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通道? | 山海精舍

在《经络最奇特的现象:循经感传》中提到,当针刺在正确的位置上,并且起了作用时,病人会感到一种特殊的感觉沿着对应经络路线在走动。这种感觉常常是酸、胀、麻、热、冷、痛或电击感。

这种沿着经络的感觉传递,就是循经感传。也就是说,经络是感觉传递的通道。可感觉毕竟是主观的东西,况且跟神经系统也分不开。那么,经络除了能传递感觉,还能传递啥?

中医上讲,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那么气血到底是什么?单单是气,中医里就有多种: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实在很难搞清楚。

还有,中医里讲的药物归经,指的是药物按其属性归入某经或某几经。比如龙胆草能归胆经,说明它有治疗胆的病症的功效;藿香能归脾、胃二经,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症的功效。那么是药物作用于经络,还是经络传递了药物?

如果还是从中医传统的视角去探索,估计还会把我们搞晕。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暂且不追问气血是啥,不追问中药归经,而是用现代科学的视角来看看,经络到底能传输些什么。

在《经络到底是什么,为何解剖学上找不到》中提到了人体的四大网络系统。其中淋巴系统、血管系统,都是液体的通道。神经系统传递的,主要是两种: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纤维上的传递信号是电信号,神经末梢上的传递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很自然就会想到,经络系统传递的是不是电信号?

所以,西方现代科学研究经络,早期也是从电开始的。1947年,德国科隆大夫(R. Croon)发现了在穴位和经络表面上测到的低电阻现象(下面会讲到啥是低电阻)。1950年,日本的中谷义雄大夫(Y. Nakatani)也独立发现了低电阻现象。1953年起,德国的福尔大夫(R.Voll)进行了40多年的系统临床研究,从而在针灸这一纯“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全新的“诊断系统”。而这种“诊断系统”,完全是基于“经穴”上电导(低电阻)能力的变化。这种新的经穴“诊断系统”不但传遍了全世界,并且被重新引回中国——针灸的故乡,被中国人称为“福尔电针(EAV)”。

福尔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Ac-cording to Voll,简称 EAV)

后来,许多实验表明,经络不但是古书上所说的“气血通道”,还是可以用现代技术测定出来的“电通道”、“声通道”、“光通道”、“微波通道”、“化学通道”等。好家伙,经络是五项全能 (电、声、光、同位素、液体)啊。

让我们逐个看看。

1、经络是电通道

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经穴上的低电阻现象,表明经络是某种电通道。所谓低电阻,就是穴位的电阻明显比非穴位的电阻低,看下图可知,经穴和非经穴泾渭分明,差异很大。

测量电流的频率与所谓“皮肤电阻”之间的关系(C. E. Overhof,1954)

20世纪70、80年代,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祝总骧教授,用电学的方法测定了经脉循行线路具有低阻抗特性。他发现,当探测电极触及受试者经脉线时,电阻会突然下降,当把所有的低电阻点连成一条线时,正好与古典医学中的经脉线路一致。

2、经络是声音通道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学家和医生们又发现:经络不但是某种电通道,也是某种声通道。比如声音从大肠经的商阳穴输入,信号可以传递至迎香穴。

声音信号沿着经络传导 (孙忠仁,1990)

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商阳穴,结束于迎香穴

祝总骧教授使用了声学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经脉循行线具有高振动音特性。把听诊器的声筒按在前臂的任何一个地方,用一个尖尖的橡胶叩诊锤,轻轻叩击前臂,在听诊器的听筒里就可以听到叩击的声音,当叩击到经脉线上的时候,就会听到比叩击非经脉线更加高亢的声音,这就叫经脉循行线的高振动音特性。为了使叩诊锤叩击的力度均衡,他专门请人做了一个由单摆机控制的自动叩诊锤来做实验。

祝教授的研究团队运用上述声学和电学的方法,几十年来测试了几万人,都能够准确地找到14经脉的循行线,而且和《黄帝内经》所记述的经脉循行线、和一千多年以前宋代铸造的针灸铜人模型的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

3、经络是光通道

许多用“软激光针灸”技术的西医医生发现:经络也是一个光通道。中国物理学家张秉武则发现:经络还是一个良好的微波通道。光和微波都是电磁波,通常所说的光指的是可见光,仅占整个电磁波谱很小的一部分。

1982年,乌克兰谢尔盖·西吉科 (Sergei Sitko) 教授发现,毫米波电磁能量在经络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体内存在具有能量通道(经络),其中存在着相干毫米微波循环。西吉科教授成功地追踪了胃经的外部轨迹,并将其与经络图进行了比较,惊人地一致。 不过,由于患者之前曾经历了一次手术,我们可以看到胃经轨迹无法穿过疤痕,这对我们发出了一个警示,就是要慎重考虑外科手术的必要性,特别是那些医美的手术。

西吉科教授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频率(特征频率),介于40-70千兆赫(1千兆赫简写GHz,每秒十亿个周期)之间,与特殊的DNA结构有关,DNA分子在这个频带内会发送和接收信号,但这个特殊的频率对于每个人存在一些差别。

通道上的生物活动点(经络上的穴位)上存在的频率相干微波,通过最大化扩展血管,恢复免疫能力以及平衡凝结和纤维蛋白溶解,能够恢复正常功能和健康,从而能够治疗大量疾病甚至做到预防。关于DNA的特性,后续我也会写系列文章专门解读。

西吉科教授发现,如果频率低于标准值,就会生病。他开发了通过向穴位注入毫米波能量来恢复和平衡这些微弱频率的技术。因为这些微波强度很低,副作用很少,并且禁忌也少。但是,如果暴露在高强度的微波中很可能产生较大危害。频率范围从40~70 GHz的微波可以用于平衡和治疗,在西方,这种技术有时被称作微波共振治疗(Microwave Resonance Therapy,简称MRT)。

4、经络是化学物质通道

同位素示踪技术表明:经络还是化学物质一个通道。核学方面的研究发现,在穴位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后,经脉循行线是放射性同位素的优势扩散线,也就是说放射性同位素是沿着经脉循行线来扩散的,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可以追踪到同位素沿经脉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可以拍摄到其三维立体图像。但同位素的这种扩散途径和机理至今不明。

沿肾经的同位素示踪图(孟竟壁,199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交大医学院的赵晏教授,对外周神经末梢之间传递的递质和受体类型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证明除了P物质和组织胺之外,还有多种递质参与了针刺信号的循经传递,这种传递发生在突触之外,可跨越多个神经节段。可见,循经感传确实有化学物质的传递。

5、经络是液体的低阻通道

另一方面,流体力学技术的测定显示:经络又是一个液体的低阻通道,这与同位素示踪的结果相互呼应。

复旦大学丁光宏博士所带领的小组,发现人体的毛细血管多数呈不规则状,唯独在穴位点附近的毛细血管呈规则的并行线状,而且平行于经络。经过流体力学的计算,发现只要在相邻的穴位间有一定的压力差,在人体的经络中就会形成管线外毛细血管间的组织液流场。这有点像海洋中的洋流,没有管子,但有水流。

虽然西医的解剖学没有办法证明经络的存在,但是现代科学对经络特性的研究,却从侧面证明了经络的存在,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这说明,这条路子,值得继续走下去。

除了前面《经络的循经感传》《经络的全息特性》,以及本篇的《经络的通道研究》,接下来的篇章还会继续沿着这条路子,探讨经络的性质,比如:穴位有多大?经络有多宽?植物、动物有没有经络?经络随时间的运行变化 (子午流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等这些都研究透了,便是拨开迷雾,发现本质了。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