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趟阿尔泰密林着实不易,若与图瓦人擦肩而过,那真是件憾事

“塞外明珠喀纳斯,风神绰约胜天池。烟笼寒水云为鬓,日照碧波肤似脂”。诗中描写的是新疆阿尔泰山密林深处最富神奇和秘密的景色,也是神秘的部落——图瓦人繁衍生息的古老家园。图瓦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传承护佑,守护着属于他们的原生态之美。

新疆的图瓦人大约有280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哈巴河县的白哈巴村、布尔津县的禾木村和喀纳斯村。这3个村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坐落在大山的森林之中、河水之畔,山是阿勒泰山系,水是来自阿勒泰雪山流往额尔齐斯河。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图瓦人对额尔齐斯河有自己独特的赞美方式,他们学的第一首歌曲必定是《额尔齐斯河的波浪》。按照民族划分,图瓦人属于蒙古族的一个古老的支系,但与蒙古族不同的是,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没有留下自己民族的史志。

图瓦人村落分布在松林如海,绿草如毡的喀纳斯湖周围。我们去的是禾木村,“禾木”二字在图瓦语中,指黑熊腰上的肥膘,这是图瓦人狩猎史的佐证。后来他们转向游牧加农耕的生活。而现在,他们靠旅游业来讨生计。禾木村许多家开设了民宿、饭店、商店,门口摆着小摊,挂着别致的招牌或图腾。图瓦人家屋子的正中央都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画像的上方挂着一条洁白的哈达。成吉思汗眉宇之间透出阳刚之气,眼睛细长、唇线分明、脸膛赤红。成吉思汗是图瓦人心中的神,几乎所有的图瓦人都会非常认真的说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关于图瓦人的来历一直有不同的说法,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定论。归结起来有五种:第一是,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下来的队伍,然后在阿勒泰深山中生活至今;第二是,他们的祖先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俄罗斯图瓦共和国迁徙过来的;第三是,他们是唐努乌梁海人,因为现在还保存着1918年中央政府颁发的“乌梁海左翼左旗札萨克”银印;第四种是他们可能是印第安人的祖先;第五是他们是为成吉思汗守灵的守墓人。

在图瓦人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一是近距离聆听原始的“呼麦”;二是第一次看到“楚尔”乐器。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它是来自民族记忆深处的悠久回音。楚尔,则被世人称作“民族音乐活化石”,目前濒临失传。据了解,楚尔系汉朝时期在西域流行的“胡笳十八拍”乐器中的一种。它的外形与笛子相似,上面有三个孔,是用喀纳斯湖畔一种名为“芒达勒西”的苇科植物茎秆掏空钻孔后制成。吹奏者嘴巴嚅动,好像在说话,其实是开口吹气,靠舌尖控制进入楚尔的气量,能同时吹奏出两个声部,用喉咙的震颤发出和声。楚尔的旋律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深沉舒缓,时而激荡澎湃,时而起伏缠绵,那种空灵的音乐仿佛在诉说着图瓦人的内心。

看着风景如画的喀纳斯湖,行走在于画中的图瓦人村落,游人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到了日内瓦湖畔。现在的图瓦人从事放牧业,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马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他们视马为最神圣的动物。图瓦人很知足,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时间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需要消磨的东西。对于环境,他们有近乎崇拜的爱护,他们没有一个人去乱伐一棵树乱,乱垦一块荒地。

去一趟阿尔泰密林着实不易,若与图瓦人擦肩而过,那真是件憾事!探访图瓦人家,心向往之。这里绝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随之而来的是难以逆转的旅游开发。在浓浓的商业氛围中,原生态的图瓦人家已经很少见了。喀纳斯最近十几年的变化赶得上前面几百年的速度。大自然对人们是毫不吝啬的,图瓦人依靠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喀纳斯湖边过着吃穿不愁的日子,但是这种日子还能过多久,谁都是无法预知的。

【作者】王成,中国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总策划总领队,中国探险家俱乐部人文领域特别顾问。媒体撰稿人,乐途旅游网超级灵感旅行家。工农商学兵貌似占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诗和远方。惟愿我们在行走中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本文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1861263043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