是妈妈的爱!
请画作作者告知姓名,谢谢!
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顾问简介】
汪毓铎,男,1960年8月生,1979年7月毕业于北镇高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硕导。九三社员。大连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毕业,主要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方面的教科研工作,任职以来,发表SCI、EI、中文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等学术论文近30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10余篇,编写出版教材5部,主持完成或参加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拥有专利两项。
刘兴龙,男,满族,1960年11月生,大学学历,文学学士学位,现任市委宣传部学习室主任。从事宣传工作近30年,爱好文学创作,许多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作品在锦州日报、关外文学、满族文学、中国妇女报等媒体发表。《中国船》、《亲情》等作品荣获锦州市国庆征文一等奖,全国青春文学征文、屈原杯征文优秀奖。现为北镇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主 管
庞凯
总编
程占全
业务总管:晴耕雨读 阿敬
编辑制作:程思 艳玲 孙静
演播团队:晴耕雨读 郭战 成功 百惠 阿敬 月华如练 王丽光
图片提供:贾辉 田文阁 厚德载物 凤展翅 喜盈门 于迁等
宣传推广:心本然
北镇广播电视台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往期精彩回顾
▏王立光作品欣赏
| 徐家林作品欣赏
▏张利杰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