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的传奇——燊海井

燊海井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长堰塘,是中国著名的古盐井。

燊(shen):火在木上烧,三个火象征着生意红红火火,同时寓意天然气的源源不断。海:寓意盐井如大海一般汲取不完,财源滚滚。

燊海井开凿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凿成,历时13年,井深1001.42米,既产卤,又产气。

燊海井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大井。井凿成后,每天喷出万余担的黑卤,日产天然气8500多立方米,烧盐锅80多口,时至今日仍可日产天然气约1500立方米。

当深井钻成11年后,俄国的谢苗诺夫于1846年钻成了口浅井,采出少量井油。再过13年之后,美国的狄拉克才于1859年8月,钻成一口21.69米深的井,只从井里采出1.8吨多的井油。

自贡在近两千年的盐业生产过程中,遗存有一大批古井、天车,1914年仅自流井就有“水火两井共960眼”,而燊海井则是其中最有名的盐井。

燊海井的主要建筑有碓房、大车房、灶房、柜房等。主要生产设备有碓架、井架、大车、盐锅、盐仓、采输气设施等,展示了清代井盐钻凿、天然气采输、采卤、煎盐等传统技术和工艺。

这就是燊海井的天车。

天车被誉为四川自贡盐场奇观之一,是将若干杉木连结,以竹篾绳捆扎成巨大的支架,竖于井口,用于采卤、淘井、治井。天车井架十分壮观,不管从采卤或者古建筑角度来说,都是盐都自贡特有的、不可多得的文物。

这座用一根根圆木、蔑索捆制而成的、高达18.3米的“天车”;运用杠杆原理,由数人在碓架上一脚脚蹬踩冲击打井的木碓架。

如今的天车很有沧桑感,而且并非是遗迹,还可以使用...

这是燊海井的井眼,这下面就是那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大清国人民的钝凿法创造了历史。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看,真是不可想象,只好称之为“奇迹”。

一切看上去都很原始,但是正是这原始的钻井工具,成就了燊海井的传奇。 

大车,是用来提捞卤水的设备。提捞时,将竹篾绳的一端固定在大车上,经地辊、天辊后,另一端连接井口的楠竹筒。然后将放入井中的卤水层,卤水进入筒里之后,用4-5头牛做动力,牵引大车转动,卤水就提起来了。   

这座古朴的大房子便是生产井盐的地方了,充满着神奇的魅力。让人有一探究竟的冲动。 

烟雾缭绕,热气腾腾,现场感十足。这里就是井盐的大作坊。
作坊现有八口圆锅煎盐之用,每班有几位盐工操作,班产量原盐两吨左右。

一口口冒着热气的大锅正在制盐。制盐的主要原料为卤、黑卤、盐岩卤三种。
这叫做低压火花圆锅制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制盐工艺。燃料为燊海井自产的低天然气。制盐的锅灶型采用圆锅灶,亦称瓮笼灶。主要制盐工具有:灶笼子、铁铲、烟子扁、磨盐扁等。


    制盐工艺共分为四大流程:一是提清化净,将卤水排放入圆锅中烧热,随后把准备好的黄豆豆浆按一定比例下锅,分离出杂质,以提高盐质。二是提取杂质。三是下渣盐、铲盐。最后是淋盐、验盐。

我们眼前到处都是盐,竹筐里、池子里、锅里、白花花的,雾蒙蒙的,这里是盐的世界。

大作坊里堆积着一袋袋的成品盐,这些盐即将上市。原来盐巴是这样炼成的...
按照民间的说法,只有燊海井的盐才是泡菜的最理想品种,因为泡菜不臭,不生花,且清脆爽口让人回味难忘。
这里的盐让人心动,这是最纯的盐,最净的盐。
收藏一包吧,燊海井的盐。
燊海井钻井技术形成了由木制碓架、井架(天车)、天地辊(滑轮)、大地车(绞车)组成的一套完整的体系,这套设备体系和大作坊的传统制盐工序,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科学、完善的。

燊海井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是土法生产井盐的“活化石”。

如果把自贡著名的盐业历史博物馆“西秦会馆”比作是盐业的大辞典,而燊海井就是这本大辞典的注解。

燊海井: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
燊海井:百年传承的古作坊。
燊海井:最天然的井盐生产地。
    燊海井:真正让国人自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