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江南女儿声(一)|1980年朱逢博配唱《毕昇》

故事片《毕昇》是珠江电影制片厂1980年拍摄的。编剧廖公弦、戴明贤都是贵州的作家。编这个本子背景是“文革”后,党中央准备召开科学大会给科学家提振士气。两位作家感觉发明印刷术的毕昇符合宣传需求。写毕昇,困难在于史料对其记载过于简明,讲故事需要的好多素材不具备。剧本是在既有史料加上大量文学想象写出来的。主题确定为封建当局迫害科学达人。

《毕昇》的剧本虽然是靠大量非史实情节填的,但珠影在拍摄时在服化道的宋味还原下了功夫,后面我会说服化道相关事项,咱先把歌听了。《毕昇》的配乐作者葛光锐曾在中央歌剧院工作,与其他人共同创作过歌剧《赤叶河》、《刘胡兰》、《草原之歌》等,他也是故事片《阿娜尔罕》的作曲者,那首脍炙人口的男女声对唱《婚礼之歌》就出自葛光锐之手。影片有三首插曲,其中两首是女声独唱,均由朱逢博配唱。《梦江南》源自晚唐诗人温庭筠的词作,是由一位卖唱的歌女唱出的。《月儿歌》由毕昇的妻子阿香唱出。两首歌曲风格不一样,前者接近古曲琴歌,后者则近似江南小调。朱逢博在演唱上注意到了差异化处理。

故事片《毕昇》中的女声独唱

朱逢博独唱,赖广益指挥珠影乐团伴奏

影片中的部分插曲和音乐曾被收入盒带出版发行。只是盒带的文案太马虎,歌名《望江南》写成了《忆江南》。印在盒带上的片名写成别字了。上面视频中的《望江南》使用的便是盒带音频。

故事片《毕昇》有关资料

毕昇在史书上记载很少,沈括的《梦溪笔谈》上关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记载也只有百把字,怎么样根据这百把字的史实,塑造出一个感人而又符合历史真实的艺术形象?两个编剧认为可以用田汉写《关汉卿》的手法,采取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先用“木活字”进而改用“胶泥活字”,这些都是事实。而且史载毕昇是“布衣”,俩编剧觉得这个毕昇就是一个劳动人民,想起“卑贱者最聪明”这句话,参考有关介绍宋代风俗人情的史料来虚构情节和人物。北大历史研究学者邓广民、宿白等人认为,“布衣”一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贫苦劳动人民,一种是没有功名的知识分子,而以后一种更符合毕昇的身份,于是,编剧又把原定的毕昇是一个劳动人民改为是一个没有功名的知识分子,把“卑贱者最聪明”的主题改为“字活人死”——控诉封建社会对人材的压制与摧残。

导演于得水说,为了还原“宋味”,编导团队走访了国内十三个城市,到18个单位请教学问。还请中国科学院、古代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进行座谈。影片中细节的描写也参考了历史资料。比如毕昇与阿香的婚礼场面,编剧以中山图书馆《士林广记》中关于宋代婚礼的记载为依据。影片中西湖船娘的塑造,清波门等街名的取定都是从宋人笔记中得来的。关于毕昇的籍贯,史书有三种说法:①杭州、②梁(即今开封)、③成都。为了便于展现情节,编剧定在了杭州。两个贵州编剧认为自己不熟悉江南,又跟导演一起去苏州到杭州转了一圈,称体验生活。两位编剧的原话叫“特别租了一时小舟,从苏州到杭州慢慢妙游,慢慢体验。”这样的描述,搁在现在,估计纪委就该出面了。

道具与街景

开封(原为宋都汴梁)的文物陈列展览,对宋代的桌椅板凳提供了形象的资料;《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展现了北宋京都汴梁的繁荣景象,奠定了影片场景的基调;北京图书馆的“蝴蝶包背庄”书真正体现了宋代书籍的特色,这些都为影片制作道具提供了依据。清华大学的建筑教授莫宗江,为剧组提供了宋代房子“白墙、露梁、露柱、看得见瓦”的建筑特点。在历史博物馆,剧组找到了周总理肯定过的毕昇塑像,作为毕昇造型的依据,屏风、塌床则是参照《韩熙载夜宴图》制作。一只碗、一盏灯,都要经过一一考证,非宋勿用。因此,剧组当时推行的是“美工先行”。拍历史题材的故事片,美工、道具、服装师、化妆师都要先对史料进行研究、考证,画出图样,为集体创作打下基础。

《毕昇》在拍摄中大量运用实景拍摄。西湖一角的六角塔以及酒楼、画舫都是真实的宋代建筑。道具也尽量用真实的。如雕板房一场戏,剧组向扬州古籍刻印社借来的宋代雕板,搬到拍摄场地,按原来的顺序摆好拍摄。铜镜也是真的,半夜专车送来,拍完又送回去,玉雕是四万元一个的出口商品。

这些细节上的考究,让一个基本架空的故事裹上了历史感,就显得厚重了。其实这也是多数历史剧的套路。

故事片《毕昇》剧情梗概

北宋年间,毕昇因写得一手好字,被杭州"播文堂"雕板作坊的大商贾皮子龙所赏识,聘请为作坊的写字先生。毕昇临行之际,他的养父、老师乡间教书先生谢清之,将花了大半辈子心血写下的《汜胜之农书篡补》书稿托交给他,要他将其刻梓行世,毕昇告别了老师和未婚妻阿香,随皮子龙来到杭州。毕昇在播文堂当书写手年复一年,虽历经各种艰难,饱尝了封建权势的侮辱与歧视,《农书》仍无钱刻印。他向技艺高强的老雕匠陈大亮拜师学艺,立志自己刻版印书。

在长期的实践中,他深切体会到雕匠劳动的艰苦。师傅陈大亮一辈子刻版积劳成疾,最后因背驼眼瞎辞退。师傅的遭遇,促使毕昇产生了改革这项工艺的决心。他大胆实践,首创了活字印刷术。皮子龙意识到这项工艺的革新有利于他发财致富,极力支持毕升的发明,并将毕昇岳父和未婚妻阿香接到杭州,为他们举办婚礼,以便使毕昇能为播文堂尽心尽力。国子监提举王天书是皮子龙的侄子,他为了谋取功名,盗名窃誉,不择手段地让皮子龙为他买稿印书。但由于活字丁木纹疏密,收缩膨胀的原因,木活字失败了,诗稿未印成。王天书万分恼怒,带兵砸了活字版,并不准再用。皮子龙在王天书的压力下屈服于官府,毕昇毅然决然离开了播文堂。为了使活字印刷术得以成功,为了把"农书"早日刻梓行世,为了使庶民百姓都能买到价钱便宜的书,毕昇锲而不舍,继续钻研,爱妻阿香为了他的发明,到湖上给游客划船,用忍屈受辱挣来的钱资助毕昇。

经过反复试验,毕昇终于研制成功胶泥活字丁,并与其他工匠合伙办起了"毕氏活字印书铺"。皮子龙看毕升已不能为他所用,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财,便向外国商人高价出售活字印刷术,并与朝廷新提任的通判官王天书相互勾结迫害毕昇,致使"毕氏活字印书铺"被砸,活字版被抢,岳父被害惨死,毕昇含冤告状反被毒打,《农书》书稿被撕毁,妻子阿香逃跑中箭身亡。毕昇用他的才智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活字印刷术",但他却在封建恶势力的迫害下,最后绝望地投江自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