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怎么会变成大仇?因为你没明白这些道理

古人云:受人恩惠,没齿难忘。

就是说,当你在危难之时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应该牢记在心里。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要助人为乐、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温暖的双手、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你自己……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遇到所谓的“白眼狼”、“过河拆桥”,恩将仇报,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菊与刀》中有这么一句话:自古恩义最难承受。这话说的一点没错。

记得十年前,她因为在别的单位发展得不如意,经朋友介绍来找到我,想跳槽到我们公司,当时我是当地公司的负责人。

见到她时,对她的印象还挺好的,她的工作热情和执着态度我也很认可,再加上她营销能力不错,于是便向上级公司推荐,最终如其所愿,来到本公司并担任下属一家新设分公司的负责人。

初来乍到的她,工作上一腔热情、大刀阔斧,但苦于新公司刚刚成立,万事开头难。

作为她的上司,我及时给予她无私地帮助:亲自带着她去跑客户拓展业务、介绍很多优质客户给她……总之,她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总是一路扶持,最终她分公司的业务慢慢成长起来。

后来,因岗位变动,我调到了上级公司工作。调动之时,我又极力推荐她担任本公司的班子成员。

可以说,她来到本公司后,在我的帮助下、在她自身的努力下,可谓一路顺风顺水,职务连升两级,进入了本公司的领导班子,成为公司的分管领导。

在生活上,我们成为了好姐妹。她想要购买本地一家优质楼盘的房子,因当时这家楼盘太抢手,她找我帮忙,我又通过朋友找到这家楼盘的负责人,最终帮她选到了满意的房子、订好了配套的车位,还得到了不少优惠打折……对于她来说,我不仅是恩人,还是贵人。

但随着我的岗位变动,我们的关系便慢慢疏远了。后来,我转为非领导职务,从上级公司回到本公司,昔日对她有恩的我,却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她的仇人。

她利用手中的权利,在工作上对我百般刁难,并在年度考评中直接把我放到了最后一名。我找她理论,她却公然当着所有同事的面,撕破脸皮,对我破口大骂……

看着如同疯子一般的她,我的心里很难过,也很气愤。

我曾经问过她,是什么原因对我有这么大的意见?她说,是因为在我儿子考上大学时,她时时过问,并赠送了礼物,而她的女儿考上大学时,我却“故意”不闻不问……

顿时,我明白了:小恩小惠,让人如沐春风;大恩大德,却让人如芒在背。我的恩义让她如此的难以承受。

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仅表现在能承受多少坏事上,还表现在能承受多少好事上。不管是坏事还是好事,一旦超过了一个人的承受能力临界点,必将失去平衡,导致破坏性的事情发生。

这就是大恩成大仇最根本的原因。

对于她来说,大恩如仇,如鲠在喉。

对此,我进行了反思。为使大恩不至于成大仇,我们必须明白这些道理:

第一、施恩,不宜求大、求多,施恩若大,无以承重,或成灾祸。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大恩无以为报时,又当如何?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打破了施与受的平衡。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根本良知,有一个自动运行的施与受的平衡系统。

你给予我一点,我也给予你一点,这样你来我往,互相索取互相满足,达到一个平衡,关系就有活力,就会呈正向发展。

而如果给予的太多,超出偿还能力太多,怎么努力都还不起你的恩情,我就会倍感内疚。

接受者的心里承受不了对方的恩情,日积月累导致内心坍塌、黑白不分,最终恩将仇报。

第二、施恩,应适度、适当,升米养恩,斗米成仇。

欲望就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人心就像无底洞,付出再多,也填不平。

当施恩累积形成了习惯时,被帮助的人会产生各种依赖症,甚至认为这种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一旦施恩停止,或者无能为力时,就会遭到他的忌恨,更可怕的是俩人很可能发展成比陌路人更可悲的仇人关系。

第三,施恩不图报。

恩情太大,无以为报,每逢相见,气短三分。但凡往来,谁不希望人敬一尺?谁又愿意见人先矮三分?久而久之,恩不再是恩;长此以往,恩渐断,仇渐生。

恩与仇,不过是一念之间。

所以,做个坦坦荡荡的人,忘记自己曾对别人的好,牢记别人曾对自己的恩;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好,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不好。

在今后的日子里,多一些智慧,少一些抱怨。

这样,你一定会多一些轻松、多一些快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