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东西(普品)大家的鉴别能力基本是一样的,鉴定结论也一致。因为这样的东西较常见,价格相对较低,买到的机会多,而对于档次稍高,市场价值较高的藏品,人们大多抱以小心谨慎的态度。
承诺:只卖真货,假一赔十喜欢精品寿山石,请加美女微信交流
举例来说,对于官窑、元青花、汝窑、珐琅彩、张大千、傅抱石、宋画等这些“大名头”的藏品,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哪里有这么好的运气,自己就碰到了?在收藏界里捡漏不成,反被捡漏的事情,时刻都在发生着。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大纵横》 收藏大纵横 尽量多给藏友一些收藏参考!1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其实在收藏中有眼不识宝贝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当人们在小心谨慎捂紧钱袋的时候,很可能由于眼力和胆识的欠缺,让机会从自己眼前溜走。有许多从事收藏多年的人,对于看普通东西可以说是行家、高手,在多数情况下,宁愿相信“大名头”的东西都是赝品,而不是实事求是地客观看待它们。这样固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然而错失的却是机会,并且自己永远停留于玩普品的阶段。处在收藏的“瓶颈”,我们如何应对会更加积极度过呢?
一位买家在去年的西泠秋拍中以1.8万元低价购入的清代闲章,在2017年的北京保利春拍中,被人以380万元竞得。
欢迎关注公众号:《精藏门》 精藏门 关注业内动态,分享市场信息,传播收藏知识,打造高端平台。 公众号
其实大名头的东西,与普通东西在鉴定方法上是一样的,都是在熟悉真品特征面貌的基本上,对鉴定对象进行整体和细节特征的分析和把握。对陶瓷而言,不外乎造型、纹饰、胎、釉、款识、使用磨损痕迹、保存环境、开片、气泡等细节特征;对书画而言也无非是风格、用笔、用墨、款识、线条、具体物象的画法、纸张、装裱、印章、印泥等内容。这些原本是很基本的方法,很多从事收藏多年的人在遇到大名头东西时,反而不会用了。他们相信传言“某类东西,某位大师的画作,现在仿得已经乱真了,连故宫博物院等国家级专家都要走眼,科学仪器也检验不出来”。于是在他们心里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凡是大名头的东西多不可靠,不碰为妙。
在德国科隆的“Lempertz”拍卖行的一个拍卖会上,一幅齐白石的作品《大富贵亦寿考》以1.5万欧元起拍,最后被现场和电话委托出价的中国买家给争到了40万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