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 王铎 行草书《淡远诗》轴

尺寸    351×55.5cm

淡远归深气,空山若有人。古云忽晦色,怪树各争春。小酌凭虚籁,幽居想幻身。豫筹明日去,驻屐为嶙峋。宿摄山,同张湛虚。素园老父□诗坛教之。戊寅新霁书,王铎。

作品鉴赏


“神笔王铎”的作品我们并不陌生,他在明代书坛上与董其昌齐名,在明末便有“南董北王”之称。尤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笔法大气,劲健洒脱,粗犷豪放,淋漓痛快,不失法度,既发扬了明代草书气势奔放、直抒性灵的特点,又矫正了线条粗率的弊病。在结构方面,以奇险取胜,节奏对比强烈。笔画结构十分敏感,创造出不少新的构成方式。他曾将书法的布局章法比喻成大将布阵,真可有此窥见他驾驭笔墨的气魄,为此近贤启功先生曾有诗盛赞王铎:“破阵声威四海闻,敢移旧句策殊勋。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并在附注中写道:“如论字字既有来历,而笔势极奔腾者,则应推王觉斯为巨擘。譬如大将用兵,虽临敌万人,而旌旗不紊。”通常我们看到的王铎的作品,都可直接的感受到那种疾风骤雨,宛如龙行的扭曲姿肆的跋扈,曲折蜿蜒参差错落和跌宕跳跃的节奏,讲究但又不在意的顺着自然行走,从而使表现出粗放疏略、自然朴拙的特点,极具阳刚之美。这是其作品最大的特点也是其最迷人的地方,

此幅为王铎四十七岁所作,可谓王铎盛年的精品力作。此幅作品笔酣意足,曲折跳动。运笔凝重质朴而又灵动多变,元气浑然。转折之处,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形成外圆内方的妙用;在运用墨法上,根据书写点画的疏密,来灵活掌握墨的浓淡与字笔画的粗细,给人以气韵洞达、灵动爽朗的美感。他通过流畅的节奏把一些独立的字结构融为整体,使其整篇作品通达豪放、神奇浑朴、气势磅礴,并集中地体现了王铎的书法艺术风格。此件作品真是其笔阵章法的代表。

此幅作品尺幅巨大,在能见到的觉斯法书中堪称第一。将其钉壁远观,运笔有如神力遣使,五合俱至,正、侧、顺、逆、轻、重、虚、实、无不如意。在用笔上粗劲、迟重、圆活、劲健苍老;在用墨上,淋漓酣畅,神奇温润。更有其独创而运用适度的涨墨法,表现出在书写过程中一往无前老笔纷披的艺术效果,此作品在线条流走的同时能做到沉着凝重,意态含蓄。时而纵笔飞动,气息清畅而潇洒。时而遒劲老辣,犹如万岁之枯藤。他用自己独特的章法和雄健多变的用笔,以非凡的功力表现了一个书法大家的傲岸气度。

此幅作品还具有骨力洞达、流动多姿、变幻无穷的特点,使这件作品产生出强烈的动荡感和张力,更运用前无古人的字法造势特征。王铎最赞美有胆的文艺作品,而此幅作品大胆落笔,笔锋所到之处,皆如大将布阵,有纵横而气势宏大,有雄姿而伟耸峭拔。较为成功的表现了他对力、气等阳刚美的追求。在这幅作品里充满着矛盾,神采与形质、疾与涩、浓与枯、虚与实,无往不是矛盾的统一。他以险绝的方式处理,飞腾跳掷,纵横裨阖,大气磅礴,以雄强的笔力,奇怪诡异的体势,酣畅淋漓的墨彩,表达了大起大落、汹涌激荡的情绪和心境。

当我们面对王铎的这件盛年力作,的确可以被其中强劲的笔力,刚健流动的线条所震撼、所感动,甚至会让我们感到惊心动魄,不禁为他的雄强击节称赏。清末书画大师吴昌硕极为推崇王铎,称其“有明书法推第一”。享有“当代草圣”之誉的林散之评价王铎是“自唐怀素后第一人,非思翁、枝山辈所能抗手”。此件作品正能从中窥探出明季书学界的'中兴之主’的风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