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回本金的投资!老外“推崇”的保险,为何在中国混不开?

还记得两年前的一部电影叫做《我不是药神》,口碑票房双丰收,剧中主人公的做法合情合理却不合法,为了活下去,人们爆发出了自己最大的潜能。

看过这部影片的朋友都知道,人一旦得了绝症,即便是天价一瓶的药,大家也会奋力一试。但是我们无法否认,人一旦遭遇了大病,医药费的支出,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的住的。

如今,国家为了保障所有人的看病,不仅给农民交了新农合,职工也有医保做保障。正常情况下的大病小病,国家都能帮助病人解决一部分。不过,遇到一些疑难杂症的大病,正常家庭还是很难承受。

这个时候,保险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从一开始的意外险到重疾险,再到后来的分红险等等。保险的种类越来越多,用户的怨声载道也越来越频繁。

中国人对于保险,往往是反感大于信任。从本质上来说,保险的存款是帮助用户解决麻烦。但是往往到了最后,保险成了用户最大的麻烦。

如今的保险种类较多,很多人买保险的时候都不太清楚,即便是业务员做了解释,也是不太全面的解释。这不,最近就有一个十分可笑的新闻。

南京的一位女士,给自己2013年出生的儿子买了一份保险,购买时业务员承诺,在儿子成年时可以拿回本金,而且每年还有2500元的利息。保费是一年1万,连续交10年。

这位女士想着,就当是帮儿子存一笔教育费用了。但是最近这位女士翻看了一下合同,突然发现拿回本金的时间,合同上明确的写明是在2093年,而到了2093年,自己的儿子都已经80周岁了!

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并不少发生,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办理业务时,总是避重就轻的介绍。一些负面的条款说的模棱两可,等过了保险冷静期之后,就已经成了定局了。

和国内消费者截然不同的是,美国、日本的居民,对于保险的态度十分热忱。美国人的人均持有保单是4.2张,而日本早已超过了6张。

在美国,居民买保险的比例远远大于存款的比例。他们更愿意把钱交给保险公司管理,而不是放在银行跑不赢通胀。

中国的保险市场规模一直在扩大,但是有一个事实很难否认,那就是国内的保险一直不叫好。

无论是重疾险还是意外险,还是所谓的分红险,到了真正需要兑现的时候,总能出现一些意外。要么就是保障内容出现偏颇,要么就是拿不回本金。和国外的保险市场相比,国内的保险市场,更需要进行整顿。

保险不是存款,也不是投资公司,不要妄想保险既能帮你解决生病的问题,又能帮你攒下一笔钱。天上可没有掉馅饼儿的事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