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不可靠

572天

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值得去剖析一下,来源于《思考,快与慢》的内容。

最常见的不可靠现象就是“我上次就是这样做的,怎么这次就不行了呢”,这就是回忆偏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书中作者给出了很多试验去证明记忆偏差,但我没有解读到它真正的原因。

我的理解有两个方面,第一经历的独一无二性,每一次经历都是根据当下的环境所影响的,天时、地利、人和、心理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当下的体验,人的经历也像世界上的每一片树叶一样,独一无二。第二人的记忆是为他自身服务的,也就是说回忆会根据当前的状态而调整,这段回忆必须符合他的成长经历,不符合的就会被遗忘了或者更改了。

为什么有的记忆深刻,因为这段记忆符合他的形象,他的成长。最常见的就是成功人士对他过往经历的描述,是非常符合他的成长,所做的一切都是必然,但却是忽略了运气的影响。

记忆的保存与什么有关系呢?与代表性的时刻感受,经常说的高光时刻和结束时的强烈影响。我的理解就是能产生巨大偏差的一些体验,一段美妙的音乐会在结束时刻突然传出噪音,观众的体验会大打折扣,反而开始的时候有噪音,观众后面会渐入佳境,影响不是很大。就像我们常说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如果是刚开始锅里有老鼠屎的时候,人们可以把它清理掉,把锅清洗一遍就可以了。但是做好了一锅汤发现老鼠屎,这时候是付出了一定的沉没成本(材料、时间、精力)就会感觉更强烈。同样音乐会的例子也是一样,观众听了很久付出一定的沉没成本,一个噪音就会把观众从沉寂中唤出来。

糟糕的结尾往往会毁了全部体验,但实际上毁的并非是体验,只是他的记忆。生活中这类现象太普遍了,比如一个优秀的学生突然考得很差,一个善良的人突然做错了事,观众们看到后会很唏嘘。

也可以叫做选择性记忆,书中叫做记忆自我的专制性,但我认为就是人的专制性。我会根据现在的状态去选择记忆过去的经历,来匹配当前的状态,还可以经常更改记忆,通俗的讲叫做吹牛逼。因为我的过去谁也不知道,就像历史一样只有胜利者去定义。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可信的,它的可塑性很强,第1次感受和第n次感触有点明显。

差异也和我们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比如书中把手放不同温度的水中的实验,是为了检验短期记忆比长期实验记忆更糟,但实际上环境没有变化,仅仅是时常发生的变化,感受也会不一样。不过这个实验我不是太懂,因为今天太累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到思路不是很清晰,头一直很晕。

最后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总结一下记忆不可靠,记忆本质上是为人类自身服务的,所以我们的记忆不是当初百分百的感受,只不过是用来佐证当前的观点,所以回忆可以根据当下的状态选择性的回忆,所以记忆不可靠。

(0)

相关推荐