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氏三杰(下)
夏老孔
夏老孔(1851—1916年),字孔昭,号老孔,淇县石佛寺村人,为清末民初淇县北部一代名士。
夏老孔12岁时,家遭不幸,其父夏五福,由于战乱义不受辱而扑黄河罹难。幼年丧父,天资聪颖的夏老孔更早懂事,从此倍加发愤读书,立志有所作为。他性格豪爽,为人大方,成年后宽以待人,乐善好施,遇事果敢,勇于承担责任,颇得乡里赞誉。
光绪三四年间(1877—1878年),连续大早,农产绝收,田园荒芜,饿孵载途,白骨盈野。河南、山东、山西诸省尤为严重。
26岁的夏孔老目睹这一奇灾,立即开仓济贫。他让伙计们把粮米一袋袋摆放在大门口,凡缺粮无炊者,不论是邻村街坊,还是过往灾民,都可来取之度荒。卫辉府城北几个村子里的饥民们慕名前来借粮,夏老孔遂慷慨助之,打发他们满意而归。次年秋末,约定还粮的日期到了,夏老孔亲自前往,谁知这一带还是颗粒无收,无力还粮。只见家家蓬门筚户,人人面带饥色,衣衫褴楼,哪里还得起粮?于是,夏老孔召来所有借粮户,当着大家的面,将借粮账簿付之一炬,以示永不再要。火光之中,人们眼中满含泪水,口念大恩大德,无以为报。说着,一些人竟跪下磕头。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淇县调来一位新县官。上年秋末征收百姓的粮米,次年春库存就空了。这县官召集城内所有乡绅名流,说,本官自到任以来,由于各种开支繁多,库粮已所剩无几,如再有支出,乃捉襟见肘,故本官约请诸位商议,麦前务必再征粮一次,方可维持,不知各位意见如何?一个阿谀奉迎之徒转动着眼珠随即附和,大人所言极是,常言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本该如此。夏老孔作为淇县东北部一带名士代表在座,此时早已按耐不住胸中怒火。他很清楚,按常例库粮如何计算也该有大半,他也风闻这县官有贪腐之嫌,于是站起来愤然道,据我所知,库内存粮还应有大半,若真的所利无几,那必然有人内外勾结,监守自盗,中饱私囊。现在正是青黄不接之时,百姓穷得没有饭吃,所以本人决不同意再次征粮!说罢便拂袖而去。那县官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
夏老孔回家后,立即通知城北数十个村庄民众,约定于某日某时各执铁锹、粪钩等农具齐聚县衙大门口,人们应声云集,把衙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声言请县官出面答话。那县官见民怨沸腾,众怒难犯,吓得只身翻墙而逃。
县官一直逃到开封府,见到知州仍惊魂未定,说,大人不好了,淇县刁民聚众闹事,下官幸而得脱,请大人明断。知州一听也吃了一惊,这还了得,可知刁民为首者何人?县官说,是城北石佛寺村的夏老孔。知州说,哦,原来是他。知州沉思片刻,然后很平静地坐了来问,他为什么要大闹县衙?县官说,他不同意二次征粮,他说县粮库有人监守自盗……那县官吞吞吐吐,生怕露出什么破绽。知州早已听出几分玄机,这么说,那夏老孔确是刁民了。说到此,知州无不风趣地说道,我在淇县离任时,也是这个夏老孔,竟率众百姓把我的一只靴脱掉,是否至今还高高地悬挂在北城门上?
原来这位州官正是淇县前任县令曹广权,因其为政清廉,恤民敬士,深得百姓拥戴。曹知县曾亲自丈量全县城垣土地,走遍了淇县的山山水水,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著有《淇县舆地图说》一书。依据地方风俗,凡清官离任,百姓必脱其靴以示挽留和敬仰。曹县令离任时,夏老孔召集百姓,苦苦挽留,并将其靴脱下,悬挂于北城门上,以示纪念。而这贪官却被驱逐,自知秽行已露出马脚,当时吓得瘫倒在地,连声说,下官有罪,下官有罪……
随后,该贪官被撤职。逐去贪官,大快人心,朝歌城内外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夏老孔刚正不阿,敢于为民请命的事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传颂至今。
夏老孔虽家财万贯,仗义疏财,毫不吝啬,平时却是粗茶淡饭,他常常与长工伙计们一起吃饭,一块下地干活,男耕女织,耕读传家,整个大家族兴旺发达,一派和谐。夏老孔声名远播。民国年间,他的诸多事迹被一些民间艺人搬上戏剧舞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夏老孔享年六十六岁。安葬那天,远近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纷纷赶来为这位广布恩德的名士送行。
夏老旺
夏老旺是夏老孔的第四子,字旺泉,号老旺白净面皮,温文尔雅,贤达尚礼,颇有绅士风度。民国初年为淇县参议员,每乘车赴县城议事,路过各村,必先在村头下车,每遇熟人,必上前躬身答话,走出村口,方才上车。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西方列强侵扰,民国政府内外交困,民不聊生。地方上凡兴农、水利、文化教育等攸关国计民生大事,政府无暇也无力顾及。夏老旺作为一村之长,秉承祖训,不惜倾家之产,竭尽全力而为之。
石佛寺村有大石佛,即田迈造像碑,雕凿于北魏孝武帝永熙二年(533年),其珍贵的历史考古和艺术价值早已被西方掠夺者及当时的土匪所觊觎。由于大石佛重约两吨,不便盗取,他们先是找到夏老旺,欲重金购买。当时正值天旱,急需挖渠灌溉农田,但苦于无资金兴修水利,夏老旺有所心动。其老母杜老太太闻之,训子不可造次,正在踌躇的夏老旺欲上前解释,杜老太太不等儿子开口,即严厉训斥道,要卖把恁老娘卖掉吧!我看你想落千古骂名吗?夏老旺登时不觉心惊,即回禀老母道,母亲教训,肺腑之言,儿谨遵。
夏老旺严辞拒绝了文物贩子。这些强盗却不死心,他们见明的不行,只好暂时表面作罢。夏老旺早已窥透强盗们绝不会善罢甘休,就派夏五言住进庙院里,日夜看守,以防不测。果然一天深夜,强盗们摸进寺院里,他们用枪逼着夏五言不准出声。这伙强盗丧心病狂,欲用铁锤、钢钎把两个菩萨头凿下,可凿大佛头时直把整个莲花瓣形大石佛震出一个大裂缝来,也未凿下。天将亮了,强盗们只好罢手离去。次日,全村人闻听后都很吃惊,惋惜不已。夏老旺更是怒不可遏,震怒之余,即购买枪支弹药,增派人员日夜严加防范。不久,这伙亡命之徒深夜又来盗取,看守人员即鸣枪示警,强盗们吓得急忙逃之夭夭,从此石佛才得以安全。
石佛寺村田迈造像碑
民国十七年(1928年),天遭大旱,淇县北部一片焦土。夏老旺不遗余力,奔波于城乡。他联络吕庄大户吕老国,礼河屯李万俊,魏庄郭老香等共同多方筹资,从淇河上游开挖渠道,引淇河水南流,灌溉农田。民生渠的建成,给全县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效益,不管是贫户、富户均受其利,粮食喜获丰收。
在民生渠的建设过程中,曾遭到淇河对岸一些村庄的阻挠。夏老旺、吕老国等,不得不多方求助,上下奔波,直至惊动了当时的河南省主席冯玉祥那里,问题才得以解决。
夏老旺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不幸英年辞世,享年46岁。夏老旺出殡那天,送葬人群,人山人海,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