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奖·自娱自乐的游戏(旧文)
近几年出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诗歌奖,有地方性的,也有冠以“国际”名头的。而几乎每一个诗歌奖的设立,都在自己的设奖缘起中,振振有词地,甚至是夸张地表明,自己设立的诗歌奖,以及评奖是出于对诗的关心的热爱,希望通过设立奖项,用发放高额奖金来推动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让那些真正勤奋的优秀诗人,从默默无闻的写作和艰难的生存状态中,站到大众的关注中来,并进而激发整个社会关心诗歌、阅读诗歌的热情。如果仅仅从那些一个比一个写得冠冕堂皇的设奖宣言,一个比一个搞得声势浩大的授奖仪式,以及写得比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还要漂亮的获奖理由和得奖答谢词来看,中国当代诗歌场域真的已经成为创作成绩非凡,写诗的人众多的热闹非凡的场所,那些得到奖项的诗人自然也是写出了不起的诗篇,能够令人尊敬的写作者。只是情况似乎又不是这样,尽管产生了那么多名目繁多,说辞各异的诗歌奖项,得奖的诗人一年总有那么几个,甚至几十上百个,但却没有任何一个诗歌奖的设立,和最后的评奖结果赢得了人们众口一致的认同。而且情况还经常是评奖结果一公布出来,马上会引起激烈的批评,甚至是辱骂的声音。以至于让人感到事情常常到了后来,评奖作为一件事最终褪变成一场场让人看了闹心的荒唐剧。
为什么事情会出现如此局面,当代中国诗歌的评选为什么不能像我们了解到的国外的一些诗歌奖,譬如英国的艾略特诗歌奖,美国的国会诗歌奖,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诗歌奖那样,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当然,也不是绝对没有异议)?很多人认为,结局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这些诗歌奖的设立缺少权威性,和公信力。而多数的情况下,不过是某些人——发了财的昔日诗人,或赚了钱突然想成为诗人的人,或者某个与诗有关的机构搞到了一笔钱,再或者某地政府为了宣传经济,用曾经出生或在当地生活过的古代伟大诗人为幌子,于是组织一拨人当评委,搞出一个名目便开始评奖。这种情况下,一些奖项的设立让人感到动机暧昧,非常轻率,甚至具有明显地想当然色彩。这样的认为到底对不对,是不是准确地说明了奖项设立的真正性质,虽然不能一概这样认为,但从简单的表象看,似乎这样判定也不算太离谱。当然,如果更深入一步来看,我们还是能够发现让人深思的东西。在如此众多的诗歌奖项的设立中,其实隐含着这样的几种心理:一、崇名心理;二、自我权威化;三、小圈子意识。
熟悉中国当代诗的人都知道,混乱,是如今这一领域里最主要的特征。而造成混乱的原因是,近几十年来整个中国社会基本价值观、道德感的缺失,影响到了对文学的认识,造成了诗歌标准混乱。更由于网络的兴起,使得中国当代诗歌写作场域早已成为大量选择诗歌写作的人,以想当然地方式发泄自己对诗的认识的场所。在这种情势下,呈现出来的更多地不是写作本身,而是对写作观念的阐述,以及对自我写作意义的夸张肯定,落实到具体诗歌作品的生成上则是大量的犹如渲泻似的胡涂乱写出现。以至于让人看到的情况是,中国诗歌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出现过那么多关于诗的说法,也从来没有出现过那么多写作者的小团体,和那么多不能称为诗歌的诗歌。而且,不管是关于诗的说法还是小团体,都让人感到带有明显的宗派色彩,作品本身则具有相互模仿、彼此雷同的面目,相互吹捧更是成为彼此间的日课。从而让人看到,好像写作已经不是写作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了,而是一场场相互支撑的游戏和相互对抗的竞技。而且这种游戏和竞技还很像不同物种的比赛,譬如马在与牛比赛,老虎与犀牛在角力。
说实话,在这样的背景下设立诗歌奖是尴尬的。尴尬的原因在于,尽管那些设立诗歌奖的人,因为有权力制度、经济势力作为支撑,以为自己能够面对中国当代诗发表具有权威价值的意见,但是,由于他们自身的权威性就非常暧昧,甚至滑稽,因此就算构成某一个诗歌奖的评审团体中的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有一定知名度,为诗歌领域的多数人知晓,那也是由于其他的因素在发生作用,其为人知晓亦并非因为具有面对诗歌做出价值判定的能力。而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别的什么,而在于面对当代诗做出评价时,人们已经很难从价值取向上获得对诗的一致认识。在没有一致认识的诗歌环境中还要做建立一致认识的事,怎么可能成功?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权力和经济支撑下的个人意见的利益表达。这样一来,无法确立标准,无法赢得权威性便成为大多数诗歌奖项的真实写照。问题是,如果设奖者承认自己参与的评奖是个人认识的表达那也好办,人们自然不会更多地说什么。但是,现在出现的情况恰恰是众多的设奖者并不愿意这样看,他们仍然希望人们承认他们所做的一切是站在对诗的发展负责,是公允和权威性的立场上的。
也许我们没有必要去怀疑这一点:一些设立诗歌奖并参与评奖的人都很严肃,而且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表现的刹有介事,他们的确以为自己是在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实事,只是如今的事实是:面对诗没有基本说法,人们对诗的认识完全由自己的兴趣做决定,那些已经赢得很大知名度的诗人的写作,也只能在好坏两极中由人议论的现实环境中,所谓的公允,本身已变得类似于神话。更何况不少情况下,现实中的各种力量还在牵扯着只要带有利益色彩的诗歌活动。在这样的情形下,评奖不是一厢情愿,不是一种被变味了的游戏又能是什么?而正是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了设立诗歌奖的悲剧色彩,除了为中国当代诗坛表面上增添一点热闹的气氛,浪费了设立奖项的人的钱财外(当然,也许他们并不觉得是浪费),能够带给人的,只是参与评奖的人的虚荣心,并不能真正起到促进中国当代诗发展的作用,反而更加推波助澜地加剧了浮躁情绪在不少写诗人心中的泛滥,同时亦证明了一个时代的诗的存在,从来不是依靠外力推动的,其成就来自于写作者对作为人类精神生活方式的诗与时代关系的全面认识。而认识到什么程度,写作才能进行到什么程度。
20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