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摆摊是在向市场和草根致敬

摆摊,是中国经济在现阶段最真实的底色。挺好的,求真务实,接地气,好好挣钱,凭本事挣钱,好好活着,享受这人间烟火气,光荣啊。
作者 | 今纶
这几天,“摆摊”成了热词,当然,也有人对此表示鄙视——“打死我也不会去摆摊”。
其实,对于所有的摆摊人来说,你用段子、漫画来揶揄也罢,你鄙视也罢,他们在大概率上都要继续摆摊,对于他们来说:“摆摊”不是生活方式,而是生活所迫。
而且,随着各种情况越来越复杂,可能摆摊的人会越来越多。
摆摊,是中国经济在现阶段最真实的底色。挺好的,求真务实,接地气,好好挣钱,凭本事挣钱,好好活着,享受这人间烟火气,光荣啊。

如何在摆摊圈“C位出道”?

从微观层面来看,对于资深摆摊人来说,不存在心理建设的问题。但是对于那些突然失去了办公室、空调房的白领甚至金领来说,摆摊的确需要心理建设。
拎上麻布袋出门,和拎上山寨LV出门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你可以戴上帽子、墨镜,可以挑相对偏僻的路线直奔目的地。到了目的地,比如某某公园门口,这个时候一定要挑一个好位置,因为合法挣钱是不丢人的,你甚至可以冲着旁边的城管笑一笑,你们现在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就是他昨天电话邀请你来出摊的。
时代不同了,出摊也有邀请级待遇了。是不是觉得很魔幻?
如何在摆摊圈“C位出道”?品质、服务、品牌都很重要。千万不要小看”摆摊”,它极有可能是你东山再起的起点,摆摊不过是一个磨炼心智的地方。
品质就是指在同级别产品里面,你一定要选真货,选最好的。逛摊儿的人多数不是一次性消费,而很有可能是高频消费,尤其是餐饮类。千万不要买品质不好的肉,千万不要用潲水油,时间会回报你,日子长了,你会发现客人越来越多,因为谁都不是傻子啊。
服务是指摊主虽然身在街边,但是一定要对顾客有春天般的温暖,要提供宾至如归的感受,而且互联网揽客的手段一定要上,该加微信就加微信,该建群就建群,该群发优惠信息一定要群发。偶尔赊账,抹个零头,请个客,都是摊主服务必备,要的就是一个顾客内心温暖。
品牌是指你在摆摊圈一定要有自己的标签,比如“城隍庙第一串”、“某公园凉皮王”……这个标签贴好之后,要不断强化它,而且是通过互联网强化:直播一定要有,精心录制的短视频一周要有好几个,没事的时候就群发各平台,有事的时候就忙着收钱。
摆摊,不是长久之计,不过,摆摊的时间不能浪费,必须全方位打造你的个人品牌,这不是开玩笑。
从摆摊出发,已经跑出了很多大佬:马云、柳传志、宗庆后都曾摆摊,关键是不能一辈子摆摊。万一哪天风向又变了呢?

尊重草根蓬勃创造力是明智之举

从宏观层面来看,回到现实,重视摆摊,给摆摊以宽容度,值得点赞。
某些声音从喧嚣回复平静,从泡沫复归波澜不惊,似有某种宿命。
民间的活力、民间的生存模块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在奔腾,给它们空间、政策,让它们去奋力生长,其实是中国改开四十多年取得成绩的“密码”之一。
如今重拾这一“密码”,激活民间智慧、力量,尊重草根蓬勃的创造力与生命力,虽是无奈之举,又何尝不是因应形势的明智之举?
既然“六亿人月入千元”以及“人均年收入三万元”是现实,我们就承认这个现实,从修复经济的最小细胞做起,相信中国人的顽强生命力和韧劲。
小处入手,低处入手,以“活下来”为第一追求,看似很low,实际上是积攒实力,捍卫个体的尊严。
搬砖者,把每一块砖砌好;摆摊者,把每一位顾客伺候好……人在干活,货如轮转,金钱无眠,这就是工作,这也是真实的中国。
曾经的豪情万丈暂时消隐,曾经的慷慨激昂悄然隐退,曾经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已经变成粗茶淡饭,只是说明我们在某些阶段跑得太快。
现在如股市K线图一样回补缺口,积蓄力量,修补软肋,打好基础,终有一天会赢得云开雾散。
再进一步而言,我们乐见民间力量、市场力量、草根力量被呼唤、被需要,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实实在在离不开这些因素,轨道不可偏离。
摆摊是一种最草根的创业方式。不过,从南到北,从中国到世界,它都是一种极具标志性意义的存在,是活力的象征,是市场化的一个别具特色的符号。
如果一个城市没有摆摊者,城市的活力和治理能力则值得质疑。
摆摊,于个人而言是生存、生活,于宏观层面而言,则是修补、休养以及“回血”。
当摆摊神车开始被热议,当摆摊概念股开始上涨,我们大可一笑了之。我们要关注的是:那些在街头巷尾摆摊的人,他们过得好吗?他们的生意是不是一天天好起来?他们的笑容是不是一天天多起来?
因为他们和我们就是国家,国家就是他们和我们。
所以,希望大家都能越来越好,艰难少一些,痛苦少一些,日子舒适一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穷极一切智慧、力量与资源,慢慢熬,携手向前,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好物推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