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新疆山水画创作漫谈(之三)

建立起适合新疆审美情趣的理论体系

周光辉

理论是实践的指路明灯。

创新首先是理论的创新,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的实践才不会迷失方向。

金秋胡杨,规格:90*90cm

新疆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从内容到形式、从形式语言到笔墨技法,都是全新的探索,它所产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是完全独立的,与传统中的内陆山水画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取向与风格特征。

中国山水画自东晋顾恺之“游春图”始,从人物背景脱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并逐渐走向繁荣,其风格流派众多,其审美取向呈现出多样性,南宗北派,以及各种区域性流派纷呈,各自以突出自身区域特色为己任。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艺术主张和审美标准,突出各自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

天池黑龙潭初秋,规格:68*68cm

新疆山水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为优势,异军突起。

由于地域特征的差别,审美标准和情趣截然不同,因此往往在全国大展上新疆山水画面貌成为另类,常常被那些固守“传统”的评委们视为“不入流”加以否定,这就是我们新疆山水画缺少理论支撑的悲哀,不少画家为了投其所好,为入选参展,不得不放弃自己在自然界写生中获得的体验,向他们“靠拢”。提出什么以“古法绘新疆”,结果是不伦不类,如用猪肉做烤羊肉串。

天山深处牧人家,规格:68*68cm

新疆大漠戈壁的博大辽阔,天山峻岭的雄浑巍峨;雪山草原的秀美壮伟......用传统的笔墨语言及构图法则是很难表现,甚至有些东西根本无法表现,必须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特征。

古人凡有成就者都是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无论是画风画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树,新疆的山水画创作前无古人。这里独特的地貌特征只能运用古人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除此之外,无法套用任何前人的成熟笔墨技法。

山中岁月,规格:68*68cm

我们不能让划着小船的人去点评骑骆驼、骑马的人。不能让没见过大漠戈壁的人,用江南水乡的品味去点评沙漠戈壁的画法。不能让做海鲜的去品论新疆的手抓肉、烤羊肉串。由于地域特征的差别、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肯定截然不同。

新疆的山水画是在填补中国画历史上的空白,是在丰富传统。新疆山水画理论创新的核心是“继承、创新、探索,开拓性多样化”(邓维东语,原新疆美协主席)。他还说:“无论具象、意象还是心像地表表现,无论是传统的,还是试验性的或是综合材料开放性的,都要包容。”

塞外秋韵,规格:180*90cm

理论体系的形成要有新的创作观念,新的审美标准,符合地方特色和题材的全新的笔墨语言和形式语言。

新疆山水画理论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

一、突破传统构图理念的束缚。例如:突破传统山水画中平行线构图的禁区。新疆一望无际、博大辽阔的大漠戈壁,很适合横构图、平行线去表现。

二、突破重墨轻色的所谓传统文人画的束缚。新疆地大物博、四季分明、色彩斑斓,为了更准确生动地表现自然美景,更好传达作者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感受,应当吸收西方色彩的科学运用。我主张:“墨即是色,色即是墨。”以色当墨,也可以墨当色,丰富表现力,增强感染力。

天长地久,规格:180*90cm

三、强调写生。学习古人“师造化,师自然”的良好作风。推崇谢赫六法中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在大自然中发现和创造新的皴法和笔墨技法,从而突破传统笔墨中,只强调中锋用笔的束缚。以“应物象形”为指导,放开使用毛笔,突破刻板的中锋用笔的束缚,强调一个“活”字,追求一个“神”字。充分发挥毛笔多变的潜能,在写生现场,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寻找其特点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笔墨语言,创造出适合表现新疆自然物象的新的皴法。

西域奇景、五彩湾,规格:68*140cm

四、吸收,但不是嫁接,更不是套用,一定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方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在写生过程中,大自然会启发你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融汇于心,流露于笔端,古人的各种笔墨技法(各种皴法、笔法、墨法、树法、石法以及构图法则)就是这么产生的。很多人在写生时,一味地寻找那些“入画”的东西。所谓“入画”的东西,大都是能够被自己掌握的方法套用的东西。他们不是去体验生活,而是让生活去体验他们,不要在黄山上安装一个骑骆驼的姑娘,在漓江边安装一顶蒙古包,或者黄果树瀑布挂在天山悬崖上。新疆的雪山、大漠、戈壁、胡杨、红柳、云杉等等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各种皴法。

而不“入画”的东西,恰恰是未曾被人描绘过的东西,在现成的艺术语言中找不到答案的东西,这也正是为开拓创新者留下的处女地,你在前人未曾表现的地方,找到了你的语言。画出属于你的个性特征的画。这就是创造,最典型的例子如:于志学的冰雪山水,赵望云、石鲁的黄土高原等,还有在笔墨皴法做出突出贡献的李可染、傅抱石,在色彩上构图上大胆突破形成鲜明个性特征的吴冠中、王文芳、苗重安等。

峡谷炊烟,规格:68*140cm

五、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各画种的方法,为新疆丰富多彩的山川传神。

六、师古不泥古。学习古人观察方法,谓之师其意、不师其迹,学习古人师法自然的创造精神。不拘泥于某家某派的笔墨技法与皴法,创造出适合生动表现新疆的天山皴、大漠皴、戈壁皴,云杉、红柳、胡杨、榆树、左公柳等等古人未描绘过的各种树法、石法。以胡杨为例,写胡杨精神之笔墨技法、线条要呈现出生、涩、老、辣、劲、曲;笔法上要枯、破、逆、擦、戳、拖、滚、沉等。

红谷晨光,规格:68*140cm

我在新疆生活近60年,对新疆的大漠戈壁、胡杨红柳情有独钟。他们的神情、形象总是魔力般地吸引着我。写生不是机械的描绘对象,是用心去体会对象,通过认真观察,找到适合表现它的神、形、情的皴法及笔墨语言,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突破传统的束缚,使手中的笔墨活起来,让新疆的山水画面貌新起来,历史上凡有成就的有坐标意义的画家及其作品都是以全新的面貌出现的,他们都是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创造全新的艺术语言。

探索者都会有牺牲。

但成功只会属于探索者。

(未完待续)

周光辉简介: 1946年出生,笔名寒星、号静雷轩主


潜心中国画西部山川大漠的创作研究四十余年,曾参加“全国第一、三、四、五、六、八届当代山水画邀请展”、“全国首届风情画大展”、“全国书画院院长中国画新作展”、“澳门东方国际名家教授书画展”等50余种全国各类大型书画展览。

1999年、2000年被国际美联、加拿大、比利时、中、日、韩等十几个国际艺术团体共同评审,作品获国际金奖、银奖,并获个人成就大奖和金奖艺术家、全国山水画200强及全国第六届山水画展60强等称号,第八届全国山水画银奖,第八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铜奖、优秀奖等各类奖项数十次。

作品入编《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中日现代美术通鉴》、《国际现代书画名家教授大画册》、《全国画院院长中国画展优秀作品集》、《中国美协全国书画特辑》等数十部大型典籍。出版个人专辑7部,被多家电视台、报刊、杂志等媒体评介报道。

阅读更多资讯 >>

原创  |  新疆山水画创作漫谈(之一)

原创  |  新疆山水画创作漫谈(之二)


图文:周光辉

采编:大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