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行如槐虫
什么是“行如槐虫”?古人传下来的拳谚、拳诀皆是从实践得来的真理。”行如槐虫” 就是以槐虫的动作体悟打拳进步时的情况。槐虫爬行时,总是后足先靠近前足,然后催动前足前进。同时全身弯成弓形,也用以推动前足前进,落实后即复成原形。
虽看似是两足行进,但也借弓身时全身之力催动前进。拳谱讲:”脚打踩意不落空”,是指前脚要向敌之中门迈进。即”脚踏中门抢他位”时,要踏准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是指以后脚催动前进,当然主要还是用丹田发动手足动作之整力。此正像槐虫前进时,以后足蹬催,弓腰(丹田)用力,前足直出落实。所以练拳者常说”行如槐虫”。
行如槐虫,是形意拳中的一句术语,看似简单,实则包含很重要的技术要领,学者不可不知。槐虫为一种爬行类昆虫,其在爬行中,腰部会呈圆形拱起。形意拳正是借鉴了这一形象。槐虫步也就是劈拳行进的步形。
练习劈拳,从第一动作起钻开始,左脚尽量外撇迈出,此时两膝需要向外撑开,“此为圆裆”,也就是行如槐虫。这是形意拳中重要的技术要领,旨在开胯,坐胯,松胯。能够增强胯的灵活性,练出稳固的底盘,为提高形意功夫,打下重要的基础。
拳经云:“未等打人先进身,手脚齐到方为真。”这里的“先进身”是靠腿抢进,“手脚齐到”也是靠腿发劲夺地位。腿在实战中如此重要,就是吸取“槐虫”的行走方法为特长。槐虫是生长在槐树上的一种爬行的“虫”,刘俊峰先生伸出食指和拇指并将拇指根向下压一压,又将食指尖向前一弹继续说:“槐虫每走一步都是先把腰向下一压然后头部和上半身向前弹放出,并抓住要抓落的槐树上,然后缩腰将后半身收至腰边,再压腰弹出,头部和上半身继续向前。”
尚派形意拳的槐虫步也叫趟步,就是使两膝盖并拢和上身成一直面垂直于地平面,两膝盖尽量下压下挤小腿,将小腿挤至弹向前方,后腿由于挤压而产生向后的蹬力也在增大,形成前趟后蹬的趟步,这个步趟出的距离相当于本人的身高或更远,落地时则采取槐虫的前脚跟先着地然后瞬间脚掌、脚趾抓地,重心迅速前移,后腿在跟进前腿的同时在大腿带小腿的夹带劲作用下收至前脚的外后侧落实。
尚派形意拳强调“脚打七分手打三”,这趟步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技法之一。形意拳同好们都知道形意拳不起高腿,强调起脚不过胯,即使狸猫倒上树和龙虎相交的极个别动作用脚也都是低腿。
尚派形意拳别具特色的槐虫腿法。在运动中要求用腰催动胯、膝、足。用腰催也就是人们所知道的下三催,同时要求后腿蹬劲要猛,而且要灵活。当前腿的膝关节在腰的催动和挤压下先向对方进攻时,必然会遇到对方的阻拦,就在这一瞬间,膝前顶的同时,小腿和脚继续向前发趟劲将对方顶趟掀翻。
刘俊峰先生说:“膝为开路先锋,是下山之猛虎,膝是为进攻时开拓道路的撒手锏。”刘俊峰先生边说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腿法向前趟进一大步,这一大步足有一米半以上,正常的人走路的步距大约是一米,尚派形意拳上的一步已经远远超过正常人走路的距离,加上迅猛刚实踩踏劲和“卷地风”的速度,尚派形意拳的威力尽现。接着刘俊峰先生用浓重的山东口音的普通话一字一顿地说:“打起几搓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这是尚芝蓉老师经常教导的技法。”
尚派形意拳的槐虫步也叫趟步,这趟步又是尚云祥老前辈在家乡时常看农民用铁犁耕翻田地时产生的灵感,并将这一生活耕种的技法用于形意拳步法之中,为了警示后学者,将此技法称之为“犁稠五趾顶”、“卷地风”或“惊马拉犁”,都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尚派形意拳特有的趟步技法的实战风格,使我们晚辈学者一看就懂,一练就明,一用就得心应用,要达到臻于化境还需要全面掌握趟步的内涵及其技法。即在“趟翻”“卷地风”的基础上在落地的一刹那还要含有更为重要的踩、落、挂、挤的暗劲。经云“落地生根”,其道理就在于此。
如果做不到落地生根,趟出的脚没有暗含的踩、落、挂、挤的劲,落下的脚不但达不到“抢中门夺地位”的作用,相反还会被对方所乘,利用此机会发劲还击取胜。因此,说尚云祥前辈的形意趟步好,好就好在仅仅半步就体现了内涵丰富的技法和劲力的特殊韵味。
尚派形意拳的槐虫步的另一特点是象形性,即像鸡腿,首先像鸡之独立之腿。在形意拳十二形之中单独把鸡的形象动作金鸡报晓、金鸡上架、金鸡食米、金鸡抖翎连成一个鸡形套路,而金鸡独立的腿法也始终贯穿于尚派形意拳之中,同时用来补充模仿槐虫步时的双脚着地不灵活和双重的弊端,用鸡之独立之形来丰富尚派形意的腿法,从而使腿法变化快,发劲迅猛,实战效应大大增强。其次是模仿鸡的“磨胫”步。形意拳大师李文彬、尚芝蓉两位老前辈曾描述道,野鸡在行走时两腿相互磨胫,磨胫简称“野鸡溜子”。因此,在尚派形意拳腿中又增加了磨胫的“野鸡溜子”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