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蝶没有负面舆论,是因为他们没有做错事吗?

昨天有个朋友问我:“为什么你把某公司写得那么差,但是却不写金蝶呢?是因为他们真的做的很好吗?”

我的回答如下:

第一、行业第一就是这个行业的标杆,后面的追随者,不管是第二还是第三,因为市场环境更加恶劣,资源更加不充分,一般情况下只会做得更差,不会做得更好,如果行业第一带坏了风气,后面的就会跟风,影响很坏,写第一的原因是为了让第一做好一点,这样后面才会跟着学好一点。

本来是这样的,但是再过段时间,可能第一还不知道会是谁。

第二、做错事是常态。

一个战略,从上传到下的传递,要经历那么多人的自我理解消化,再到一线执行的时候,变形是很正常的。

每个人的想法不同,理解不同,能力不同,哪怕想做对,结果由于能力不足做错了,也是常态。

团队讲究配合,但是人员能力参差不齐,或者能力都强,但是配合意愿不强,也会做错事。

第三、管理不容易,重点是要监控、执行。

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不容易。

家长都很难管好自己的孩子,更不要说一个董事长要管好几万人,这本来就是很大的挑战,谁也不可能保证所有的员工都听话。

并不是说谁的制度更完善,谁就能够管的更好,也并不存在什么一劳永逸的管理手段,不然国家还要监狱干什么。

制度、监控、执行,缺一不可,某公司缺了监控,而金蝶把监控和执行都做得淋漓尽致,非常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金蝶有个【徐少春个人号】,这个个人号除了用来做对外宣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是所有人都可以跟老板直接对话,这个功能并不是说着玩的,大家本来都觉得徐总那么忙,怎么可能有空看?

没想到他真的看,监控打通了,他还坚决执行。

有一次有位分公司总经理,当年业绩很好,但是做了公司规定不能做的事情,有人通过徐少春个人号反馈给了徐总,徐总核实清楚事实以后,坚决对这位总经理进行了处罚,并没有因为他的业绩好就无视他犯过的错误。

还有一位销售,对客户做了不可描述的事情,结果客户也通过徐少春个人号投诉了这位销售,然后这位销售就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相当于舆情在爆发之前就得到了控制和处理,并没有像某公司一样,哪怕是在舆情爆发之后,仍然想的是如何去摆平发布舆情的人,却没有去处罚那些做错事情的人,至今多少年过去了,那些做了错事的人,仍然坐在那个位置上,嗑着瓜子,刷着手机,继续为某公司的下一次舆情爆发积蓄着力量,加油!

没有对话的通道,就会有爆发的渠道。

第四、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共同服务好客户才是第一位的。

大家都在一个行业里面,服务同样的客户,今天不是你中标就是我中标,明年可能又换过来;顾问今天在你那边,明天又跳槽来我这里;你们内部是什么情况,我们一清二楚,我们内部是什么情况,你们也了如指掌。

以前是管理层监督员工,现在员工也可以反过来通过对比观察管理层是否作为。

信息已经高度透明。

在ToB群里,各种友商在一起,大家经常吐槽自己,却并没有敌对行为,一起讨论项目上会犯的错,一起吐槽产品上会走的弯路,如何才能更加精进,大家自然而然地从敌我关系变成了好朋友。

丹尼尔·赫鲁施卡认为,友谊可能是作为一种鼓励在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异性的环境中进行合作和互助的社会关系而进化出来的。

——《蓝图》

当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通力合作,一起服务好客户才是第一位的。

进ToB群很简单,加群主微信,备注姓名-岗位-公司-区域即可拉你入群。

有人问为什么要写中文真名?

见下图:「自我披露个人信息」是属于表达友谊的一项行为。

你进来想干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