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升格(7)】七剑下天山之《豹尾挥起,完美升华》

豹尾挥起  完美升华

(本文图片选自网络)

  【技法说明】

古人称好文章的结尾为“豹尾”,即是说结尾要像豹尾一样张扬有力。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由此可见,一篇好作文的结尾,犹如手工艺人的“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议论文的结尾有力度、深度,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让人精神振奋,这将使老师在通读全文,准备评分前再一次激发好感,感受到作文的提分亮点。那么,如何打造作文的“豹尾”?我们可以参照以下几种技法。

一是卒章显志,呼应观点

写作,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怀,抒写个人对社会生活、世态万象的感悟。这就要求考生要有独特的理解,有着自我的认识。如果在结尾,能在很好概括素材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的阐述个人观点,凸显对问题的认知,更能看到考生慧眼独具的思考方向。比如2020年北京卷满分作文《雪冷不了灿烂的星河》(北京考生)的结尾: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要做追光者,争取全部看见。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并不总是孤独地过冬。北斗的每一颗星都有功用,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有作用,让我们努力发光吧。

文章结尾,与文题相互的照应。这篇作文不落窠臼,具有思辨性,融入个人的创见,情感真挚,打动人心。

二是描写细致,引人神往。

对阐述的对象,在结尾引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细致的描摹,勾勒出一种美好的意境来渲染主题,引发阅卷老师的内心的共鸣。如果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根据主题升华的需要,采用精心地描述,构造美好的生活或自然场景,可以让老师眼前一亮,心情大好。比如2020年全国Ⅰ卷满分作文《宽则得民心,容则王天下》(河北考生)的结尾:

国事如此,人事亦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康德所言“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的释然,“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的宽恕,“六尺巷”中“让他三尺有何妨”的退让,留下的都将是传颂千古的美名。世间处事待人,都应有宽广胸怀和博大胸襟。

考生在文末,选用排比的句式,把丰富的色彩,通过中外名言来表述,突出宽容在尘世与人相处的作用,升华了主题。

三是呼唤号召,激情四溢

面对社会生活,面对自然场景,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呼朋引伴地 张扬内心的情感,可以激发阅卷老师的心情。写作者的情怀,唯有高声的说出来,才能让人感受到其中的追求与希望。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切合实际需要,及其情感抒发,在文末采用号召呼唤的方式,可以让阅卷老师心情更加澎湃。比如比如2020年全国Ⅰ卷满分作文《宽容大度方是“王道”之举》(湖南考生)的结尾:

同学们,做为新时代的青年,在我国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面对多元化世界,不能陷在小我之中,更要具有宽容之态,拥有人类情怀,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考生在作文末尾,围绕主题展开,在呼应了标题之后,向广大同学提出倡议和号召,使全文感情得以抒发,起到激励的作用。

四是整散结合,气势磅礴

在作文结尾中采用整句的形式来表情达意,这是增加文章亮点的一种极好方式。结构的匀称,气势的流畅,可以使全文变得整句散句相结合,阅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如果在写作过程中,在文章的结尾采取排比句或对比的方式,认真思考整体文章,可以使全文在主题升华上,更显魅力,彰显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比如2020年全国Ⅲ卷满分作文《得道乘风起,京华与时新》(贵州考生)的结尾:

人在路途,重要坚劲而对事,人心方寸,确是要审视自身,自知有识,求学于贤达。自身为镜,映着德育高尚;他人为镜,教我蒸蒸日上。我愿诸位“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得道乘风起,京华与时新。

文段先是散句,后用整句,做到整散结合,使文段生动而清晰,文末呼应标题,考生的豪情满怀跃然纸上,整体意蕴生动。

以上是四种常见的议论文结尾的方式,在日常写作中,能懂灵活的运用。在考场作文上,根据需要确定选用一种方式来选择升华主题,肯定能让文章增色不少。

【赏读1

约翰﹒多恩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个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我们构成了这个时代,“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如若我们,因为“不可为”而选择“无所为”,那生命将会没有意义。即使“不可为”,我们也始终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动容,向上浮起,不论这海深,不论这浪重。

——《不可为?,不,可为》(2020年上海卷满分作文)

此作文结尾以名人的言论和诗句相结合,围绕文章中心进行分析和阐述,在文末呼应标题,起到升华主题的效果。

【赏读2

终于,我们等到了曙光,盼到了山河无恙,大地春回。不屈不挠,不抛不弃,我们终于迎来了旅人归乡。新冠面前,他们鏖战正酣;新的时代,他们披星戴月;感谢所有中国面孔,感谢所有民族脊梁,感谢每一共筑中华兴盛的星光。

——《民族脊梁,共筑盛世中华》(2020年天津高考卷满分作文)

结尾多用短句,与排比相结合,使得整个文段节奏明快,铿锵有力,更好的升华文章的主题。

【原文呈现】

少年当有凌云志,不用扬鞭自奋蹄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洪思思

三阳开泰,辞旧迎新。也许,如我一样的高三学子无法像鲁迅先生一样,有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概;无法像王安石一般有着“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的精神。但是,在我们眼中,牛更是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榜样。

少年当有凌云志,高三学子秉持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信念。

有人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2021年的来临,不仅是辞旧迎新,更是高三学子高考战场的逼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虽没有像“公安楷模”丁发根那样,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三牛精神”;但我们可以像钟芳蓉那般,为不被看好的考古专业开创新的道路。我们也许不能像钟南山院士那样,用双手挽救千万人民的生命;但我们可以像柯洁那般,用自己的努力在世界彰显中华人民的实力。也许我们不能像梁建英女士那样,使中国成为世界高铁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但我们可以努力成为武亦姝那般,让中华诗词遍地开花。

我想,其实高考就是把知识化作智慧,把学习当做责任,把坚持当作信念,把理想化作现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少不了接受失败、痛苦和磨难,但也能够迎接成功、快乐与成长。

不用扬鞭自奋蹄,当代青年坚守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决心。

面对人生坎坷,青少年必须努力奋进。更重要的是团结,可以是你遭受考试的打击时,朋友的一句安慰;可以是你学习困惑时,同学的一句指导;亦可以是面对可怕的高考,忐忑不安的同学们相互加油打气。总之,我们要明白,只有沆瀣一气,才是迎战高考的办法。到那时,你自可看到,当代的中华青年,定能与同窗携起手来,取得高考的胜利。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中得玉成。作为高三学子,我们能否决胜高考,就在于是否能勤奋向前,用少年的身躯犁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春天;是否能兢兢业业,甘愿在学海中耕耘出一番新沃土;是否能挥汗如雨,不用扬鞭,亦能奋进迈入新时代。

新的一年,新的期望,愿全体高三学子能够在牛年中披荆斩棘、金榜题名,愿全国华夏儿女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信心满满、再创辉煌!

【病文透析】

文章围绕“三牛”精神展开,首段采取排比句式,引用名人诗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但是写作过程中,对“三牛”精神的把握不够,虽然选用的事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触,缺少足够点题,从而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在论述材料时,唯有结合选用的事件,把“三牛”具体的活用到论证中,使之做到叙议结合,围绕中心论点来点题,“拓荒牛”“孺子牛”“老黄牛”随着文本的论述,而紧随其后出现,加之最后锻炼,在语意表达上精雕细刻,认真打磨,文章才更精彩。

【升格佳作】

少年当有凌云志 不用扬鞭自奋蹄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洪思思

三阳开泰,辞旧迎新。王安石有着“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的精神;鲁迅有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概。在我们眼中,牛更是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榜样。

少年当有凌云志,高三学子秉持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信念。

2021年的来临,不仅是辞旧迎新,更是高三学子高考战场的逼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虽没有像“公安楷模”丁发根那样,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三牛精神”;但我们可以像钟芳蓉那般,为不被看好的考古专业开创新的道路。我们也许不能像钟南山院士那样,用双手挽救千万人民的生命;但我们可以像柯洁那般,用自己的努力在世界彰显中华人民的实力。也许我们不能像梁建英女士那样,使中国成为世界高铁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但我们可以努力成为武亦姝那般,让中华诗词遍地开花。

高考就是把知识化作智慧,把学习当做责任,把坚持当作信念,把理想化作现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少不了接受失败、痛苦和磨难,但也能够迎接成功、快乐与成长。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高考,只要我们有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不忘奋斗的信念,就能够展现少年的凌云壮志,在这场战争中取得成功。

不用扬鞭自奋蹄,当代青年坚守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决心。

在前行的道路上,有着荆棘坎坷,有着畏途艰难。我们要知道,艰难方显勇毅,磨砺终得玉成。回望历史,无论是革命时期过草地、翻雪山时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还是小康建设征途中的“立下愚公移山志,脱贫攻坚奔小康”,艰苦奋斗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作为高三学子,能否决胜高考,就在于是否能如“拓荒牛”,用少年的身躯犁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春天;是否能如“老黄牛”,甘愿在学海中耕耘出一番新沃土;是否能挥汗如“孺子牛”,不用扬鞭,亦能奋进迈入新时代。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让我们发扬新时代的“三牛精神”,在牛年中披荆斩棘、金榜题名,将来以只争朝夕的拼劲、不负韶华的闯劲,为祖国发展奉献青春。

【教师点评】

标题匀称,事例翔实,是本文显著特点。文章标题选用耳熟能详的名句,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引发阅读兴趣。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围绕标题内容,从两个方面引用事例在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青年一代要学习“三牛精神”,担负起时代责任。多处引用名句,使得全文内涵丰富,语意生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