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 | 温煦升发少阳法治疗慢性肝炎

中医书友会第 1871 期

I导读:“慢性肝炎往往以‘肝郁’为主要表现,肝所以成郁,必有其致郁之因”。本文深入分析肝条达疏泄的相关机制,详细介绍相应临床重要指征和用药经验,希望通过本文,我们对温煦升发少阳之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治疗慢性肝炎中,有更准确的治疗思路。

温煦升发少阳治疗慢性肝炎

作者/田淑霄、李士懋

慢性肝炎往往以“肝郁”为主要表现。肝所以成郁,必有其致郁之因,当求其所因而治之,其郁自解。

究其原因固多,治法亦纷呈,或疏或泄、或补或柔,已有很多著述及报导论及,兹不赘述。但以温煦升发少阳之气的方法治疗慢性肝炎者,尚少涉猎,兹就个人一隅之见略陈于下。

对于肝胆的特性,经典著作中有许多精湛的论述。《素问·气交变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其气为柔,其藏在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

这些经文的论述,说明风木的基本属性是温和舒发,敷布荣泽,启陈致新,藏之于肝。肝胆皆属风木,皆通于春生升发的少阳之气,因而肝胆的这些属性,对人体生命活动极关重要。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又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人体气机的这种升降出入的功能,皆赖肝胆春升之气的升发疏泄,才能生生不已,推陈致新。脾得木而化生,心得木而畅达,肺得木而舒启,肾得木而蛰藏。故《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

肝木能条达疏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阳气的温煦;一是阴血的涵养。

肝体阴而用阳,木得水而荣,故滋水涵木,补肝之体,为人所熟知,临症亦广泛应用。然“木曰敷和”,察少阳春生之气而生发,若木无阳气之温煦,则失其敷和之性,亦郁而不达,致升降息、出入废,制化乖戾,诸症丛生。欲木能条达疏泄,补肝之体固属重要,然温煦升发亦不可忽。温煦升发少阳之气,实为治疗慢性肝炎的一个重要法则。

叶天士曰:“治肝之法,无非治用治体二端”。温煦升发少阳之法,适用于肝气虚、肝阳不足而表现为肝用不足者。

余临症常掌握如下使用指征:

①脉弦、或弦数、或弦滑、或弦缓、或弦大、弦细等,必沉取无力。沉而无力者以虚论。若浮取不见,而沉取方得,见沉弦无力或沉细无力等,则未必定虚,或因湿阻,或因气滞,或因血瘀等皆可见之,当结合其他表现以定虚实。

②舌胖淡有痕,或淡暗,或淡红。即使不淡,亦不能红绛干敛。苔白滑、白腻、或腻而浮黄,此黄须浮而无根,此种黄苔不以热看,仍须温煦升发。

③面色㿠白,或晦滞,或萎黄。

④症见头晕倦怠,精神不振,四肢酸困,脘腹胀满,嗳逆恶心,食欲不振,胁肋胀痛,大便或溏、或不爽等。上述见症,皆肝失温煦,清阳不升,疏泄不及所致。当以温煦升发少阳之法治之,以益肝之用。

临症之时,上述症状未必全具,只要脉沉取无力,舌质较淡,又兼有头晕无力,脘满胁胀等二三症,即可用之。

常用药物有:

炮附子、桂枝、巴戟天、仙灵脾、黄芪、党参、茯苓、白术、柴胡、升麻、当归、川芍等。

用附子其意有四:

①附子辛热,补命门、壮心阳,通行十二经,走而不守。肝胆少阳之气,得心肾阳气之助,则能敷和舒发、疏泄条达。

②附子味辛,辛者可行可散,从风木之性,“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故以附子之辛,助肝木条达之性。

③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阴霾上蔽,反侮清阳。以附子之热,温补心肾之阳,化其阴浊寒凝,离照当空,阴霾自散,阳气可伸,复其升降之序。

④补火以生土,土旺可以制寒水之上侮,可斡旋转物,胃能纳,脾能输,散精于五脏六腑,肝得其荫而用强。

故附子为一味重要药味。

若寒象已显著者,自可放胆使用,或6克9克,甚至可用至15~30克。

若寒象不著时,可佐以栀子。用桂枝,温以启肝阳,辛以扬肝气,且桂枝色赤入肝,而能行血分之滞,疏通通血脉,令肝条达。

巴戟天、仙灵脾,填精益髓壮肾阳,温而不燥,补而不腻,益精强阴而不寒,为温助少阳之佳品。以参芪苓术培土健脾,培土意在荣木。木郁可以导致土郁,但中虚土郁,失其斡旋之力,亦可导致木郁。土旺自可助少阳之气,令肝木条达。

当归、川芍,皆血中气药,能补肝之体,行血之滞,温血之寒,补而不腻。

柴胡、升麻,助少阳升发之性。如有兼证者,随症加减,如兼有湿浊者,佐以二陈、苏梗、藿梗、砂仁、白蔻等;兼有血疾者,佐以赤芍、桃仁、红花等;兼有气滞者,佐以佛手、木香、玫瑰花、代代花等。

总之,以温阳升发为治。此种肝郁,若用寒凉,则伐其始生之阳;若用开破,则耗其生生之气,若用阴柔,则扼其升发之性,皆非所宜。临床因忽略肝禀少阳春生之气而违其敷和之性,致久治不效者,并不罕见,令人扼腕,故表而出之。

医案举隅

赵xx,男,28岁,工人。患肝炎一年半,始终不愈。头晕无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午后为甚,口苦粘腻,口渴咽干,右胁胀痛,劳则加剧。精神负担较重,忧郁寡欢,面色萎黄,脉弦滑沉取濡软,舌质正常,苔白薄腻,中心微黄。

肝肋下2.5厘米,脾肋下2.0厘米。GPT:850单位(正常值为100单位以下),TTT(+++),ZnTT(++),HBsAg阳性。属于肝阳不足,清阳不升,脾郁湿困,予僵蚕8克,柴胡6克,升麻4克,炮附子7克,生芪9克,党参8克,茯苓9克,苍术7克,陈皮8克,苏梗10克,仙灵脾8克,生麦芽15克。

十二剂后,头晕、腹胀、胁痛均减。

复查肝功:GPT:300单位,TTT(+),ZnTT(+)。原方加减,35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唯劳累后右胁尚觉胀痛,无力。肝功两次复查正常,肝肋下1.0厘米,脾肋下0.5厘米。予逍遥丸调理两个月,恢复正常工作。至今已8年,情况良好。

(0)

相关推荐

  • 刘渡舟柴胡鳖甲汤治疗肝脾之积(慢性肝炎肝硬化)医案经验

    李××,男,35岁. 患慢性肝炎已有两载.肝脾肿大且疼,胃脘发胀,嗳气后稍觉舒适,口干咽燥.饮食日渐减少.自述服中药二百余剂,迄无功效.索视其方,厚约一寸,用药皆香燥 理气一辙.其脉左弦细,右弦滑,舌 ...

  • 乙型肝炎 清泄肝胆湿热以治其标

    赵某,男,30岁,公务员. 患者于3年前患乙型肝炎,肝功能长期不正常,纳减,倦怠无力,症情不见好转,形体日趋消瘦.曾在南京.上海等地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遂来求诊. 刻诊:面色晦滞,胁 ...

  • 脉诊笔记(四一)

    弦脉的主要特征是指脉来端直以长,直上下行,状如弓弦.弦脉对脉位,至数没有特定要求,脉位可浮可沉,至数可快可慢.典型的弦脉,脉力当满,张而有力,便也可出现弦而无力的脉.脉本可细,可不细,或大,但是弦脉一 ...

  • 慢性肝炎肝硬化:中医软坚活络,柔肝滋胃治...

    患者冯女士,40岁.患慢性肝炎已有两载.肝脾肿大且疼,胃脘发胀,嗳气后稍觉舒适,口干咽燥.饮食日渐减少.其脉左弦细,右弦滑,舌光红无苔.患者舌红而光.脉又弦细.口咽又干,阴虚乏液昭然若揭.且新病在经, ...

  • 【张琪:护肝汤-慢性肝炎】

    护肝汤:慢性肝炎 疏肝理脾,清热解毒, 用于慢性肝炎,症见胁肋胀满疼痛,五心烦热,肝掌,舌赤,脉弦或弦数等 柴胡20g,白芍30g,枳实15g,甘草15g,白术20g,茯苓20g,黄芪30g,五味子1 ...

  • 【李士懋】温病的治则与治疗

    一.温病的治则 李士懋先生认为,温病的治则就是三个字:清.透.滋. ⑴.清 温病的本质是郁热,既有热邪,就必须清之. 此即"热者寒之"之意. 李氏认为,温病之热邪,有轻重程度之不同 ...

  • 【中医干货】“国医大师”李士懋:温病的治则与治疗

    一.温病的治则 李士懋先生认为,温病的治则就是三个字:清.透.滋. (1)清 温病的本质是郁热,既有热邪,就必须清之. 此即"热者寒之"之意. 李氏认为,温病之热邪,有轻重程度之不 ...

  • 李士懋:拓展应用辛温发汗法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主张用汗吐下三法攻邪已病,邪去则正安.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发扬了张从正的学术思想,拓展了辛温发汗法的治疗范围,将辛温发汗法既应用于实证的治疗,又应用于虚证的治疗.他不仅用辛温发汗法 ...

  • 李士懋将汗法分为广义发汗法与狭义发汗法

    ·李士懋认为发汗法可广泛用之于临床各科疾病,不仅局限于解表,在以"平脉辨证"为主的辨证理论指导下将发汗法应用到里证.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证. ·李士懋将汗法分为广义发汗法与狭义发汗 ...

  • 春必病温,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温病治则

    温病治则--清透滋□ 李士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2009-8-10中国中医药报 温病本质是郁热在里,我以为温病治则不外清.透.滋.既有热邪,故当清之,然有热在气血之分,故清之又有清气与凉血之别.热 ...

  • 【李士懋】应用发汗法的辩证要点

    俗云:"中医难,难在识证",诚然.识证,亦即辨证.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证.病人的症状,往往纷纭繁杂,千头万绪.欲识其证,关键在于把握证的要点.这个要点,叫法不同,有的称为标准,有的 ...

  • 【李士懋 田淑霄:升降散-治温、郁热之总方】

    导读:升降散一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作者言其为治疗温.郁热之总方.我曾治疗经西医诊断为病毒性感冒而服用众多中西药物无效的发烧患儿,予以升降散合栀子豉汤加减,3剂患儿病愈,亲验其治郁热之迅速. ...

  • 李士懋:应用发汗法的辨证要点

    I导读:李士懋老先生是温病大家赵绍琴的学生,他把汗法的辨证要点总结为"痉脉.痛证和恶寒". 应用发汗法的辨证要点 作者/李士懋.田淑霄 俗云:"中医难,难在识证" ...

  • 【李士懋】甘露消毒丹临证新识

    已故国医大师李士懋在临床上善用经典名方,常根据辨证的结果选用古代经典名方加减化裁,不过分拘执于原方的君臣佐使和用量,而是掌握其药物性能灵活应用.现就李士懋临证运用甘露消毒丹经验介绍如下. 甘露消毒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