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童话之间:只差了一个阿尔山火车站!
人在旅途,每一站,都是风景!提到火车站,出现在你眼前的第一幅画面是什么?可能是豪华气派、高度现代化的北京南站。也许是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的南京南站。而我们和童话故事之间:只差了一个阿尔山火车站!
阿尔山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管辖,辖区内中蒙边境线长93.434公里,人口只有6.8万,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城市,而阿尔山火车站则被称为中国最美最小的火车站。和中国不少异域风情浓烈的铁道小站相似,阿尔山火车站建筑上的始作俑者,属于在这片土地上犯下滔天罪行的侵华日军。小站始建于1935年6月,峻工于1937年7月,原名温泉车站,通车后改叫为阿尔山车站。如今,阿尔山车站的一侧还保留着半圆形尖顶的碉堡,远看就像是农村里的“粮囤”,已经将当时的枪眼用水泥堵上了。车站主体建筑的选材质感对比鲜明,色彩处理十分合理,屋顶为淡淡的土红色,黄色的外墙镶嵌着墨绿色框格,一层外墙为花岗岩砌成的乱插石墙,起脊楼顶用赭色水泥覆盖。82年过去了,它依然保存完好在使用,已成为内蒙古的文物,同时成为游客来阿尔山必看的一个景点。
1937年,中华民族仍在全面抗日。寂静的兴安盟山林里响起了日军侵略东三省的枪声。阿尔山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得到了日本人的“青睐”。侵华日军为了掠夺南兴安地区的资源,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和运输军事物资,修建了这条由白城经乌兰浩特、索伦、阿尔山至伊尔施的铁路。征丁伐木,星夜赶筑,铁路及其配套设施在短期内完成,使其兵力、弹药、补给运输有了保障。军车运来了10个步兵中队、4个炮兵中队和1个工兵队,士兵在阿尔山紧张地构筑着野战阵地,当时的阿尔山火车站异常繁忙,可谓是满负荷运转。
1945年8月8日,前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代表苏联政府宣布:“从8月9日起,苏联将认为自己已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次日,苏联红军向阿尔山地区的关东军发起进攻。阿尔山也成为苏联红军对日作战的主战场之一。日军在苏联红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全线溃退。阿尔山火车站成了日军逃亡的中转站。8月12日清晨,阿尔山火车站一片混乱。由两台机车牵引的混合列车停在站台边,700多名日军及700多名学生、劳工挤在两节车厢内,其余六节车厢装满了武器弹药,人尚未上完,列车便启动了。顺山而下的列车并未能挽救逃跑的日军,苏军在空袭阿尔山之后立即开始全线追击。惊魂未定的日军逃离阿尔山不久,便在大石寨遭到苏军炮火的轰击。六节车厢的军火轰然爆炸,列车立刻被炸翻、倾斜的机车借着惯性滑出四五里路,连车带人一起进入苏军伏击圈。至14日,苏军历时7天,全歼侵驻兴安盟的日本关东军5万余人。8月14日,兴安盟全境获得解放。
阿尔山站隶属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原沈阳铁路局)白城车务段管辖,三等站,是白阿线的终点站。小站每天只有两班车,上下午各一趟,一趟来自白城,一趟开往白城。车来前一个小时候车室开放,其余时间关闭。唯一的候车室室内面积不足10平方米,左边是唯一的售票处(仅一个售票员),右边是唯一的检票处(仅供单行通过),两边各一排木质坐椅(可供十几个人入座),其余的旅客只能站着,人多时还只能站在外面等待。候车室隔壁是“贵宾室”一样的小巧,里面成U字形摆放着几个沙发,干净简洁,小的夸张的行李房好像骄傲地在声辩:麻雀虽小,五脏可得齐全。我从开着旁门走进车站内,台上没有天桥,也用不到。空荡荡的的钢轨上停着一辆货车,一位穿黄马甲的工作人员在巡逻。在车站的不远处还有同样建于日伪期间的火车头人工掉头转盘,这种纯人力的火车掉头技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已经绝迹,值得去看一看。
大多数时候,阿尔山站是安静的。当游客一窝蜂般作鸟兽散时,这座小站很快便恢复了她原有的面目。她在时间和空间的洗礼下,岿然不动,将一切风霜和血泪独自咽下。对于广大游客来说,来阿尔山,当然是奔着国家森林公园来得。于他们而言,阿尔山火车站也许不过只是一道“餐前小菜”。而对于虔诚的铁道迷来说,来阿尔山,则当仁不让的冲着“中国最美的火车站”而来。毋庸置疑,这时候的阿尔山火车站,已彻底成为铁道迷们期许已久的一场“饕餮盛宴”。你是什么角色并不重要,跟随自己的内心选择属于自己的旅程,这才是最最重要的。
最小,最精致,最美丽……在浮躁和繁忙的现代社会,能遇到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幽静车站,有点“奢侈”。夕阳下,小站站台上笼罩着一层暖意洋洋的金光,明丽暖人的色彩,令人不禁怀疑是否来到了瑞士的乡村小镇。在这样的小火车站,去感受一下那段古老历史,然后坐上火车,走向远方。
【作者】王成,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总策划,媒体撰稿人,乐途旅游网超级灵感旅行家。工农商学兵貌似占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诗和远方。惟愿我们在行走中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186126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