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意外,竟是致命杀手?

刚刚过去的周六,2021年5月22日,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病逝,享年91岁。

消息传出,天地同哀,举国悲恸!不少人感到意外:虽说已经是高龄老人,但是他的身体一直是不错的啊!印象中,他还一直在田间地头,与水稻为伍。

确切消息证实:老人是不慎摔了一跤,髋部骨折后,逐渐出现器官功能衰竭。

扼腕惋惜之余,很多人不免愕然:跌倒?一个小意外,何至于夺人性命?

对于老年人,跌倒还真不是个小意外。夺走袁老生命的髋部骨折,在医学界有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外号,叫“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跌倒有多厉害?——三个1/3

跌倒,看起来只是个偶发事件。哪里跌倒了,就从哪里爬起来。对于小孩和青年人,这话没错。但对于老人,跌倒,很可能就永远爬不起来了。

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致死的首位原因。据统计,我国约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每年跌倒一次以上。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9亿人,据此推测,每年有超过6000万老年人发生跌倒。

所有跌倒事件中,三分之一的会引发严重后果。最常见的后果是骨折。如桡骨骨折、椎体骨折、髋部骨折,其中最严重的是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髋部骨折。此外,跌倒还可能并发脑出血等严重后果,甚至直接死亡。

骨折为何会要命?

老人之所以容易骨折,是因为“老骨头”不结实了,也就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病,而不是理所当然的老化。及早防治骨质疏松,即使不幸跌倒了,也可以不骨折。

统计表明,一旦发生髋部骨折,一年内的死亡率可能会超过20%,最高甚至能达到50%。比我们闻之色变的癌症、脑血栓都厉害。所以,髋部骨折,可以视为一次夺命骨折!

髋部骨折为什么这么“凶残”?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常常合并慢性病,加上骨质疏松,手术风险高,效果也相对差。很多家属由于种种顾虑,拒绝手术,后果则更加不堪。不手术,势必长期卧床,卧床后的并发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不论哪一个都能夺走老人的命。这就是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原因。也就是说,手术还是不手术,是个两难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状况不是太差,还是要尽量手术。手术的结果远远好于不手术。

和很多人认为的“倒霉”不同,三分之一的跌倒通过一些简单的措施是可以预防的。如果再细致些,大多数跌倒是可以预防的。

防跌倒,防骨质疏松,双管齐下

防跌倒,不是“小心点”就可以了,而是有章可循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加强营养。良好的营养是保证肌肉骨骼健康的基础。有些老人过于信奉粗茶淡饭、低盐低脂饮食等,是不可取的。

适当锻炼:生命在于运动,锻炼可以增加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

治疗或控制相关疾病:如白内障、缺血性脑血管病、关节疾病等。

部分药物会增加跌倒风险,尽量避免。最常见的是催眠药物,可引起肌肉松弛、反应能力下降。其次,部分降压药和降糖药也会增加跌倒风险。

环境:大部分老年人的跌倒发生在家中。昏暗的灯光,潮湿的地面,房间地面之间的小小“落差”,堆积的杂物,看似不起眼的障碍,都可能成为老人跌倒的罪魁祸首。一个合格的老人住所,应做到物品简洁、地面平整、灯光明亮。如果老年行动能力明显下降,墙壁和卫生间应安装扶手,尤其是卫生间洗浴处和马桶边。如果不同房间接缝处地面有落差,建议尽量消除,至少贴上一个醒目的胶贴。此外,减少地垫,不穿不合适的拖鞋,适当使用助步工具如手杖等,也很重要。

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防跌倒的同时,还要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争取成为“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的硬核老人。防骨质疏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营养和锻炼:营养方面除了平衡膳食,适当增加蛋白质,最重要的是增加钙和维生素D——这是骨骼的基本原料。食物中含钙最丰富的,推荐牛奶、酸奶、奶粉。其次是豆制品、绿叶蔬菜、坚果等。维生素D在食物中含量很少,主要通过晒太阳获得。锻炼也是促进造骨、减少骨破坏的有效手段。

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大部分老年人,仅仅通过食物补充,钙剂和维生素仍然不够。需要额外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维生素D制剂的选择比较简单,除了普通维生素D,还有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活性维生素D,对老年人效果更好。

最重要的一点:抗骨质疏松药物!很多人认为补钙就是治疗骨质疏松,其实大错特错。补钙是基本措施,但远不是全部。这也是很多人长期补钙依旧骨质疏松的原因。抗骨质疏松有专门的药物,如唑来膦酸、阿仑膦酸、地舒单抗、特立帕肽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愿每个老人,都能成为坐如钟、站如松、行走自如的“不倒翁”和“硬核老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