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玩什么?斗草、鸠车、竹马,种类丰富,益智有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变得极为丰富。对于玩这一块,进步同样日新月异。当今的儿童少年,忙于手机、平板和电脑,玩得不亦乐乎,忘乎所以。那在古代那种生产力特别落后的情况下,儿童的娱乐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生活会有很多乐趣吗?实际上,是我们多虑了,在我们现代人看起来落后的古代社会,孩子们玩的不比现在的儿童玩的差,从某些层面上说,反而远胜于我们。孩子的生活是快乐的,虽然他们也会有学业的烦恼。

一、斗草、鸠车与竹马

人是自然的,是自然孕育的产物,人也是社会的,这也是我们的根本属性。儿童,处于自然向社会过渡的阶段,因此古代儿童的休闲生活兼具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要么取之自然,要么融入社会。

斗草这种游戏长盛不衰,甚至文史君小时候也玩过,不过相比于古代差远了。斗草这种游戏形式起源于何时,怕是非常难以考证了,这是一项取之自然的活动。有文字记载的斗草游戏出自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书中记载:每年的五月五日,是传统节日浴兰节(即端午节),草木生长旺盛,人民采草踏青或以斗草为戏。

斗草

斗草分为武斗和文斗。所谓武斗,是指双方各采摘自认为长势好、韧性不错的草,譬如车前草等,双方选定后,将各自的草进行交叉,手逮两端,往后猛烈拉扯。哪一方先断了,便就输了。这种玩法比较简单,好上手,因此广泛存在于乡村社会。至于文斗,那就比较儒雅一些了。双方将各自采摘的花花草草聚集在一起,一方拿出一种草,报上名字,另一方也要拿出相同种类的草,报上名字,花草不仅需要种类相似,并且花名也要对仗,一方不及,便败下阵来。相比于武斗,文斗需要参与者更高的知识素养,尤其是花草方面的知识。

斗草这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虽然简单,但是也充满了乐趣,花草俯拾皆是,玩耍者往往也乐此不疲。

清代的《斗草图》

当今孩子有玩具车,古代的孩子也有,还是纯手工制作的。这其中首推鸠车和竹马。

鸠是一种鸟的名字,顾名思义,鸠车也就是说仿照鸟的形态制作的一种木制两轮车。鸠车的主题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鸟的形象,鸟身体的两侧各有一只轮子,鸠车并不能坐人,仅供孩童推着玩耍。鸠车往往与孩童相伴,因此,在后来文人的作品中,鸠车往往都是作为忆往昔的象征出现,从而来表达作者对孩童时期的怀念。

鸠车出现的历史相当悠久,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常见孔子见老子的题材,画中两位圣人的旁边通常有一位神童项橐,项橐手里拿着的就是鸠车。换句话说,鸠车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是儿童的玩伴了。在日本的藤井有邻馆就收藏着一件保存极好的铜制鸠车。这个鸠车造型很独特,两个轮子,后面拖着长长的尾巴。虽然古人不懂得机械原理,但是只要推动,尾巴就会上下摆动,翅膀也是如此,把鸟类的行走和飞行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鸠车的一种形式

相比于鸠车,竹马就显得“高级”了许多,因为竹马真的可以“骑”。竹马最初仅仅是把竹子当成马(想象的马)放在胯下骑而已,虽然看着很幼稚,可对孩童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娱乐方式。那哈利·波特不还骑着扫帚呢?竹马的产生时间同样无法考证,不过出现在文献中的最早时间还是可以知道的。据《后汉书·郭汲传》记载:郭汲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某天,他来到美稷县,村民无比欢迎,只见几百个儿童,骑着各式各样的竹马夹道欢迎他的到来。可见竹马这个小玩具早就深入到民众的生活中去了。甚至三国时期,陶谦在14岁的时候还对骑竹马乐此不疲呢。

丰子恺画

后来竹马慢慢被改良了,竹子的一头真的被装饰上马头,另一头被装上了轮子。现存的清朝画家焦秉贞的《群婴骑马图》,便把这种场景绘声绘色地展现了出来。只见六个扎着发髻的孩童,胯下骑着竹马,一只手拿着类似马鞭的竹棍,另一只手抓着缰绳,面带笑容,其乐融融。这就是他们的游戏生活。

竹马

古人常谓五岁有鸠车之乐,七岁有竹马之欢,无不显示着他们对这两种玩具的喜爱。鸠车与竹马永远都是他们童年无比快乐的回忆。除了以上玩耍种类,还有围棋、象棋、泥塑、风筝、投壶等等各种有意思的活动。

二、古代儿童的学业

玩,当然要玩,但也不能忘了学。古人常说从小能看到老,自然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像近代有名的陈寅恪、刘师培、章太炎等大家,哪一个不是自小熟读经典,家学渊源极为深厚。良好的孩童教育,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奠定了极为深厚的学习基础。那么古人小的时候都学些什么?

最早的教育叫“学在官府”,意思是说,教育这种活动只存在于贵族家庭,普通民众是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的。这群贵族儿童学的是被称为“六艺”的东西,分别是礼(“五礼”,包括祭祀、接待、朝觐、丧葬等礼仪)、乐(六种乐曲,礼和乐均为礼仪制度,是维护统治的阶级产物)、射、御(骑马驾车)、书(读书写字等)、数(基本数学)等。

闹学图

这种学在官府的情况持续了很久,直到孔子的出现,这种局面才被打破,他把教育推向了民间。后面的学习形式就逐渐发生了改变。据《四民月令》和《汉书》等文献记载,汉朝的儿童在八九岁,甚至六岁的时候就要到学校去了。他们学的内容有《论语》《尚书》《春秋经》《孝经》等知识。从这些书籍便可得知,古人对孩童的教育更加侧重人格和品德方面的培养,强调的是精神上的,而非物质上的,此所谓古人口中的“君子”是也。

到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儿童的受教育形式和内容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从学习条件来看,明显变好了。印刷术到明清时期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孩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接触到史书、经书、文集、小说、剧本等各种类型的书籍。此外,学校、社学、私塾等教育场所也不断增多,为儿童的就学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明清时期的教学相比于以往,功利性更加浓厚,此外,金钱观也在逐渐侵蚀着象牙塔。

私塾

总而言之,古代的儿童生活也是非常丰富的。“快乐”这个词眼,始终都是孩子的另一个代名词。当然,我们也希望,快乐也可以是成年人的。

文史君说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孩童快乐的笑是天然的舒缓剂。但是,我们在看到古代孩子快乐的生活时,也不能忽视他们的不良处境问题。古代的孩童还没有完善的法律保护,所以“溺婴”、“弃婴”、“鬻子”等这些残酷的字眼经常会出现在历史典籍中,甚至这种现象到现在还有。过去的我们没法改变,现在的我们完全可以使之变得更加美好,保护孩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参考文献

王子今:《秦汉儿童的世界》,中华书局,2018年。

崔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儿童生活》,华东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士为知己)

(0)

相关推荐

  • 从“青梅竹马”到“郭伋骑竹”丨儿童玩具“竹马”文化变迁史

    竹马游戏起源于东汉,在中国众多儿童游戏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自东汉以后,竹马游戏开始逐渐风靡.历史文献上对"竹马"一俗的最早记载是<后汉书>中的<郭伋传>传 ...

  • 137 斗草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到斗草游戏,又看到熟悉的古人把斗草写进诗词里,惊觉,斗草游戏原来是这么受欢迎的一种游戏啊. 斗草游戏是中国的传统民间游戏,是一种由采草药衍生而成的民间游戏,于端午日外出,找奇花异草 ...

  • 端午节,解锁斗草的N种姿势

    农历五月,天气湿热,毒虫肆虐. 中国古人把五月称为"毒月"."恶月".早先人们应对这一月的办法是草药.人们外出采来各种草药,毒虫毒蛇害怕这些草药的气味,就会避开 ...

  • 闲寻女伴过西家,斗草归来日未斜

    你玩过"斗草"吗?就是用花草名儿对对子.做游戏,小时候你玩过吗?清明之后,草木萌发,鲜花盛开,田野山间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景象. 早年这个时节,乡下孩子开始玩"斗草&q ...

  • 牙齿松动——怕——冬青子 墨斗草(益肾舒...

    牙齿松动--怕--冬青子+墨斗草(益肾舒肝.解牙齿松动) 牙龈萎缩--怕--寒水石(凉血降火,治齿衄[牙龈红肿萎缩]) 经常牙痛--怕--升麻+羌活(排脓托毒.止齿痛) 牙龈出血--怕--戎盐(消炎杀 ...

  • 一战英国挎斗摩托机枪车,带着度假装备上战场

    一战时德军率先在挎斗摩托车上安装机枪,制成可以机动作战的挎斗摩托机枪车,且不论这种武器的作战效果如何,英军对它倒是很感兴趣,不久后也研发了类似的武器装备. 来自约克郡布拉德福德的斯科特汽车公司(Sco ...

  • 诗词 |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斗草 | 这个流行千年的游戏,到底怎么玩?

    "斗草"这个游戏,现在已经不多见了,我们小时候倒是玩过的--双方各自采摘有韧性的草,将草茎十字相交,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车前草.狗尾巴草或是松针等随处可见的植物,都是斗草的 ...

  • 史地文《斗草》指导老师:吴芳芳

    我叫史地文,是杭州市临安区衣锦小学六(2)班学生.我爱好广泛,喜欢打篮球.编程.看书.座右铭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斗草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小学六(2)班 史地文 "哈哈,我赢 ...

  • 《红楼梦》中的斗草是什么?它有什么历史?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个人,满园玩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里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