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里的策展人,原来是她
五一期间的一场艺术展
不仅将我们的朋友圈疯狂刷屏
直至展览结束近一个月
依然不断地引起讨论
艺术家邱志杰
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本来就暗含着一种非职业化的思路。书法本来就是从日常的使用的写字慢慢发展成艺术的,在中国古代书法的黄金时代,曾经出现过一种“总体艺术”的乌托邦,那就是:人人都可能是艺术家,随时随地地搞艺术。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老中医在给人开药方,写着写着他就写High了,开始龙飞凤舞起来,忘了有人正在等着他拿药方。老中医们写的草书经常很难辨认,神奇的是药房里的人从来都能认得很清楚。再想象一下,一个小学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着板书,写着写着,他开始抑扬顿挫起来,他忘了后面的小朋友在看他。这个时候他写High了,不知不觉中他就由一个“写字”的人,变成了一个“书法”创作者。苏东坡给他好朋友赵梦得写一封信,写着写着开始摇头晃脑起来了,那一刻,他也由一个写字的人不知不觉的进入到搞书法的状态。
从“写字”的状态到“搞书法”的状态,二者之间是平滑过渡、无缝连接的。我们从来没有用一条线切下来,说这种状态只配叫做日常的实用的“写字”,而那种状态才可以叫做搞“书法艺术”。
——邱志杰
嵩祝寺与智珠寺-东景缘画廊“荒木经惟与冯唐双人展——书道不二”
事实上,这场市集书写行动并非是张维娜的首次“破圈”,在这之前,她已经策划了比如荒木经惟和冯唐的“荒唐”书法展,莫言的书法展等等书法艺术项目,同样脑洞大开的策展思路,将“书法”这一似乎已经随着时代远去的形式在当代生活里重现,“书法”在她的世界里,不仅卸下了“精英主义”式的沉重的负担,反而成为一种有趣的、与当下生活完美交融的表达方式。
在张维娜策划的展览,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一种信息:人人都可以拿起毛笔,人人都可以通过写字来表达自我,书写的过程——也就是表达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书法这一存在于中国人文化基因里的重要形式,不仅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遗忘,反而需要在这个高速旋转的世界里、在喧嚣纷扰不断更迭的潮流中,让人们通过书写的行动,回归于纯粹的生活本身。
《芭莎艺术》:为中国最知名的策展人策展是一种什么体验?
张维娜:邱老师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在他身边工作没有任何压力,反而带给我们很多乐趣。透过这次合作,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位才子,他完全可以考进北大的古代文学系。
《芭莎艺术》:你是如何说服邱志杰走进菜市场呢?对于一个艺术界的泰斗级人物,你是否曾担心过会有一些不顺利或难以适应吗?
张维娜: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合作。完全没有说服他的过程。当我提出去菜市场时,他比任何人都开心。展览的五天时间里,邱老师每天都要来菜市场逛一圈,玩到关门才回去。还带着小女儿来亲自导览,像一个刚出道的艺术家一样,指着每一处作品说:“这些都是爸爸写的。”一脸的自豪。
《芭莎艺术》:这次展览最特别的感受是什么?
张维娜:这次展览一直不是我们计划中的事情,它有一种“艳遇”的感觉,很美妙。
《芭莎艺术》:为什么会有“艳遇”的感觉呢?是有一些突发的、意外的事件发生吗?可以具体聊聊吗?
张维娜:这个意外就是成为网红展了。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事情。邱老师从大学教授、国际策展人沦为网红艺术家。展览过去一个月了,仍然忙于接受各路媒体采访,他一边“痛恨”着前来打扰他的记者,一边享受着这种甜蜜的“负担”。
文|ada
转载、商业合作、投稿
bashayishu@bb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