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人文 ‖ 1497】散文 · 宁夏西吉 张玉良 ——《一心向阳花盛开》
一心向阳花盛开
文‖宁夏西吉 张玉良
1992年8月22日,我背着铺盖卷来到宁夏教育学院进修,周光旦先生给我讲授先秦文学。据学长讲,能听到周先生的课三生有幸。他是教育学院中文系四大台柱之首,任过中文系主任,图书馆长,图书馆的题字就是他的大手笔。真是如雷贯耳,想尽快一睹先生风采。更向往的是先生1957年北京大学毕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主编游国恩的嫡传弟子。中文系的学生都知道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份量,更深知游国恩的泰斗地位,不能不对先生佩服之至。
先生终于出场了,中等个儿,西装,头发很黑,戴着眼镜,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其精神胜于年轻人。看讲义时换上另一副眼镜,用指头肚儿擦一擦,戴上,眼睛的光芒扫视进修的二十九名学生:有四十多岁的,我是年龄最小的,二十二岁。先生已退休两年聘来给我们讲课,给宁夏大学带研究生,给宁夏老年大学讲课,还有很多的受邀讲学,却见先生更加精神焕发,似乎他心中的发动机永远充满能量,一种精神激励着我们:我们年轻,理当自强。
先生讲中国文学的起源,复原劳动说,在讲台上表演鲁迅先生论述的“吭育吭育”,亦“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生动再现远古先人劳动时的情景,以此论证文学产生于劳动的论断。一点不夸张地说,先生如年轻人那样意气风发。他讲《诗经》,讲“寤寐思服”,讲“搔首踟蹰”,会把西周时期的爱情故事复原起来,让课堂充满青春活力、生命魅力。先生的课,从没要求我们要认真地学,但没有一个学生不认真,恨不得多长一只耳朵,多记住先生讲授,似乎先生的课从来没有一人缺席。
也有让先生激愤的,讲到先秦典籍,说我国要到日本去影印,“我们的东西他们抢去,我们还要远渡重洋印回祖国”,先生握紧拳头,砸着讲桌,我们也义愤填膺,恨不得起身与日本人理论。先生说:“小日本了不得,我老了,你们可要注意着。”我知道先生担忧着什么,无不令我感佩。他要求我们背诵原文,“哎呀,背这么多太辛苦你们了,少点少点。哎,不行不行,本科生要一定记住的。”划着划着,《离骚》大段大段的章节成为我们背诵的任务。我们也如同高考学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地背起来。因先生布置,谁也不好意思背不会。对中国文学的挚爱,来源于先生对先秦文学的阐发。
一次上课,先生发了讲义,是先生写的论文:《孔子删诗说考辨》。司马迁认为《诗经》是孔子删的,后代学者多异议。先生用确凿的证据,谨严的分析,论证了这一历史悬案。他细心钻研,“微言大义”,教导我们去做学问,去做人,做中国人。
九十年代,成人进修本科的大多是专科生,先生总会询问我们的“出身”。问及我,我说参加自学考试的,他会鼓励说:“自学考试毕业不容易”;问及是固原师专的,说:“你们已经有学历了,还进一步提升,你们很了不起,老师有水平才能教好学生呀。”又问:“师专谁给你们讲授先秦文学?”学生回答:杨子仪。先生竖起大拇指:“哎呀,杨先生的学生呀,我就没有讲的喽!”按理文人相轻,可先生丝毫没有贬低别人提高自己的做法,更令我们敬佩,我也遗憾没能在杨子仪门下学习。时至今日,我默默想起求学时光,有幸进修文学,有幸师从先生。有北京大学毕业的老师给我授课,心里美滋滋的,以为自己也与北大沾了边。
一次上楼梯,先生下楼梯,没来得及问先生,他已问我了:“张老师好!”我惊诧地不知如何是好,只好纠正先生的问候:“老师,您不能称呼我老师,我是学生,是您的小学生。”他说:“你是人民教师,我理应称你老师呀!”是先生“榨出我心中的小来”,还是我也被先生授予人民教师的称号。我想,拥有这样的身份是多么的光荣和自豪。
元旦聚会,要把系里的领导、授课老师、辅导员都请来。先生德高望重,自然在请之列。联欢会上有一个节目就是分蛋糕,“第一块蛋糕献给我们最尊敬的周先生”,可先生激动的双手托着蛋糕让给我,说:“给年龄最小的玉良。”我想不出如何推辞,只能“不敢不敢,还是先生请”。先生对学生的爱、呵护、期望,总能在点滴中体现出来。“敬细以致远”,先生的素养和学问总会在最细微处表现出来,“随风潜入夜”,却能“衣被”学子。他很少讲大道理,而是最朴实的话语:“老年人要想开一些,年轻人要进步一些。你们是有希望的一代。”
我毕业后,总能在新闻媒体上得到先生的信息:1957年,先生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封入党申请书,没想到当年被打成右派,从温州老家“发配”到宁夏。1982年,任宁夏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第二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由于一些原因,入党的事又耽搁了下来。成为党员的心愿一直未了,始终坚信自己“不进党的门,也是党的人”。退休后先生担任宁夏温州商会秘书长,为政府招商引资搭建桥梁。1999年六十九岁的周光旦第三次向党组织坦露“痴心”。2005年04月19日,七十五岁高龄的他终于坐在了一群年轻人当中,成为要求入党的极积分子,接受入党前的教育。“四十八年申请入党痴心不改”“周光旦七十五岁终成积极分子”。
先生的四个儿女都是共产党员。先生一生追求,一生磨砺,一心向党,身体力行,教书育人。先生已历经九十多载春秋,初心不改,给予我的不仅是学问,更多的是一心向党、胸怀国家的精神。
作者简介
【张玉良】宁夏西吉人,宁夏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固原日报》《葫芦河》《西望》等报杂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