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可以像她这样

文:李若华   聂传安


寒假乍到,从忙碌而有规律的学校生活马上转入到闲适而比较随意的家庭生活时,很多娃会一时茫然,也有的娃会顿时松懈。

看一班李若华同学的文章,非常感动,感觉这也许是最好的“度假”方式,大家不妨借鉴一下。

她文章的题目是《乐琴书以消忧》。

“在家真无聊呀!”我一边开车门一边喃喃自语。(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学校的魅力)

“快到寒假了,那岂不更无聊?”妈妈边发动车边回头对我说。(这是在制造问题。文章前面问题制造的越多,为后面的精彩解决提供的空间越大)

“那可不是,还不如上学呢!”我抱怨道。(情绪继续斜着走,好与后续的情绪形成巨大的反差)

“真是这样吗?”话音刚落,妈妈就反问道,“无聊是内心空虚的表现,寒假里,可以以琴为伴,以书为侣,这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啊!”(“以琴为伴,以书为侣”,这个妈妈不愧是语文老师,张嘴就是这般诗化的语言)

我想了想,那倒也是。寒假里,我可以推开音乐的大门,去聆听维瓦尔第美好的《四季》;欣赏德沃夏克明朗愉悦的《幽默曲》;去感受吕思清演奏的《思乡曲》里悠长而又惆怅的思念之情。(假期里,可以走进高雅的音乐里。这是“以琴为伴”)

(吕思清)

寒假里,我还可以推开《古文观止》的大门,与千年前的文人雅士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寒假,可以看看有营养的书,这是“以书为侣”)

我可以去感受靖节先生采菊东篱下的那份闲适,去造访他“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去看看陶渊明爷爷)

我可以坐在昌黎先生的身边,听他讲麒麟到底是“祥”还是“不祥”……听着听着,我有点儿怀疑里面的麒麟会不会就是他自己呢?他怀才不遇,莫非是在分析自己的“好”与“坏”呢?(去问问韩愈伯伯)

(采菊东篱)

我还可以穿越到永和九年,来到会稽山的兰亭。彼时正值暮春,这里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溪水清澈见底。当时社会上的名人雅士,群英荟萃,正在这里举办一场盛大的雅集。群贤依次坐在溪边,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而水中的酒杯摇摇晃晃地顺水漂流。天啊!他们竟然在做游戏!酒杯漂到谁面前,谁就得端起酒杯饮酒。谈笑中,只见一个洒脱的身影弯腰拿起了水中的酒杯,一饮而尽,至此,世间令无数人赞叹痴迷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被一挥而就!(去看看王羲之叔叔)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感慨世间万物,岂不乐哉!(这是兰亭集序里的境与情。以上三位老先生的文章都在《古文观止》里)

……

(流觞曲水)

寒假还可以如此充实,哪里还会空虚呢?(说得对!空虚与充实,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晚上,我正在客厅里欣赏着久石让的大提琴乐曲,只见妈妈吃力地推进来一个快递大箱子,里面装着一部期盼已久的恢弘巨著。(一箱子好吃的精神食粮?)

接下来的三到五年,我要与这厚厚的18 本《资治通鉴》为伴了……(为能看这套书的孩子点赞)

假期里,若华不想懈怠,不想无聊,而是想沉浸在音乐中,沉浸在经典里,让自己更加充实,更加富有底蕴。这种主动(虽说也有母亲的提醒)克服惰性的精神令人赞佩!

而若华所习之曲,看读之文,所期盼之巨箸,更会是让很多同学吃惊:我们还在玩玩闹闹之时,有的人已经走了那么远!

还不醒来,再等何时?

自然,读若华文章,并非是要求若华听啥我们也去听啥,若华读啥我们也去读啥。

盲目跟从绝非善学之道。

我们要向若华一样,有自己的爱好(高雅的),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规划,有自己的行动!

近一个月的寒假,绝非为玩耍嬉戏无所事事而设置,它是学习的另一个场所,另一种方式。

韶华易逝,切莫辜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