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才子在盛夏时写的五律,细腻生动,最后两句更引人共鸣
古代很多文人墨客或因维持生计、或谋求仕宦,而长期滞留他乡,他们所思所想、所见所闻,都充满了愁情和感伤;同时沿路的情景,也触发了他们对故园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很多诗人也因为类似的原因,长期客居异地;羁旅愁思,让他们寝食难安,于是便会在诗行中流露出绵绵情思。比如白居易有一次望月有感,就惆怅自己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令人感慨。下面分享唐代才子在盛夏时写的五律,细腻生动,最后两句更引人共鸣。
夏日途中
唐代:李廓
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
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
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
李廓是唐代陇西人,生活于唐文宗太和年间。他年少有志、勤于诗文创作,曾与贾岛友善。进士及第后出为鄂县令,并累官刑部侍郎、颍州刺史。不过在他入仕之前却经历过很多坎坷,有一次诗人落第还乡,心中极其愁闷,遂记录沿路所见,并抒写感慨。
诗的大意是:夏日炎炎,路旁林荫夹道,正当正午、行人稀少。树上鸣蝉初起,花间蝴蝶飞舞。火辣的阳光直射到清澈的水面上,槐树分泌的树脂落在白衣上,染上黑点。一事无成、回归故里,心中愁闷、脸上也少了光彩。
时值盛夏,诗人落第还乡,虽然早早就起床,却直到中午才出门。“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首联描写天气、时间和地点,作者屡次落第,自觉无颜面对熟人,于是就在正午时出发。虽然汗流浃背,却少了一些烦恼。
多年在外流浪,虽然非常想家,但是仕途上没有着落,诗人觉得愧对家人,于是能拖就拖,一来是省些盘缠,二来也因为交通不便,最主要的是怕听到父母唠叨,更怕看妻子脸色。可是他现在确实感到累了,也就无所顾忌了。
诗人不顾炎热,一路跋涉,终于走到一处林荫茂密的地方,便想喘口气。“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蝉儿在枝间肆无忌惮地鸣叫,仿佛希望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激情,根本不管外界的感受。蝴蝶在阳光下闪亮着翅膀,同伴之间也任意地戏耍,毫不在意旁边有人在注视着它们。
热风扑面、蝉声鸣噪,作者以景衬情, 却彰显出内心的愁闷。诗人在心中默想,若是回到童年时光,自己一定会爬到树上,或是追赶蝴蝶。而如今他只会旁观,而且更感到孤寂。
作者心情低落,看见眼前的景象,也觉得无比怅惘,“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这里采用拟人手法,作者用一个“欺”字,传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日光照射到水面,诗人却感到刺眼,仿佛太阳也欺人太甚。其实都是自己情感的投射,因为落第而感到不悦,于是看什么东西都不顺眼。
“槐膏”二字,照应首句中的“炎”字,也委婉地展现出诗人对于这样的天气叫苦不迭,加上人生到了低谷,几乎就快挺不住了。
前三联写景,尾联抒发感慨,“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作者直抒胸臆,前后相承,水到渠成地抒发了情感。“归故里”三字,进行了概括,交代了这些都是作者夏日归途所见之景。
诗人并非要强,古代书生除了参加科举,没有别的出路。而贫寒之家为了改变命运,省吃俭用,也让学子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唯有金榜题名、仕途成功,才能对得住全家人的辛苦付出。所以“少光辉”三字,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却饱含了辛酸和泪水。
诗人李廓名不经转,几乎没有人听说过,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似乎也是司空见惯,可是这首诗却道出了很多寒士的悲凉心境。诗人孟郊若不是感到进士及第太不容易,也不会一日看尽长安花。而诗鬼李贺也因为未能如愿,才一直闷闷不乐,最后悲惨的结局也令人唏嘘。
作者在这首诗中将议论、描写、抒情、叙事紧密结合,并交替使用这几种表达方式,既呈现了形象的画面,又含蓄地表达了凄楚的心境,不愧为唐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