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小技巧】 跟骨解剖的小技巧!
跟骨解剖
跟骨解剖非常复杂,在三维上,存在多条关节轴线(图1)。跟骨后关节面呈凸起状,并向后内侧倾斜以支撑距骨体。前、中关节面则呈扁平状,分别支撑距骨头和颈部。载距突位于前中关节面的内侧,为一坚硬的骨性凸起,在进行内固定时,是理想的螺钉拧入位点(图2和图3)。
图1 跟骨后面观(如图所示,在三维空间中,包括跟骨结节、距下关节和跟骨内外侧皮质的轴线走行方向各异。a:跟骨结节;d:距下关节后部;f:跟骨-距骨颈关节的内侧面;g:载距突;k:外侧皮质;m:内侧皮质。)
图2 跟骨内侧面观。a:跟骨结节;b:前凸;d:距下关节后部;f:跟骨-距骨颈关节的中间关节面;g:载距突;h:拇长屈肌腱沟;m:内侧皮质。
载距突把持住内侧关节面,并通过三角韧带(虚线)与内踝(实线)相连。发生跟骨骨折后,载距突及内侧关节面通常会与跟骨体分离,但在三角韧带作用下,仍可保持与胫骨的贴附。拇长屈肌腱走行于载距突下方的沟槽中,发生骨折时此沟槽可能会裂开而使肌腱嵌入骨折端。当骨折涉及跗骨窦时,可使走行其间的胫后神经血管束发生损伤。
图3 跟骨外侧面观。a:跟骨结节;b:前凸;c:跟骰关节;d:距下关节后部;e:跗骨窦;f:跟骨-距骨颈关节的中间面;f':跟骨-距骨颈关节前关节面;i:骨间韧带;k:外侧皮质。
骨间韧带止于跗骨窦的更偏内侧部分,从而将关节面分为内侧面和前部,在采用外侧入路时,由于韧带的阻挡将很难显露载距突区域。若不切除部分骨间韧带,及时采用外侧延长切口,也很难在直视下复位载距突区的关节面。跗骨窦位于跗骨沟的外侧区域(箭头),跗骨沟将跟骨结节与前凸分隔开,同时也是前侧和内侧关节面的分界。
跟骨后关节面和更为复杂的前、中关节面之间存在一个凹陷,为骨间韧带的止点。此凹陷的外侧部构成了跗骨窦的底部(图3和图4)。
图4 跟骨上面观。a:跟骨结节;b:前凸;c:跟骰关节;d:距下关节后部;e:跗骨窦;f:跟骨-距骨颈关节的中间面;f':跟骨-距骨头关节的前面;g:载距突;i:骨间韧带;k:外侧皮质;m:内侧皮质; n–n':主要骨折线。
从上面观很难看出3个关节面的走行方向。由于骨间韧带的阻挡,在采用外侧入路时将很难显露内侧和前部关节面,这2个关节面将构成跗骨窦的内侧壁。图中的箭头标示的是跗骨窦,只有在部分切除骨间韧带后才能进行显露。
距下关节的后部主要与足的内外翻运动关。当距下关节发生内翻时,可使中足关节处于锁定状态,这在步态循环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在三维上重建整个跟骨结构将是整个手术的核心。
内容来源|医贰叁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