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你决定了孩子中学阶段能否过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

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

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

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

初高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

如果是青春期的男孩,爸爸跟他的交往就应该以两个男子汉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走入社会待人接物和处理各种事务的本领。

如果是青春期的女孩,爸爸对女儿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照顾,可以让女儿无论是感情方面还是社会交往方面,都更加深刻地了解男性,为她将来走向社会和婚姻打下良好的基础。

01

母爱给满足感,父爱给方向感

父亲和儿子之间确实有种只属于父子之间的语言。

他们在一起可以不分长幼地打闹,可以不断触碰对方的身体……

行为学家表示,父与子在打闹中所进行的身体之间的接触,是父子之间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沟通。

这种深层次沟通,让男孩知道,他将要成长为像父亲那样的男人。

在父亲身上,他们能看到自己的未来,他们会自觉地以父亲为榜样。

每个男孩的成长都需要家长的爱,但父爱与母爱完全不同。

母爱细腻、温柔,在母爱中,男孩能得到满足感;而父爱博大、粗犷,在父爱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

如果一个男孩长时间接触不到父亲,或者感受不到父爱,他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进而会迷失方向。

例如,长期接触不到父亲的男孩会产生女性化倾向。也有很多男孩为了使自己有机会与父亲进行深层次沟通,常常会用一些坏行为,诸如撒谎、偷盗、打架等,来吸引父亲的眼球。

男孩是需要父亲的,他们需要从父亲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他们需要模仿父亲的行为来使自己成长为男子汉。

为了男孩的健康成长,父亲千万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忽视了儿子。

02

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能飞多高

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孩子会下意识地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

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就是一个例子。

曾纪泽以父亲为榜样,为人处世、做官做事都向父亲学习。其后入朝为官,在政治事务中表现出不亚于其父亲的能力。

曾国藩在处理外交事务“天津教案”中因处置失当,名声跌落谷底。曾国藩意识到外交的重要性,于是常常告诫曾纪泽要开眼看世界。

曾纪泽就学习外语,势要在父亲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果不其然,曾纪泽在后来的外交事务中发挥出色,在新疆的领土争端中捍卫了国家利益,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

相对母亲而言,父亲一般不会溺爱孩子,他们往往给孩子指明一个方向,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达。

孩子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也可以锻炼自立的能力。

所以,父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无巨细的体贴照顾,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

一个好的父亲,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在未来将会决定孩子所能抵达的上限。

03

父亲这样陪伴女儿高中三年

畅销书《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中的妈妈,在书里细数了高中三年爸爸扮演的重要角色。

他既是女儿情绪的疏解者,也是方向的引领者。

作者深情地写道:跟爸爸在一起时间多的孩子,性格相对来说要开朗一些,而且遇到事情会更加理智、坚强。

◥ 高三每次模拟考试后,先生都会给女儿写一封信,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 他特意强调的优化学习方法和制定计划两个方面对女儿帮助最大。

◥ 先生利用业余时间大量翻看我家存放的《中国国家地理》《读者》等杂志,把其中综述性的文章复印下来,提供给女儿。

◥ 每天读报纸,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社评剪下来作为素材让女儿认真读。

◥ 先生把许多资料仔细整理,认真阅读过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吃饭或者接送女儿的时候以聊天的方式传达给女儿,让女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

◥ 学理工出身的先生喜欢用数字说话。报志愿的时候,他为了说服女儿报考北大,就把女儿高二以来的各科成绩都做了统计曲线图,让女儿对自己的进步一目了然,从而充满信心地“进军”北大。

相对于妈妈的保守,一般爸爸都比妈妈激进一点,他们会给孩子一个相对高的目标。

如果这个目标不是很过分,对孩子就是一种激励,容易帮孩子发展得更好。

而且,大多数爸爸都比较冷静。如果爸爸可以把日常事务的侧重点往家里倾斜一点,多过问一些孩子的事情,既可以很好地缓解妈妈和孩子的紧张情绪,也会对孩子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