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件制”和“计时制”到底利弊如何?

在我上班的企业中,无一例外都是计时制,都是国企和外企;在我辅导的企业中,多数是计件,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为什么会有如此分类和不同,我想主要还是企业的管理能力决定的,完善的管理能掌控计时制,充分发挥员工综合效能和积极性,强调过程也关注结果;而对于管理比较粗放的企业,计件制就能减少很多管理上的事情,就好比“土地承包”一样,多劳多得,更强调结果。
这二者目的不同,效果也差别也很大,今天就来聊下这个长时间困扰企业的话题。
定义不同
我自己的理解和定义。
计件
按照生产的数量来计算工资,就是简单的多劳多得。当然,做出来的不良品,不但不能多得,反而会少得。
计时
按照时间来计算,时间长就多得,时间短就少得。当然,你干得少或者干不好,也会少得。
计件的利与弊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实行计件制的企业,多数是中小民营企业,当然,我也见过10亿级的企业也在计件的。到底利弊如何:
所获之利
1. 员工生产积极性很高
注意,我只提“生产”积极性很高,其他积极性非常低。因为以产量为主要指标,多劳多得,大家都在马不停蹄干活。
2. 减少了管理成本
在实行计件制的企业中,多数没有完善的管理架构和职能,一人身兼多岗,大家都在干活,一人顶两人用,短期看,人工成本是会低点。
所祛之弊
1. 过于关注产量而忽略了其它
我们说,企业管理包含了安全、质量、效率、成本、交期、士气和财务,但计件制更多关注效率,而忽略了其它。
比如安全方面,员工开叉车或者行车,操作时会尽量选择最快的方式,但未必是最安全的方式;还比如质量方面,有一些小问题但并不愿意停机调整,因为会影响产量算工资;再比如交货紧张,员工都选择大订单和好做的产品做,不想停下来换产,等等。
2. 人员提升较慢
因为大家都关注产出,也忙于挣钱,于是就不会花时间来思考如何提升和改进。这个跟我们很多人每天都是在低水平重复一样,忙碌让我们失去思考的时间,失去对事物的好奇心。
企业的成长就源于员工成长的红利。试想,如果我们不花时间去改进质量,我们的不良品和客户投诉如何下降;如果我们每天只是重复,不去思考效率提升,如何实现布局优化、库存优化、动作优化,最终降低成本并缩短交期;如果我们不去持续思考和行动,如何让组织持续改善,并最终提升全员的素养。
计时的利与弊
计时制其实是一种平衡的管理做法,以时间为维度计量,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满时间,用有价值的事情填满时间。
所获之利
1. 管理平衡推进
计时制关注全模块均衡发展,会重视安全,会关注质量,会提升效率,也会降低成本并缩短交期,还会有很多激发员工士气和发挥潜力的活动。比如做精益改善、成立QC小组、产线物流优化、合理化建议等都可以全面展开和推进,也许还能构建自己的运营系统,这是不是更良性?
2. 员工进步更快
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当公司管理全面均衡发展,你说员工是不是提高更快?大船开得快,船上的船员当然也跟着进步快;反过来,船员们进步快,这艘船是不是也会划得更快?
正因为有了停下来思考和分析时间,有了做实践和改善的时间,才有机会让团队的管理能力和技术实力不断提高,也才会逐步形成自己良好的文化和氛围。所以我们看到,大多数计时制的企业,员工的成长是更快的,而员工成长也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所祛之弊
管理细化和标准化,需要耗费人力和物力。
这是我想到的唯一不足之处。短期来讲,我们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策划,策划什么?既然要计时,那我们就得把有限时间里面工作的内容明确、具体、细化、优化,还是PDCA。
比如标准作业的内容,节拍如何计算、作业顺序如何设计、标准手持该是多少;还比如产品切换,不可能让员工自己慢慢摸,而是用最优的方式实现设备停机时间最短、人员操作最便利等;再比如排产如何更合理,这需要根据客户需求,结合现场人机料情况均衡排布等。
与其说是弊端,不如说是短期之弊,是长期之利。不投入,何以见成效;不播种,如何见秋收;不付出,哪会有收获。
计件制,可以说是企业成长之初惯用的手段,是关注“量”的积累;计时制,是企业发展和成熟阶段的必然选择,更关注“质”的提升。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的精益工具、运营管理和个人成长,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与精益爱好者和实践者一起每日分享,不断进化成长。上面还有很多精益干活和个人成长的语音内容,欢迎下载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