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舍千万营收直扑线上:复旦高材生郑文丞的在线教育“经”|对话

目光长远、行为果敢,用来形容今天的主人公是再恰当不过了。

  

创业四年后,他的公司年平均营收达上千万,净利润高达40%;2013年前后,同类业务线上发展的风生水起,但普遍面临着盈利难的问题,整个行业都是蒙头往前冲,2014年,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砍掉营收业务,一头扎进线上。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能实现千万级的营收实属不易,如今转型走向一个大家都还在摸索的线上模式,可能将会面临很多未知与挑战,您看中的是什么,后悔吗?”

  

“之所以丢弃全部线下去破釜沉舟做线上,就是怕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心存侥幸去看以前的,所以断了一切的后路,只往前走。”郑文丞说。

采访:岳寒

撰稿:任倩

一鸣网 M-show

海风教育的诞生之路

2010年左右,创业远没有如今这么火热,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找一个“铁饭碗”才算是走上正道。尤其对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

  

六年前郑文丞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以应届生的身份走向了创业这条大多数人眼中的“歪路”,而他所盯上的是自主招生培训。

  

之所以选择在自主招生领域做培训,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使然,第一个是他自己的经历,第二个是他1500美元的一次环美旅行。

  

2007年,郑文丞以自主招生的方式考入复旦大学,所以,他作为过来人对自主招生算得上是“轻车熟路”。

  

大学三年级,郑文丞获得了前往美国伯克利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习期结束后,郑文丞计划利用签证最后一个月有效期一个人周游美国,拿着1500美元走遍美国30个州,他在东海岸的纽约迎接新年,也在西海岸被硅谷的创业氛围感染。硅谷这个创新的天堂,那些年轻的创业者对于职业规划的独到见解身上震撼了郑文丞,于是这个创业的年头开始萌芽。

  

他好好理清了自己的思绪以及创业方向。结合自身经历让他看到了这一块市场的空缺,郑文丞决定以此作为为切入点。2010年4月,郑文丞回国当即组建团队,在张江孵化器的一个办公室内,成立了全国首家针对自主招生的辅导机构——海风教育。

  

“做学术或者朝九晚五的生活好像都不是我想要的,只有创业才能让我产生激情。”

  

“这个细分领域足够细,很多大的机构并没有看上眼。”

  

数据显示,全国近百来所985/211学校绝大部分都有自主招生面试,每年以自主招生形式录取的考生大约在1.5万人,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大约为20万人。

  

与此同时,这一细分领域的“无人问津”也导致了信息的极度不对称,而众所周知,互联网在改造传统行业的历程中,因为信息差而造就了一批有一批的企业崛起。所以面对自主招生这一信息极度不对称,需求旺盛的行业,海风教育要赚钱或许真不难,但无法规模化,却是实实在在的硬伤。

海风教育的三次转型

海风教育做了长达三年的线下经营,在当时实现了平均全年近千万的收入,净利润更是达到40%左右。

  

很快,郑文丞也感受到了线下培训的弊端所在,首先,就是低频,过了考试季,资源也被大量闲置,其次,要做大规模并不容易,重资产的运作,并不是这个时代的趋势。

  

于是,海风教育开始拓展相关领域,比如出国留学,逐渐的,海风教育也从自主招生培训慢慢的向文化课辅导演进。

  

这样的业务拓展,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频问题,但是如何做大,依然是令郑文丞头疼的地方。

  

时至2013年底至2014年初,互联网教育的大热,让郑文丞看到了机会。

  

或许在大多数人眼里,在这种趋势下,海风教育无疑走一条“线上线下”并进的路线,但是并没有。

  

在2014年下半年,海风教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割舍千万级的营收,砍掉全部线下业务,全面转至线上。

  

转型后,郑文丞预期线上线下过渡的过程会较为漫长,预估一个季度约有20%学生会选择线上课程。然而,实际情况是,当年9月,选择线上课程的学生比例竟高达70-80%。

  

郑文丞说:“自主招生只是教育市场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线下授课也是到达非常有限、效率又很低下的一种教学方式。教育行业规模大,分散度高、增速快,而教育资源的分配因地域差异、时空限制、师资配备等因素都会产生不平衡,互联网时代到来,每一位学生都有权利享受到先进、公平、高效且低成本的教育资源。”

  

同年,海风教育获得来自盛大资本的 600 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在资本的助力下,把业务内容扩展到学科培优和升学辅导两大板块。目前海风教育团队中有超过100位全职资深教师和近200位兼职老师共同负责教学、教研工作。

  

但中小学生线上辅导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为中小学生本身具有特殊性,他们属于缺乏自控力的一个群体,升学的内容比较枯燥,而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这三样放在一起,若再没有一个很好的的模式,或者说不加监管的话,局面会惨不忍睹。这也是为何海风教育从2012年起就在考虑转型线上,却迟迟没有动作的原因。

  

互联网教育的前辈都没有成功,都没有从这个坑里跳出来。海风教育的快速转型,也正是郑文丞找到了跳出来的方法——真人一对一模式。

  

加上传统线下教育的弊端和局限性,也坚实了郑文丞的判断。“家长并不是把孩子交给互联网本身,而是交给网络对面的一个老师。

  

点对点的教学过程当中,一方面是一个强交互的过程,另一方面,这个过程中是可以很好的把握学生的专注度。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时间有效率大幅度的提升,砍掉了学生家长老师各方来回通勤的时间,节约了场地成本。打破了传统线下场地成本高、管理成本高、利用率小的限制。

  

于是就有了现在海风教育的成熟模式,采用在线真人一对一辅导,针对中小学生各科目进行课外培训。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特殊节点,还有专项升学辅导培训。

  

“其实转型本身就是破釜沉舟。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摸索,脚踏实地的经营,让用户相信线上的这种模式。”

  

另外,在没有口碑的情况下,让很多家长去相信互联网,去体验。

  

之所以丢弃全部线下去破釜沉舟做线上,就是怕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心存侥幸去看以前的,所以断了一切的后路,只往前走。”郑文丞说。

未来互联网将带给教育更多改变

今年7月,海风教育已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沪江投资旗下专注中早期教育项目的互桂基金,这也是沪江公开的第一起国内投资,显然,除了资本层面,海风教育未来也将在沪江资源的助力下发生更多的可能性。

  

海风将中小学生所需学习知识点从入门到自招竞赛等级的超纲难度全部汇总成,并将每一个大知识点再细分切割为多个细胞单元,形成了网格化的知识体系。目前,海风教育做了标准化的教学流程,学科一对一辅导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核心关切,根据学生目标和个人水平,用针对性的课程、适合的老师、高效的授课形式为学生提供1对1辅导。

  

海风不仅为学生提供高效率的课上辅导,更推出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来确保最终的学习成效,为每一个学院都配备了专属的助教,提供学习管家服务。专属助教将随时为学生和家长解疑答惑,同时定期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向老师反馈,协助老师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案。

  

这么去做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在保证教学的水平的前提下也更好的贴切了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保持了老师教学水平的依惯性、稳定性。

  

对于网络直播实时性这个缺陷,郑文丞表示每一节课都是有视频和录音管理的,若有什么难点,可以反复的去回头点击视频来观看,而且系统会自动根据数据的分析判断学生的弱项来推荐题库,这种形态是线下不肯能想象的,只能利用互联网来体现。

  

从线下到线上的飞跃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更多的是去颠覆传统教育的弊端,以最小的预算得到最大的回报,无论是对于教育机构还是学习者而言。郑文丞说:“‘在线教育’的优势并不仅仅是跨越时空障碍,互联网可以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改变还有很多。”

 ◆  ◆

从一线从业者读懂产业趋势,一鸣网让发生的发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