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沙子来解围
檀道济为南朝宋将,他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流传至今的《三十六计》的作者。当时,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刚即位不久,北魏趁着他们更新换代,实力下降,大举进攻,占领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于是,宋文帝便派檀道济率领大军前往应战。
一次,北魏兵进攻济南,檀道济亲自率兵前往,短短二十多天内,将北魏士兵打得节节败退,宋军的士气一时高涨,一扫作战前的悲观紧张,檀道济瞅着敌军败逃,不追岂不可惜,打算来个乘胜追击。
当时魏军又怎肯就此罢休,让到嘴的鸭子飞走了?这不,还真让他们逮到一个绝佳的机会——原来由于檀道济集中大部分主力军用于前方冲锋陷阵,导致后方守备松懈。抓住这档空子的魏军,立马绝地反击,下令让两支轻骑兵绕到檀道济的军队后方包抄突袭,并把宋军的辎重粮草放火烧了大半。
檀道济虽然兵法用得好,将士们也骁勇善战,可古代行军打仗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呢?当然是军粮呀。如今在缺粮的情况下,再打下去显然极为不智。为了保存实力,檀道济立马下令撤军。都说最怕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撤军途中,一名宋兵看势头不对,立马连夜私逃,投降北魏军,然而最糟糕的是他还将宋军目前军中缺少粮食的情况告知北魏将领。北魏将军一听,高兴得合不拢嘴,想着借机一举收拾了宋军。但狡诈的魏军在筹划后也担心这是否是聪明的檀道济使出的诱敌计呢,毕竟他们可是多次栽在他手里,如果中计,那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斟酌再三,打算派细作夜探虚实。
檀道济这方在发现叛逃者时,一时间,军内人心惶惶,不少士兵私下更是悲观认定此番是在劫难逃。这样危机四伏的形势下,檀道济认为,若是此番强行退兵,势必让己方如今缺军粮的消息坐实,届时,魏军肯定会围困夹击,即使一时难以攻下,只要对方围困军队拖延时间,那宋军肯定成为别人的盘中餐。正当他低头思索时,无意间瞥见地上的沙砾,他怔了一下,眉头一皱,旋即拍手,心中生出一巧計。
当晚,宋军照旧如常,檀道济亲自带人清点军粮,命一些士兵拿着竹筹,高呼记米数字,又派一些士兵用斗子不慌不忙地量米。
魏军探子偷偷地记下营帐内的情况,瞧着军营中那一袋袋都装得满满的白大米,他暗叫不好,好家伙,这宋兵不是骗我们吗?于是,赶紧将情报告诉魏将,说檀道济军粮其实绰绰有余,摆明是骗我们出兵,再打肯定又要失败。魏将一听,断定是檀道济设计骗他们上当,好一网打尽,显然这计谋已经被他们识破,魏军都庆幸至极,他们要让檀道济的计划泡汤哩。这不,当即就把那宋兵给杀了。
其实,他们哪知自己又中了檀道济的计,那一袋袋大米下面全是鼓囊囊的沙子,上头只不过是铺上大米。
第二日,檀道济换了身简单的便衣,悠然自得地坐在马车上,带着大军缓缓退行,魏军见他十拿九稳的样子,总吃败仗的他们,更是不敢轻举妄动,恨得牙痒,却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